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楔子 凌晨的伦敦轻轨金雀港(Canary Wharf)站,人稀稀落落的。 他那双仇恨的眼睛瞄准了前方那个等车的人。 他是如此恨他。 他藏身在柱子后面,等待着机会下手。他伸出颤抖的手点了一支雪茄,然后紧了紧风衣,提醒自己该镇定点。“冷静,冷静!”他心想。但没有用,它能听见自己的心脏快速的跳动着。那个等车者,眼睛无意识地离开了报纸一下。仅仅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动作,也把他吓出了一身冷汗。 他听见一阵轰鸣声,一个由钢和玻璃铸的怪兽从一端的洞里呼啸而出。他的心跳又加快了。是不是该下手了?他问自己。这时,他的脑海浮现出了一幅幅画面。他的眼睛放射出了仇恨的火焰。他快速踏上几步,一双带着手套的手把前方那个人推到了轨道上。 鲜血溅满了他的风衣,他转身飞奔了出去。 他逃到站外,一屡光给东方的天空染上了血红。 夜的第一章 失约的访客 “如果邪恶 是华丽残酷的乐章 它的终场 我会亲手写上” 故事发生在那年的冬天。 那天,我正坐在伦敦琼斯路(St.Johns)一带的一家酒店里,把自己埋在堆积如山的案件资料中。 我转身朝向打字机,记录我已掌握的所有的线索。机器噼里啪啦地响着:“凶器是被氰化钠浸过的针,针刺中了死者的肩部。种种迹象表明,案发时间应该是九点十五分左右。这似乎是一场预谋已就的谋杀……”对于这个案子,我也不需要太多纪录,因为它和这个故事基本没有关系。 我讨厌处理这种普普通通的案子。我想着,点燃了烟斗。侦探这个职业,大部分时候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刺激。 我在房间众踱着步,徐徐地喷着烟。忽然,我的视线停在了房间的门缝。我嘱咐过酒店的侍者,有给我的电报之类的东西,一律塞到门缝下,小费在我离开师付清。 我捡起门缝下的东西,那是一张电报,来自金雀港,署名是一个叫汤姆·琼·格维史的陌生人。 电报大致内容就是,这位格维史先生在三天前发现自己正在被监视,三天以来一直如此,他请求后天下午2点来琼斯路拜访我。 我略微思索了一下,下楼回了一封电报,大意如下:当然可以。 第二天,侦破进行得相当顺利。凶手身份已经被锁定。 次日中午1点,我结了案子,在房间中静候那位格维史先生,可一直等到了下午3时30分,那位拜访者都没有如约到来。我确定他不打算来了,于是返回了住所。 那天4点20分,我已经到达了家中。正当我思考格维史为什么没有到来时,敲门声响了起来。那位不守约的访客到了,我想。一定是在酒店找不到我,就到我的住所来了。 令我出乎意料的是,来者并不是那位格维史先生,而是一个熟人——伦敦警察总署的德雷克警官。德雷克是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留着胡须,蓝色的眼睛炯炯有神,显得很有威严。据说,他是伊丽莎白时期的弗朗西斯·德雷克的后代。当他遇到困难时,经常求助于我。 看到德雷克,我心里挺高兴。如果是他来找我,一定是有能令我感兴趣的案子。 “下午好,德雷克先生。”我笑道,“真是稀客。” “下午好,布瑞尔先生。”他摘下帽子。 我的名字不叫布瑞尔。我是欧洲人所谓的“东方人”,定居伦敦后依然使用我的中国名字,但是英国人觉得我的名字不好念,于是大家都叫我布瑞尔。这个外号自然是原自我手中的那支短短的石楠根烟斗(brier)。 “又是有案子来和我谈吧?”我道,“请里面坐。” “不必了,谢谢。”的雷克克一幅严肃的表情,“我请您立刻和我到案发现场去。” “好的,那请您在路上向我叙述案情。”我道。 我和德雷克坐上了车,德雷克对司机道:“金雀港轻轨站。” 金雀港?我最近好像刚接触过这个地名。这个声音在我脑中一闪而过,我立刻不去想他。因为大部分时候,这种信息都是没用的。
2006年12月03日 10点12分
1
level 1
车子发动了起来,德雷克开始缓缓地叙述案情:“今天中午1点23分,那总该死的谋杀案发生在金雀港轻轨站。死者在列车开来时被一个穿着暗红色风衣和暗红色礼帽的人推下了站台,当场死亡。当时很多乘客目击了事件,他们看到凶手在作案之后迅速逃跑了。我们被要求必须尽快进行现场勘查,否则会严重影响地铁正常运营——这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所以我决定请你来解决。” 作者: 十一学校的萧邦 2006-12-3 18:07 回复此发言 -------------------------------------------------------------------------------- 2 [原创中篇小说]夜的华尔兹前1.5章连载[共七章,不含楔子\尾声] 我吐出了一个烟圈,静静地沉思着。 警车停在了轻轨站门口,我和德雷克推开车门,向站台走去。 站里站立着很多警员,还有几个人,应该是目击者。 轨道上躺着一具残缺不全的尸体,隐约可看出死者穿着绿色外套和黑色裤子,金色头发,面容已无从辨认。旁边的站台上,也可以看到斑斑血迹。 凝视着这血腥的场面,有8年侦探经验的我也感到微微的震撼。周围的闪光灯不安地闪烁着。我转过身来,在月台上慢慢地走来走去,眼睛盯着地面。 不一会儿,我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我走到了正在询问目击者的德雷克身边。 “有什么发现么?”德雷克问道。 “有。”我道,“凶手行凶时是不是站在那个地方?”我手指站台,对其中一个目击者说。 不出所料,我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 “果然。”我话语里带着与生俱来的自信,“我看见了地上烟灰的轨迹。烟灰迹的首端在站台的那个大柱子后面,而且那里的烟灰堆积得很高。这说明凶手在柱子后面点燃了雪茄,并在那里逗留了很久,然后沿着那条路线走到了站台边沿,接着就犯下了这不可饶恕的罪行。” 周围的人们发出一阵阵赞同的声音。 “通过烟灰不难判断,”我继续说“凶手所雪茄是莱斯牌的,原料产自北非。这是一种中等价格的雪茄,据此可以初步判断,凶手经济情况一般。” “可是布瑞尔,”德雷克打断了我的话,“你凭什么判断这烟灰就是凶手留下的呢?” “你瞧,”我指给他看,“首端后那堆较高的烟灰轨迹在柱子旁滑过一条痕迹,而那条痕迹上有被鞋蹭过的痕迹——烟灰的叠加现象表明,那一定是凶手的鞋。 “通过这个痕迹,可以判断出凶手当时站在柱子后,脑袋却从柱旁向站台边缘受害者站的位置窥视。那么,这个人不是凶手是谁?” “哦,”德雷克无言以对,立即转移话题,“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当然,”我转向一个目击者,“当时雪是不是溅到了凶手的礼帽上?的礼帽帽沿和风衣下沿是不是在滴血?” 我再次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我继续推理:“那么凶手的身高大概在1.70公尺到1.77公尺之间。” 周围的都人睁大了眼睛,一幅不得其解的样子,德雷克嘲讽地说:“那你又是怎么知道的,福尔摩斯第二?” 我缓缓地道:“当液体滴到地上时,会溅到周围,在地上形成从中心向四周放射状图形(像“*”一样)。通过它四周溅起的的线条可以判断液体落下时的高度。 “这里出现了两种血迹。凭我的经验判断,一种是从十几公分处落下的,应该是从风衣下沿落下的。而另一种则是从约155公分处滴落的,这当然是从帽沿滴下来的。既然礼帽的帽沿在155公分,那么戴帽子的人一定比155共分高2-3公分,而且人在逃跑时身体是倾斜的,由此就可以推算这个人的高度。算上刚才观察烟灰痕迹时估计出的鞋跟高度约是一公分,我就知道他的身高约在170公分到177公分之间。” 德雷克低头沉吟着,道:“是的,的确如此。” “从死者身上搜到什么东西没有?”我问。 旁边的一个警员立即道:“有。这是死者的钱包。”说罢第给我一个真皮钱包。
2006年12月03日 10点12分
2
level 1
我小心翼翼的打开了它,从里面拿出好几张钞票和一个名片。 顿时,我怔住了。 名片上赫然写着: 汤姆·琼·格维史 夜的第二章(上) 失误 “I close my eyes quietly and let the sin eat me alive.” 金雀港,受害人格维史家中。 故事继续将我置于深深的沉思之中。稀薄的空气穿梭在古老的房屋里的每一个角落,吸噬着我心中的宁静。 我对着烟斗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缓缓吐出,望着灰色的雾气缠绕在我的上方,逐渐的散开,然后隐没在天花板的阴影中。我低下头,在一把椅子上坐了下来。 我再次在脑中重复了一遍对事件的推断。 事发地点是金雀港轻轨站,从时间上讲,他一定是要去找我。死者从金雀港(Canary Wharf)登上D.L.R.(即泰晤士港湾区轻轨Docklands Light Railway),然后在格林威治(Greenwich)换乘城际地铁(National Rail),才能到达我当时所在的琼斯街(St.Johns)。 然而拜访我并不是死者经常性的行为,所以唯有严密监视死者的人才能掌握他这一行踪。死者在生前发给我的电报中曾说过他发现自己在被监视,所以基本上可以确定凶手就是这个神秘的监视者了。 德雷克对死者身份作了调查,格维史不是英国人,在伦敦没有亲人,更是查不出什么朋友,连份工作也没有,可能是个混混,而且从他的遗物来看,还是个混得蛮不错的混混。 在德雷克家中的调查十分不顺利,德雷克的一个部下在二楼一个盘子中找到了一点残余的烟灰。可是由于他过于兴奋,大喊大叫,不小心把那点烟灰都吹出窗子去了。那时我刚刚赶到,正好目睹了那粒粒尘埃渐渐隐进了窗外的雾里。 “干什么?”我不禁有点冒火,“你知道这些东西对破案多么重要吗?” 那个警员低头不语,显得很愧疚 “你怎么回事?”德雷克走了过来,“太没有经验,我第一次见到你就是在车站取证的时候,新来的吧?” “好了,”我的表情平静了一些,“你叫什么?” “莱——莱斯。”警员怯懦地回答。 “好了,我记住你了。以后我会给你戴罪立功的机会,忙去吧。” 莱斯赶紧跑开了。 我站在烟灰飘散的那扇窗前,静静地向外望着。 那烟灰对破案真的很重要,这宗案件最棘手的地方就是没人知道受害者身份。而一个人所使用的雪茄烟可以反映出这个人的很多状况,而我刚好是这方面的专家,可以分辨出1400多种不同品牌雪茄、烟斗或是香烟的烟灰。 面对着窗外的雾,我发誓不会让真相被这无形的幽灵湮没。 在伦敦的浓雾中被淡漠的,除了这些,还有什么? 烟斗的烟飘向了窗外,在雾中渐渐地飘散了形状,然后慢慢地消失了。 一小时后,十几英里外,我的家中。 夜在油灯周围渐渐地被瓦解,透过窗户,隐约能看到空中的星不安的闪烁着。写字台上摆放着一份份似乎毫无价值的资料,关于欧洲的所有铁路杀人事件。 我闭上双眼,让罪恶活生生地将我吞噬…… 夜空,依然寂静得很残忍 (待续)
2006年12月03日 10点12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