德国经济快速复苏的内在原因(解析弗莱堡学派)
德国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婧づAlina 楼主
经济学流派之“弗莱堡学派” 弗莱堡学派简介 “二战”之后,世界经济有两个“奇迹”,就是日本和联邦德国在废墟上迅速崛起,重新成为经济强国。这是耐人寻味的。这里简单讲一下德国经济快速复苏的内在原因——社会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供应者——弗莱堡学派。 联邦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以下特点: ⒈既反对经济上的放任自由,又主张国家要尽量少地干预而只给予必要的干预; ⒉既保障私人企业和私人财产的自由,又对资本的某些权利予以限制,让公众得到好处; ⒊实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2006年12月11日 09点12分 1
level 1
婧づAlina 楼主
亚当.斯密主张放任自流,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显然,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与两者即相似又有区别。这主要根源于弗莱堡学派的理论。而弗莱堡学派的理论又是如何?请看戈罗斯凯特勒给弗莱堡学派下的定义: “弗莱堡学派或奥尔多自由主义学派(弗莱堡学派另一名称,‘奥尔多’是德文‘秩序’的音译,笔者注)是一个经济学家和法学家集团,重要的是这个集团以瓦尔特.欧肯和弗兰茨.伯姆为中心,研究应该如何安排一个运行的市场经济的制度结构问题。这个集团的特征是新自由主义的态度,并致力于形成一种构成一个整体而又由某些原则所指导的经济政策。经济学和法学意义上的奥尔多型思想引起的结果,是根据经济运行的要求为经济设计法律框架。”①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弗莱堡学派的三个基本特征: ⑴这个学派的成员是以瓦尔特.欧肯和弗兰茨.伯姆为首的经济学家和法学家。 ⑵这个学派的研究中心是市场经济的制度问题,即他们所说的秩序问题。而这个秩序问题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保证,涉及经济学和法学两个不同的领域。 ⑶这个学派的基本倾向是自由主义,并根据这个原则来制定经济政策。而这些政策是用来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法律秩序。简而言之,就是依靠法治与国家政权的力量来实现并保障完全竞争。 弗莱堡学派是一个严格的学术集团,其成员都是其领袖欧肯在德国弗莱堡大学的同事和学生,有密切的私人关系。他们都以欧肯的学说为基础,围绕着经济秩序这个中心,用欧肯开创的“显著特征提炼抽象法”进行各方面的研究,其成果互为补充,并为欧肯的学说提供例证。法学家伯姆是弗莱堡学派的第二号人物。他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从事反论断的研究,通过法律内的各种观念的推导和阐发,最终也得出了秩序的观念。 广义上,还有一些独立从事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学者。他们与弗莱堡大学没有学术联系,也不曾参加弗莱堡学派的学术活动。但是,他们得出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与弗莱堡学派相似,所以被认为是广义上的弗莱堡学派的成员。在这些人中,最主要的一位是艾哈德。他领导了德国“二战”后的经济体制该改革和经济重建,是弗莱堡学派的理论的最主要的实践者。 “一战”后,德国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早年追随历史学派的欧肯看到了历史学派不仅无力解决这场通货膨胀,而他们错误的理论使得通货膨胀更厉害。于是,他用边际主义的方法进行研究,在1923年出版了《德国货币问题的批判考察》一书。这标志着欧肯与历史学派决裂和弗莱堡学派开始形成。因为在此书中,他用“显著特征提炼抽象法”代替历史学派的方法,他重视国家在经济生活中作用的社会秩序观,他从货币制度开始研究秩序观念,他的货币政策主张是维护货币制度的经济秩序。 从1924~1929年,德国的经济与政治相对稳定。欧肯于此时研究的战争赔款的问题,并与反自由主义的思潮展开论战,捍卫自由主义。这就奠定了弗莱堡学派的基调——维护自由主义。与此同时,伯姆等从法律的角度从事论断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反垄断的经济法思想。这种思想后来成为弗莱堡学派经济秩序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30年代的大危机中,弗莱堡学派的酝酿完成。欧肯在运用正统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这场危机的过程中,形成弗莱堡学派的中心观念:秩序。1934年,他出版了《资本理论研究》。在该书中欧肯形成了他的“经济秩序的纯粹形态”学说和一理论分析为中心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同时初步阐述了经济秩序和经济过程的关系。这为弗莱堡学派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也在同一时期,伯姆等法学家纷纷加入弗莱堡大学,欧肯也培养出一批接受他思想的学生。于是,弗莱堡学派形成的条件也成熟了。
2006年12月11日 09点12分 2
level 1
婧づAlina 楼主
从1931年1月希特勒当选为德国总理,到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纳粹统治结束这段时期,正式弗莱堡学派的形成时期。这不仅仅是一种巧合。纳粹的统治在使德国在政治上失去自由,在经济上陷入困境。弗莱堡学派的形成,实际上是德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利用学术研究来反抗纳粹统治。这也正是弗莱堡学派的可贵之处。 1933年前后,伯姆和格劳斯曼—道艾尔来到弗莱堡大学任教。他们和欧肯一样认识到经济秩序的重要。于是,三人开始合作编辑“经济秩序”丛书。这标志着弗莱堡学派的正式形成,他们三人被认为是弗莱堡学派的创始人。他们和欧肯的学生们从各个不同的经济领域或经济法领域以理性主义的方法展开研究。他们反对历史必然的宿命观,主张以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去积极干预社会经济过程,以建立一种合乎人的本性的经济秩序。 而欧肯本人在此时则忙与《国民经济学基础》的写作,研究经济学方法问题。他坚信边际主义的经济理论是
正确的
,运用边际主义理论来分析经济现实是正确的方法。弗莱堡学派的政策目标是实现边际主义所描述的完全竞争。而普遍实现完全竞争的必要性,又是边际主义的经济理论来论证的。此书的意义在于: 第一,将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提出的“显著特征提炼抽象法”运用到经济学研究中。即从简单的经济事实中得出经济秩序的形式,在根据这些形式提炼出边际主义的理论,在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历史现实中去,就可以认识经济现实。这样,他就与历史学派的方法论——对现象的描述与罗列,完全决裂,创立起把理论与历史结合起来的方法。这种方法成为弗莱堡学派的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确立了边际主义在经济学中的地位,澄清了当时德国经济学界对边际主义经济理论的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当时,在纳粹的统治下,经济被集中管理,经济过程由国家决定,使人们感到只有从政治的角度才能理解经济现实,边际主义被认为是“苍白的抽象演绎”。为此,年轻一代的经济学家放弃了理论研究,纷纷转向历史学派。现实需要证明经济理论对认识经济现实的作用。 第三,全面论述了弗莱堡学派的中心观点——形态学体系,并通过这一概念把经济秩序与边际主义经济理论联系起来。这就奠定了弗莱堡学派的理论基础。 第四,由形态学体系引出对交换经济和集中管理经济的分析。这就成为弗莱堡学派的“竞争秩序”和和战后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的基础。
2006年12月11日 09点12分 3
level 1
婧づAlina 楼主
①戈罗斯凯特勒:《论经济秩序的设计:弗莱堡学派的贡献》
2006年12月11日 09点12分 5
level 7
德国经济在危机中依然强健有力,事实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有效性
2011年11月21日 00点11分 9
level 1
觉得德国人的素质真的很了却不起
2011年11月24日 14点11分 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