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问题
巴黎骑士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5
巴里骑士 楼主
课程杂碎 流体力学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证明了任何一种液体的液面在静止时位于地球表面呈同一曲率的曲面,曲面的中心即地心。 流体---在任何微小切力的作用下都能够发生连续变形的物质称为流体。液体、气体统称为流体。 连续介质模型(欧拉)--不考虑分子间存在的间隙,而把流体视为由无数连续分布的流体微团组成的连续介质。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表面力和质量力 牛顿粘性应力公式 制冷原理与设备 制冷: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将某物体或流体冷却,使其温度降到环境温度 以下,并保持这个低温。 制冷方法有四种:液体气化制冷、气体膨胀制冷、涡流管制冷和热电制冷。 液体气化制冷循环:由工质低压下汽化、蒸气升压、高压气液化和高压液体降压四个基本过程组成。蒸气压缩式、吸收式、蒸气喷射式制冷都属于液体气化制冷。 以机械能或电能为补偿的:蒸气压缩式、热电制冷式制冷机 以热能为补偿的:吸收式、蒸气喷射式、吸附式制冷机 饱和状态:当液体处在密闭容器内时,若容器内除了液体及液体本身的蒸气外不存在任何其他气体,那么液体和蒸汽在某一压力下将达到平衡,这种状态称饱和状态。 汽化潜热:液体汽化时,需要吸收热量,该热量称为汽化潜热 制冷系数、热力系数(性能系数COP)热力完善度 压缩机:节流阀;蒸发器;冷凝器; 过冷:制冷剂液体的温度低于同一压力下饱和状态的温度称为过冷。两者之差称为过冷度。制冷剂液体离开冷凝器进入节流阀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过冷度。过冷总是有利的。 过热:制冷剂液体的温度高于同一压力下饱和状态的温度称为过热。两者之差称为过热度。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其中完全蒸发后人然要继续吸收一部分热量,这样,在他到达压缩机之前就处于过热状态。有害过热和有效过热。氨不宜采用过高的过热度,吸入蒸气的过热会对往复式压缩机的容积效率有所改善,所以,对氨而言,也希望有5 C左右的过热度 闪发蒸气:液体节流产生的蒸气是饱和蒸气,又称闪发蒸气,以区别于加热液体后产生的饱和蒸气。 制冷 ★制冷: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将某物体或流体冷却,使其温度降到环境温度 以下,并保持这个低温。 ◆制冷方法有四种:液体气化制冷、气体膨胀制冷、涡流管制冷和热电制冷。 ★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蒸汽压缩式制冷属于液体汽化制冷方式。液体汽化制冷循环由工质低压下汽化、蒸汽升压、高压气液化和高压液体江亚四个基本过程组成。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组成,用管道将其连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工质在蒸发器内与被冷却对象发生热量交换,吸收被冷却对象的热量并汽化,实现低压下汽化;压缩机吸收此低压蒸汽,经压缩后以高压排出,实现蒸汽升压;高温高压气态工值在冷凝器被常温冷却介质冷却,凝结成高压液体,实现高压气液化;高压液体流经膨胀阀时节流,变成低压、低温湿蒸汽,实现高压液化降压,然后进入蒸发器,如此循环。 ★蒸汽喷射式制冷原理:用锅炉产生高温高压工作蒸汽,工作蒸汽进入喷嘴膨胀并以高速流动,于是在喷嘴出口处造成很低的压力,为蒸发器中水在低温下汽化创造了条件,由于水汽化时需从未汽化的水中吸收汽化潜热,因而使未汽化的水温度降低。这部分低温水可用于空气调节或其他生产工艺过程,蒸发器中产生的冷剂水蒸汽与工作蒸汽在喷嘴出口处混合一起进入扩压器,在扩压器中由于流速降低使压力升高,到冷凝器被外部冷却水冷却变为液态水,液态水由冷凝器引出分两路:一路进过节流阀降压后送回蒸发器,继续蒸发制冷;另一路用泵提高压力送回锅炉,重新加热产生工作蒸汽 蒸汽喷射式特点:以热能为补偿能量形式;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没有运动部件;使用寿命长,故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但这种制冷级所需工作蒸汽的压力高,喷射器的流动损失大,因此效率较低 
2006年12月03日 07点12分 1
level 5
巴里骑士 楼主
作者: 109647435 2006-9-11 07:59   回复此发言 -------------------------------------------------------------------------------- 2 课程杂碎 ★吸附制冷原理:是以热能为动力的能量转换系统,属于液体汽化制冷。以沸石-水吸附为例(太阳能驱动)它包括吸附床、冷凝器和蒸发器,用管道结成一个封闭的系统。白天,吸附床首日照加热,沸石温度升高,产生解析作用,从沸石中脱析出水蒸气,系统内的水蒸气压力上升,达到与环境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时,水蒸气在冷凝器中凝结,同时放出潜热,凝水储存在蒸发器中。夜间,吸附床冷下来,沸石温度逐渐降低,它吸附水蒸汽的能力逐步提高,造成系统内气体压力降低,同时,蒸发器中的水不断蒸发出来,用以补充沸石对水蒸气的吸附。蒸发过程吸热,达到制冷的目的 ★压缩机作用:起着压缩和输送制冷剂蒸气并造成蒸发器中低压力、冷凝器中高压力的作用,使整个系统的心脏;节流阀:对制冷剂器截流降压作用并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蒸发器:是输出冷量的设备,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从而达到制取冷量的目的;冷凝器:是输出热量的设备,从蒸发器中吸取的热量连同压缩机所消耗的功(电能)起了补偿作用,使制冷剂不断从低温物体中吸热,并向高温物体方热,从而完成整个制冷循环 ★热力完善度:将工作于相同温度之间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系数与逆卡诺循环制冷系数之比 ★过冷:制冷剂液体的温度低于同一压力下饱和状态的温度称为过冷。两者之差称为过冷度。过冷获得方法:1利用回热器2利用冷凝器本身过冷度有一定限制3采用再冷器,可加大 ,但需要程度更低的冷却介质过冷目的:减少节流后干度(采用过冷循环理论上总是有利的,而且过冷度越大,对循环越有利。如果要求获得更大的过冷度,通常需要增加一个单独的热交换设备,称为再冷却器或过冷器) ★过热特点:1过热循环中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比理想循环的排气温度高2过热循环的比功大于理论循环3单位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排出的热量交理论循环大4相同压力下,温度升高时,过热蒸汽的比容要比饱和蒸汽的比容大过热影响:1压缩机排气温度比理论循环排气温度高2过热循环比功比理论循环比功大3每公斤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排出的热量比理论循环大4过热蒸汽的比容比饱和蒸汽的比溶大 氨有效过热原因:1~使循环的单位制冷量有所增加,但由于吸入蒸汽的比容也随吸入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故过热循环的单位容积制冷量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这与制冷剂本身的特性有关2氨过热时对容积制冷量是不利的,它将使装置的制冷量减少。由于氨的绝热指数较高,即使在吸入饱和蒸汽状态下,压缩机压缩终了时制冷剂的温度就已相当高,因此,实践中对氨而言,不宜采用过高的过热度3 吸入蒸汽的过热会对往复式压缩机的容积效率有所改善。对氨而言,尽管过热会使单位容积制冷量下降,通常也希望在5c左右的过热度 ★回热器:使制冷剂液体过冷,低温蒸汽有效过热 ★不凝性气体影响:系统中的不凝性气体往往积存在冷凝器上部,因为它不能通过冷凝器(或储液器)的液封。不凝性气体的存在将使冷凝器内的压力增加,从而导致压缩机排气压力提高,比功增加,制冷系数下降,压缩机容积效率降低。应及时加以排除 冷凝温度对循环性能影响:1单位容剂制冷量。制冷剂的制冷量Q0随tk的升高而降低2比容积功。压缩机消耗的功率随tk的升高而增
加3
制冷系数。冷凝温度升高使循环的制冷量剂制冷系数下降 ★氨与油:是典型的有限溶解。氨在油中的溶解度不超过1%。氨比油轻,混合物分层时,油在下部,所以可以很方便从下部将油引出(回油或放油) ★氟里昂一半都比油重,发生分层时,下部为贫油层。对于满液式蒸发器而言,油浮在上面,造成机器回油困难;另外,上面的油层影响蒸发器下部制冷剂的蒸发。对于干式蒸发器而言,因为制冷剂是在管内沿程蒸发的,靠制冷剂气流裹夹油滴回油。回油情况好坏取决于器流速度和油年性。制冷剂溶油越充分,才越容易将油带回压缩机。对压缩机而言,运行时曲轴箱处于低压高温,制冷剂在油中的溶解度大;停机压力平衡时,油池中制冷剂含量增多,出现分层,下部为贫油层,在开机时会造成油泵吸入管中的贫油液体、压缩机供油不充分,影响润滑。所以,氟里昂制冷剂中要求采用与制冷剂互溶性好的润滑油 
2006年12月03日 07点12分 2
level 5
巴里骑士 楼主
作者: 109647435 2006-9-11 07:59   回复此发言 -------------------------------------------------------------------------------- 3 课程杂碎 ★电绝缘性:微量杂质和水分的存在,均会造成冷冻机油和制冷剂电绝缘性降低。溶水性:冰堵:当制冷温度到达0c以下时,游离态的水便会结冰,堵塞膨胀阀或其他狭隘流道。氟里昂和烃类物质都很难溶于水;氨易溶于水。热稳定性:制冷剂的最高温度不允许超过其分解温度。氨不超过150c;R22和R502不允许超过145c ★制冷剂对金属腐蚀性:1烃类制冷剂对金属无腐蚀2纯氨对钢铁无腐蚀;对铝、铜或铜合金有轻微腐蚀。但若氨中含水,则对铜和几乎所有铜合金(磷青铜除外)产生强烈腐蚀作用3氟里昂几乎对所有金属都无腐蚀,但对镁合金和含镁2%以上的镁合金是例外。氟里昂中含水时,将水解生成酸性物质,对金属产生腐蚀作用。氟里昂与润滑油的混合物能溶解铜,被溶解的铜离子随着制冷剂循环再回到压缩机并与钢或铸铁间相接触时,又会析出并沉积在这些钢铁构件表面上,形成一层铜膜,这就是所谓的镀铜现象 ★制冷剂对非金属作用:氟里昂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它很容易溶解天然橡胶和树脂材料;氟里昂对高分子化合物虽不能溶解,当却能使之变软、膨胀和起泡,即对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所谓的膨胀作用 载冷剂优点:1便于安装2便于机组的运行管理3用于解决用冷凝的冷量控制和分配问题4热容量大,被冷却对象的温度易于保持稳定5可以将制冷剂集中在机房内,是制冷系统的连接管路段,减少制冷剂泄漏的可能性,减少制了个冲灌量;缺点:1系统比较复杂2增大被冷却物质的制冷剂的温差 ★溴化锂水溶液:1水蒸汽分压力很低,它比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力低得多,因而有强烈的吸湿性。溴化锂水溶液具有吸收温度比它低的水蒸气的能力,这一点正是溴化锂吸收或制冷剂的机理之一2对黑色金属和紫铜等材料有强烈的腐蚀性。影响溴化离对金属材料腐蚀的因素:1溶液的浓度。浓度小,腐蚀性小;常压下影响大,低压下影响较小2温度低于165c,随温度影响不大;高于165c时,腐蚀加剧3溶液的酸碱度,PH<7时,有强腐蚀性,PH=8~10时,腐蚀性减弱 抽出不凝性气体:1降低真空泵的抽气能力2使机组内冷剂水量减少3冷剂水和真空泵油接触后会使真空泵油乳化,使油的粘度降低、恶化甚至丧失抽气能力。因此,应将抽出的冷剂水蒸汽回收 防结晶措施:1设置自动溶晶管2在发生器出口溶液管道上设温度继电器,用它控制加热蒸汽阀门的开启度,预防溶液因温度过高而使浓度过高,从而防止浓溶液在热交换器出口处结晶3在蒸发器液囊中装设液位控制器4装设溶液泵和蒸发器泵延时继电器5加设手动阀门控制的冷剂水旁通管 ★蒸发器三类:干式、再循环式和满液式 ★冷凝器按冷却方式分:空气冷却式、水冷式、蒸发式和淋激式 ★膨胀机构分类:手动、热力、电子、毛细管、浮球调节阀★膨胀机构作用:1节流2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3将制冷级液体以高压降至低压(降压) ★油分离器:洗涤式、过滤式、填料式、分离式 ★为什么采用两级压缩:1最大压差是其受力零件强度计算依据2压缩机压比有一定限制/一压比过大,导致压缩机温度升高二当活塞回行时,气缸余隙容积中的蒸汽膨胀后,体积增大,因而压缩机输气系数减小三液体制冷节流后引起的损失增大,使循环经济性下降 汽轮机 汽轮机:是以蒸气为工质的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旋转式原动机。 汽轮机的分类: 一 按工作原理分: 冲动式汽轮机:主要由冲动级组成,蒸气主要在喷管(或静叶栅)中膨胀,在动叶栅中只有少量膨胀。 反动式汽轮机:主要由反动级组成,蒸气在喷管(或静叶栅)和动叶栅中都进行膨胀,且膨胀程度大致相同。 二,按热力性质分: 凝汽式汽轮机:蒸气在汽轮机中膨胀作功,做完工后的蒸气在低于大气压力的真空状态下进入 凝气器凝结成水。 
2006年12月03日 07点12分 3
level 5
巴里骑士 楼主
◆优点:单机功率大、效率较高、运转平稳、单位功率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级:是汽轮机做功的基本单元,由喷管叶栅与之相配合得动叶栅组成 ◆能量转换过程:具有一定速度和压力的蒸汽进入喷管叶栅中做功,速度增加,压力降低,将蒸汽的热能转变为动能,从喷管流出的高速汽流进入动叶通道。发生动量变化对动叶栅产生冲力。加速的汽流流出气道时,对动叶栅施加一个与汽流流出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在这两个力合力作用下,使动叶栅旋转,将动能转变成为机械能 作者: 109647435 2006-9-11 07:59   回复此发言 -------------------------------------------------------------------------------- 5 课程杂碎 ◆转动部件:动叶、叶轮、轴/静止部件:喷嘴、隔板、气缸 ◆喷嘴高度<12:由渐缩喷管速度系数 与喷管高度ln曲线可知,当喷管高度ln<15mm时, 值急剧下降,即喷管损失急剧增加,因此,为减小损失,ln应不小于15~20mm ◆冲动原理:汽流在动叶汽道内不膨胀加速,只随汽道形状改变其流动方向;反动原理:蒸汽对动叶栅施加一个与气流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在冲动力与反动力的作用下做功 ◆不宜用汽耗率评价经济性:对于不同类型机组,汽轮机初参数不同,即使功率相同,但他们消耗的蒸汽量却不同,所以不能~ ◆轴向推力组成:1作用在动叶上的轴向推力2作用在叶轮轮面上的轴向推力3作用在轴的凸肩处的轴向推力 ◆平衡轴向推力措施:1平衡活塞法2叶轮上开平衡孔3相反流动布置法4采用推力轴承 ◆推力轴承作用:承受适当的推力,以保证在各种工况下,推力方向不变,使机组能稳定地工作而不发生窜轴现象 ◆为什么采用部分进汽?如何选择?1由于调节级喷管组织间存在着隔离壁,即使所有调节阀全开也不可能做到全周进汽,因此采用~2选择部分进汽度时,应考虑叶栅的高度不能小于12~15mm,以保证较高的流动效率,在某些高压级中,由于蒸汽容积流量过小,同时期望保持在最佳速比的条件下,后的足够高的圆周速度,则需增大叶轮致敬,使e<0.8,但是采用部分进汽后会引起部分进汽损失。为使不致产生过大的损失,应使e>=0.15 ◆级内损失:1叶高损失(原因:1补偿流动损失2对涡损失;措施:增加叶片高度1采用部分进气2减小直径dm)2扇形损失(措施>8~12时,采用等截面直叶片;<8~12时,采用扭叶片)3叶轮磨擦损失(原因:1速度差、摩擦2径向流动、填补空隙、涡流;措施:1减小粗糙度2减小轴向间隙)4部分进汽损失(第一,鼓风损失:原因:1摩擦2鼓动蒸汽从一侧向另一侧运动;措施:1提高部分进气度2安装护罩;第二,斥汽损失:原因:1把停滞的气体推动并加速2A端漏气B吸气;措施:1提高部分进气度2减少喷嘴组数)5漏气损失(冲动级:隔板、叶顶有漏气损失;反动级:静叶根部、叶顶漏气)6湿气损失(原因:1工质损失2夹带损失3制动损失4绕流损失5过冷损失;措施:1采用去湿装置2提高叶片抗冲蚀能力) ◆减小级内漏气损失:1加隔板汽封,齿数越多,漏气量越小2在喷管和动叶根部处设置轴向汽封3在叶轮上开平衡孔,并在动叶根部处采用适当的反动度4在围带上安装轴向汽封和径向汽封5对于无围带的动叶片,可将动叶顶部削薄以达到汽封的作用,应尽量设法减小扭叶片顶部反动度 ◆汽封作用:减小蒸汽的泄漏和防止空气漏入;轴封作用:减少蒸汽自缸内向缸外泄漏或防止空气漏入;轴封系统的作用:消除蒸汽漏出或空气漏入现象 ◆汽封工作原理:汽轮机运转时,转子高速旋转,而汽缸、隔板等静止部分固定不动,为避免转子与静子间碰撞,它们之间留有适当的间隙。在这些间隙处设置有密封装置,称为汽封 采用多级而不是单级:如果仍然制成单级汽轮机,那么比焓降增大后,喷管出口汽流速度必将增大。为使汽轮机级在最佳速比附近工作,以获得较高的级效率,圆周速度和级的直径也必须相应增大。但是级的直径和圆周速度的增大是有限度的,他受到叶轮和叶片材料强度的限制,因为级的直径和圆周速度增大后,转动着的叶轮和叶片的离心力将增大,因此,为保证汽轮机有较高的效率和较大的单机功率,就必须把汽轮机设计成多级汽轮机,使很大的蒸汽比焓降由多级汽轮机的各级分别利用,即逐级有效利用,每个级只承担部分比含降,这样,各级均可在最佳速比附近工作,各级的汽流速度C1和W2都较小,且在最佳速比附近工作时圆周速度和级的直径也都较小,从而使叶轮和叶片在其离心力小于材料强度所用需的离心力的情况下工作 
2006年12月03日 07点12分 5
level 5
巴里骑士 楼主
(1)初温变化对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 汽轮机的初温升高,蒸汽在锅炉内的平均吸热温度提高,循环效率提高,热耗率降低。另外,由于初温升高,凝汽式汽轮机的排汽湿度减小,其内效率也相应提高。循环效率和汽轮机的效率提高,运行经济性相应提高。反之,汽轮机的初温降低,运行经济性相应降低。 由于初温的变化,汽轮机的进汽量和进汽比焓值均变化,汽轮机的功率也相应变化。在汽轮机的进汽压力和调节阀开度不变时,进汽量与主蒸汽绝对温度的二次方根成反比。对于非再热机组,在进排汽压力不变时,其理想焓降与主蒸汽绝对温度成正比。汽轮机功率的相对变化与主蒸汽温度的的二次方根成正比。对于再热机组,由于假定主蒸汽压力和再热蒸汽温度不变,此时再热蒸汽压力因流量减少而降低,主蒸汽温度变化时对机组功率的影响小于非再热机组,但其功率的变化仍与主蒸汽温度的的二次方根成比例。 汽轮机的进汽部分和高压部分与高温蒸汽直接接触,蒸汽初温升高时,金属材料的温度升高,机械强度降低,蠕变速度加快,许用应力下降,从而使机组的使用寿命缩短。 作者: 109647435 2006-9-11 07:59   回复此发言 -------------------------------------------------------------------------------- 7 课程杂碎 在调节阀开度不变,主蒸汽温度降低时,汽轮机功率相应减小。要保持机组功率不变,要开大调节阀,进一步增加进汽量。此时对于低压级、特别是末级,流量和焓降同时增大,导致动叶栅上蒸汽的作用力增加,其弯曲应力可能超过允许值,且转子的轴向推力相应增大。另外,主蒸汽温度的降低,导致低压级的湿度增大,使湿气损失增大,对动叶片的冲蚀作用加剧。若蒸汽初温突然大幅度降低,则可能产生水冲击,引起机组出现事故。 (2)再热蒸汽温度变化对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 再热机组的再热蒸汽温度变化,对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与主蒸汽温度变化的影响相似。所不同的是再热蒸汽温度变化时,仅对中、低压缸的理想焓降和效率产生影响,而对高压缸的影响极小。只是再热蒸汽温度升高时,其比容相应增大,容积流量增加,再热器内流动阻力增大,使高压缸排汽压力略有增加。因此再热蒸汽温度变化1℃,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小于主蒸汽温度变化1℃时产生的影响。 ◆排汽压力变化,对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有何影响? 在进汽参数和进汽量不变的条件下,排汽压力变化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分为:末级未达临界、达临界和排汽压力低于末级动叶栅的极限背压三种情况。 在末级未达临界的情况下,排汽压力变化影响到末级组各级的功率,使机组功率变化。排汽压力升高,末级组的理想焓降减小;此时排汽比容和湿度相应减小,使末级组的湿汽损失和末级余速损失减小,末级组的效率有所提高;另外,排汽压力升高,凝汽器内凝结水温度升高,凝结水在低压加热器内的温升减小,低压回热抽汽量相应减少,末级组各级的流量随之增大。由于在正常情况下,排汽压力变化幅度不大,末级组各级的流量增加和效率提高不足以弥补理想焓降减小的影响,故排汽压力升高,末级组的功率相应减小,且呈线性关系;反之亦然。 随着排汽压力逐渐降低,若末级组出现临界状态,则首先发生在末级动叶栅。当末级动叶栅达临界状态时,排汽压力降低,末级组中各级级前参数保持不变,蒸汽在末级动叶栅的斜切部分内由临界压力膨胀到排汽压力。由于蒸汽在动叶栅斜切部分内膨胀,动叶的速度系数相应减小,动叶损失随之增加,故级效率降低。而且排汽压力愈低,在动叶栅斜切部分内的膨胀量愈大,级效率也愈低。其次,随着排汽压力的降低,凝汽器内凝结水温度相应降低,而回热抽汽压力不变,因此凝结水在最末一级低压加热器内的焓升增大,最末一段的回热抽汽量相应增大,末级的蒸汽流量随之减少。由于末级效率进一步降低,其蒸汽流量随之减少,使得排汽压力降低时功率的增加量相应减小,功率随排汽压力的变化不再呈线性关系。 
2006年12月03日 07点12分 7
level 5
巴里骑士 楼主
当排汽压力继续降低至动叶栅斜切部分膨胀的极限压力后,排汽压力继续降低,由极限压力降到排汽压力的膨胀,将在动叶栅后无序进行,损失增加,末级的有效焓降不再增加。而凝结水温度却继续降低,最后一段低压抽汽量继续增加,从而使末级的蒸汽流量进一步减少。此时末级功率不但不再增加,反而减少,对经济性产生负效应,即随着排汽压力的降低,热耗率相应增加。 对于具有回热系统的机组,在其排汽压力变化时,蒸汽在锅炉中的吸热量不变,其热耗率随功率的增加而降低,随功率的减小而增加。其变化幅度与功率的变化幅度一致。 排汽压力的变化不仅引起机组经济性的改变,同时也将影响机组的安全性。若排汽压力升高较多,使排汽温度大幅度升高,导致排汽室的膨胀量过分增大。若低压轴承座与排汽缸连为一体,将使低压转子的中心线抬高,破坏转子中心线的自然垂弧,从而引起机组强烈振动,若采用独立轴承座,则排汽室抬起影响汽封径向间隙,可能使动、静部分发生摩擦。此外排汽温度大幅度升高,还将导致凝汽器内铜管的胀口松动,造成冷却水漏入汽侧空间,凝结水的水质恶化,影响汽轮机运行的安全。排汽压力升高时,若保持机组功率不变,要相应增大汽轮机的进汽量,使轴向推力增大。 作者: 109647435 2006-9-11 07:59   回复此发言 -------------------------------------------------------------------------------- 8 课程杂碎 锅炉 ◆发电形式: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 ◆三大设备:锅炉(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蒸汽的热能)汽轮机(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锅炉容量:每小时最大连续蒸发量。用De表示,单位t/h ◆蒸汽参数:锅炉出口处的蒸汽压力和蒸汽温度 ◆连续运行小时数:即两次检修之间运行的小时数机械能 ◆事故率:事故停用小时数/(总运行小时数+事故停用小时数)*100% ◆可用率:(运行总时数+备用总时数)/统计期间总时数*100% ◆锅炉效率:n=锅炉有效利用热量/输入锅炉总热量*100% ◆循环倍率:单位时间内进入蒸发管的循环水量同生成汽量之比 ◆三大系统:制粉和燃烧系统、烟风系统、汽水系统 ◆煤粉三特性:流动性、易燃性、爆炸性 ◆磨煤机磨煤方式:撞击、挤压、研磨 ◆磨煤机分类:1低速磨煤机n=16~20r/min(筒式钢球磨煤机)2中速磨煤机n=50~300r/min(平盘磨煤机、中速环球式磨煤机、碗式磨煤机、MPS磨煤机)3高速磨煤机n=500~1500r/min(风扇磨煤机、竖井磨煤机) ◆影响钢球磨煤机工作的主要因素:1临界转速与工作转速2钢球充满系数3钢球直径4护甲5通风量6筒内载煤量 ◆煤粉细度:筛余量占筛分前试验煤粉质量的百分数( ) ◆磨煤出力:指磨煤机在消耗一定能量的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能够磨制符合煤粉细度要求的煤粉量 ◆干燥出力:指磨煤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将多少煤从原有水分干燥到所要求的煤粉水分 ◆制粉系统:指将原煤磨制成粉,然后送如锅炉炉膛进行悬浮燃烧所需设备和相关连接管道的结合 ◆直吹式制粉系统:指煤粉经磨煤机磨制成煤粉后直接吹入炉膛燃烧 ◆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指浆磨好的煤粉先储存在煤粉仓中,然后再根据锅炉运行负荷的需要,从煤粉仓经给粉机送入炉膛燃烧 ◆一次风:携带煤粉进入炉膛的空气◆二次风:直接通过燃烧器送入炉膛,补充煤粉燃烧所需要量的热空气◆三次风(乏气):由细粉分离器上部出来的干燥剂还含有约10%的极细煤粉,我们称此干燥剂为乏气 ◆制粉系统的主要辅助设备:给煤机、粗粉分离器、细粉分离器、给粉机、排粉风机 ◆给煤机:圆盘式、电磁振动式、刮板式、电子重力式皮带给煤机 ◆电厂常用:叶轮式给粉机 ◆粗粉分离器基本工作原理:重力分离、惯性分离、离心分离 ◆粗粉分离器:离心式、回转式 
2006年12月03日 07点12分 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