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存论精神病学讨论Kurt Cobain之死
nirvana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涅磐NIRVANA 楼主
以生存论精神病学讨论Kurt Cobain之死 Kurt Cobain开枪自杀已一年有余,当初那海潮般的震撼恐怕也已经在许多人心中渐渐褪去。自始至终人们关注的只是Cobain的死讯及由此带来的商业影响却很少想想他为什么选择了死亡及Cobain死前的生又是怎样?人们只是感叹再也听不到邓种狂躁迷离的吟唱却从不曾突破音乐看一看那声音背后是一个怎样的灵魂。  生存论精神病学是精神病学的一支,它抛弃了弗洛依德的性驱动力至上的教条,而从克尔凯郭尔 海德格尔 萨特那里汲取思想构成了以生存论为基础的精神病学。它试图通过研究人对其自身存在认知的过程来揭示人之精神的复杂变化、病变及至疯狂。此学派代表人物菜恩和罗洛梅都曾是六十年代西方那场新文化运动的坚定参与者,和马尔库塞、金斯堡、鲍伯·迪伦并肩战斗过。当那场激进运动如火如荼时,robain不过刚刚降生。然而几十年过去世界的荒谬依然如是,反叛的精神却也一代代被继承,对于人的精神状态而言,六十年代与九十年代并无多大区别,三十年前的声音或许会有助于我们深入那个肯定也被一个时代深深感染过的疯狂世界中去。  尽管手头的资料有限,我们仍然可以看出 Cobain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有着明显的精神分裂性倾向(这并非说他是一个分裂症患者),他对自身的存在充满了怀疑、焦虑、不安和罪感。  在用对事实的分析来证明上述判断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人的存在不仅是指肉体而言,它也包括精神。存在的获取和维系是两方面的,即需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也需自己对自己的认可。许多个体的精神分裂倾向源于对自身的存在性不安,也就是说个体感觉到自身存在受到威胁,这种危胁可能来自于个体所认为的外界的剥夺与侵入,也可能来自于他人的"视其为无物",通常是两种可能的结合。个体一方面使自我脱离与外界的接触,退缩进另一个世界,而把与社会接触的任务交给一种做为防御机制的面具系统从而达到保卫自身存在的目的。这种情形下,自我越来越无法经验何为实在,他认定一切皆为虚假,都是不真的,自我的存在也因为丧失了社会基础而变得虚无综渺;另一方面个体无法通过他人的承认来确定自身的存在, 而在自我的一片不可捕捉的虚幻中是无法找寻到自身的生动性 实在性的,唯一的办法是把自身看做为他人眼中的客体,因为对于"正常"的他人来说,客体至少是现实的于是个体会创造出各种各样并不属于自己的身份,以期引起他人的注意。这些最终将会引发个体的罪感,他会认为自我是无用的、不真实的,对他人是不负责任的 是欺骗的,一句话,是没有理由存在的。这些既矛盾又复就是这么一个人。  Cobain的作汽车修理工的父亲与做酒吧女招待的母亲在他八岁时离婚,这正是一个孩子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年龄,可想而知,父母离异给Cobain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创伤。这之后诸位亲戚把他推来操去,谁也不愿收留他,有一段时间Cobain不得不寄宿在同学家的客厅中,后来更是一度无处可归蜷缩于桥洞下。对于这一段时光,Cobain后来说,"从7岁起,我就十恨周围每一个人"。一种仇恨,在他心中是那么的清晰同时也告诉我们,在Cobain父母离异前家庭生活就并不美好。根据父母的职业背景和Cobain后来的支言片语,我们可以推断这个家庭自结合伊始就存在着诸多不稳定因素,争吵、谩骂甚至暴力是经常的,无论父亲还是母亲对Cobain都缺少一种持续、基本的关注与爱护。在Cobain 8岁时,他们的离婚把这种这种否有道理,他在别人眼中是否真的存在,他开始因为自己的存在而产生罪过感,这种感觉在父母离异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没有亲戚理睬他,没有亲戚愿意收留他,他的存在得不到他人的承认。Cobain的自我与身体开始出现分离,自我采取一种退缩防御的姿态,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内倾,他恨周围的人,因为没有人关注他、在乎他,更没有人理解他。(他的恨还有其它原因,后面将陆续提到。)然而,他又急切地想归同于社会,做为一个人,被同类所承认是最基本的满足,这种满足是无法从内倾的自我中得到的。这迫使他建立一个面具式的假自我系统来对上学生活中的行为加以模仿、顺从和控制。但他清楚地意识到这并非其真正的自我,那个真自我正在一边冷静地旁观。由是产生了欺骗他人的罪感。对此,Kurt曾说:"我认识了许多朋友,许多歌迷,但我仍摆脱不了挫折感、内疚感……"他的挫折感在于他认为他无法也不能使他的真自我得到他人的承认,在于他因为存在得不到承认而始终认为自己是无用的,他的内疚则来自于所谓"欺骗"。
2005年05月01日 10点05分 1
level 1
涅磐NIRVANA 楼主
  Cobain认为自己"无用"是源于家庭对他的"视若无物",这种无用感日后又从老师、同学等周围的人中得到"证实"。Kurt Cobain具有极高的艺术天赋,在其稍大一些之后便开始绘画、作诗,这完全是心灵的产物,属于真正的自我。他的自我在幻想中充满感情地完成这些,由于自我的封闭、内倾,在"正常人"眼中他所表达的却是抽象、晦涩、阴郁乃至杂乱无章。cKurt不可能把他的真自我展现在众人面前,他的经验告诉他没有人会关注他、承认他 自然也不会有人理解他;相反,暴露却会有使之被同化的危险。Kurt一位同学的父亲曾说尽管Cobain在他家中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他全家却对其一无所知 他始终不明白"他的那些让人费解的想法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事实上,社会"正常"准则视这种艺术表现为异端,它不仅不能接受,反而要排斥、嘲笑、压制,在这种强大的力量面前,无怪乎Kurt Cobain要视自我为无用。前任Nirvana管理公司负责人Danny G01dberg说:"我认识他这么多年,他一直觉得活在这星球上令他莫名其妙。"令他莫名其妙的是他的自我无可奈何地陷入恶性循环:被视为无物一封闭一内倾-幻想-空虚-无用感-更深的封闭一再幻想;而他的肉体却不得不继续"活着" 他长久地徘徊在西稚图的街巷中,露宿在桥洞里,莫名其妙地活着。也许下面这句话最能代表他当时的心情:"好了,我一定得走,该是一个傻瓜滚蛋的时候了。"这里面不仅仅包含着对世界的愤怒与不满,还有着可怜的自我意识:相对于社会而言 自我是一个傻瓜,一个废物。Kurt Cobain的确就是这么想的。  Cobain的真自我与假自我一直在做看痛苦的斗争,尽管真自我自认是无用的,但也恰好说明了真自我至少还是认可了自身的存在,认可自我能在封闭的幻想中得以展现、超越。既如此,自我不会轻易放弃存在,而这存在正有着被假自我系统蚕食、吞没的危险。正是真自我持续不断地努力,这种努力包括尽可能地关闭自己,切断与外界的联系,把注意力集中在幻想、创作之上……才使得Cobain在我们眼中最终没有成为一个机械、面具化的歌星。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真自我在我们所"看见"的Kurt Cobain身上只占了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以上这种个体的处境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因为身份感需要另一个人的存在,而个体正是为这个人所了解;身份感还需要此人对个体自我的认可.与个体的自我认可之间的联系。如果个体要脱离与所有他人甚而自身一大部分存在的联系,那么他就不可能以正常的方式长期生活下去。斗争是残酷的,崩溃不可避免 只不过Kurt没有成为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而是把自己干掉了。  可以这样说,大部分的创作源于KMrt的真自我,大部分的现实行为 录音、被采访、舞台表演则是假自我系统的产物。前面已经提到过这种假自我系统产生的原因:与社会保持接触、获得某种对个体身份的承认(在这一点上它代表完整的个体),同时又能避免个体真自我受到冲击、吞没(在这一点上它与个体相分裂)。在个人身上,假自我系统总是极为复杂,包含着许多相互冲突的成分。假自我系统是在对他人意愿或期望(或想象的他人之意愿或期望)的顺从中逐步形成的。在Cobain封闭自我的同时,他还必须和老师、同学、亲人及周围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他不得不有自己的朋友。他必须尽可能地顺从这个社会以便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他必须维持并发展这种种人际关系,否则他就无法"活着"。他最终   走上音乐之路,灌制唱片、取得销量、办其本意,因此个体从不会赋予此类行为以"生命",此类行为也并非其行为的全部,另一部分行为构成了协调生活的个体的另一个世界,一般来说,机械行为不会对此造成威胁,个体也不认为会有这种咸胁存在。与此相反,Cobain一类人的机械行为并非源于生活经验积累,而是如上所说的"为是他人所认为之是",这些行为一开始使出自个体本意并被赋予了生命,掌握了个体外在的、实际的、生活的全部行为。请注意非常重要的一点,Cobain赋予其假自我系统以"生命",这使得整个系统独立于个体,获得了发展、扩张自身的能力。假自我的发展逐渐远离了真自我当初的本意,变得无法控制,甚而开始侵犯自我本身Cobain的真自我开始清醒地意识到假自我的危胁。首先就是假自我向他人意志的顺从背叛了真自我所追求的真实性。Cobain本想通过建立这样一个系统来隐藏和维护自身真演唱会、娶妻生子、成为歌星,总而言之,生活是其假自我对社会顺从的结果。这一切都无可非议,不戴面具的人是罕见的,从某种角度说,每个人都戴着自己的面具。问题在于Kurt Cobain赋予自己这一面具以生命,这是假自我系统和一般人格面具的主要区别。就"正常人"而言,他相当一部分行动实际上是机械的(自然也包括奉仿、顺从),这种机械行为源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日复一日的"正常"行为逐渐积累,就成为不自觉的机械运作。个体对此厌烦而无奈,知道非,却不想它率先向社会妥协而背叛了它的缔造者。假自我的这种顺从,是一种行动的反应,是对他人关于个体之看法的迎合,通过这反应,Cobain成为他人所期望的样子,只有在幻想或镜子前,才能成为他自己。因而,为了与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或想象的自己在他人眼中之形象)保持一致,假自我真的变成了那种形象,对于Kurt Cobain,这个形象是歌星、是颓废的诗人1或许还是善良的丈夫和父亲,但一切都是假象(这并非说Kurt不是一个诗人、一个好丈夫、好父亲,而是说他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个Kurt,尽管这种认定恰是他的假自我所追求的),在Cobain身上,就其整个存在而言,并不以这种方式顺从他人。
2005年05月01日 10点05分 2
level 1
涅磐NIRVANA 楼主
  第二,任何联系都会使个体面临丧失身份的危险,由此Kurt产生了关于被吞没的焦虑在各没焦虑中,Kurt把自己经验为这样一个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拯救自己,使自己免于被那最恒久、最有力、最绝望的行为淹没。对于Cobain来说,吞没是一种危险:被理解、被把握的危险,被爱的危险。人害怕被恨,但与被爱所淹没、所毁灭相比,被恨就不那么严重了。恨较之于爱反倒有利于个体的存在。被人所恨 所误解固然会给Kurt带来孤独、痛苦,但也带来了干定程度的安全。被人所爱,却要置身于强制性的承诺之中,这种承诺是Kurt无法负担也拒绝负担的。对爱、对承诺的恐惧,促使Kurt参与的初哀在实际行为中不可避免地异化为一种拒绝,一种不合作。  第三,有鉴于上述所言,即使结了婚,Cobain也有这样一个企图:想在完全不依赖外界人事的前提下,在自身内部创造各种人事关系,追求无与伦比的独立。他在自身内部建造了一个孤独的、自我中心的、隐秘的世界。这一世界的大门永久性地关闭着,任何外界事物,包括爱和友谊,都无法打开之。Kurt的一句话,可以看作是镑刻在这扇大门上的一道符咒:" N0ne of you will ever know my lntentlons."简要言之,Kurt不幸的童年使他无法拥有"正常人"对于存在的感知。由此引发了自我的分裂,罪感的产生。在身体成长的同时,真自我与假自我同时也肩负着各自的使命而形成。两者间的斗争日趋激烈。Cobain陷入这样一个矛盾之中,在某一时刻,他感觉自己身在内部,充实而富有;相形之下,外在的生活在彼岸运行,在他眼里贫乏可怜,这时他感到自己超越于生活之上。然而,在另一时刻,Kurt又会渴望重新进入生活,渴望让生活进入自己内部。这时,个体会感到内在的死亡,会产生深深的恐惧Cobain就在这两个极端间摇摆不定。事业的成功及婚姻导致外部世界急剧变化,从而最终引起了个体激烈的反应,Cobain无法与整个社会,与爱相抗衡,他采取了同归于尽的方式:毁灭自己,从而也就毁灭了整个世界,毁灭了整个存在。  粗略的分析到此结束,关于Kurt Cobain,还有许多无法言说的感觉精神分析学不是一门科学,它无法做到精确、标准和无懈可击,事实上它是一门主观性的人学。但是,它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视角,一种方法去看看一个人的生与死。Cobain或许是幸运的,他可以在另一个世界继续歌唱,再也没有烦恼和矛盾,然而,我们呢?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拥有些什么?我们的怀念与热情终将逝去,麻木才是我们永远的伴侣。如上的种种分析并不能阻止我们在宿命道路上的前行。  一切都已做好安排,我们只有走下去。 
2005年05月01日 10点05分 5
level 1
扯淡
2005年05月01日 14点05分 6
level 1
你们都是大师,我是小人。但我懂得少说话多做事
2005年05月01日 15点05分 7
level 1
或者是自己用心去理解
2005年05月01日 19点05分 8
level 1
涅磐NIRVANA 楼主
转的~
2005年05月02日 04点05分 9
level 1
了解!!!
2005年05月02日 04点05分 10
level 1
看不全懂,明白你的意思他已经无法从别人的眼中,自己的心中,找到真实的自己
2005年05月02日 16点05分 11
level 1
一句话:他妈的别扭死了...呵呵
2005年05月02日 16点05分 12
level 9
个人的存在不仅是指肉体而言,它也包括精神精神上的问题~往往比身体上的更~难以治愈~
2005年05月03日 00点05分 13
level 2
rIO
是挺不错 但是眼睛疼 顶
2005年05月03日 14点05分 14
level 0
我 竟然看完了。
2005年05月04日 04点05分 15
level 1
辛苦转来的顶你
2005年05月04日 06点05分 16
level 0
很像 THE WALL 啊!
2005年05月04日 14点05分 17
level 1
嘿嘿 我来说的通俗点(我的理解)不知道对不对我想上面主要说的是由于在童年时代的创伤(已经有很多学者这样认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的精神方面的疾病,大多有幼年的受niv(这个字不会打,不好意思,但大家知道是什么吧)程度有很大关系。通常上所说的心理的阴影在这个人成年(自我形象开始形成的阶段)的过程中,会有一种需要别人认知的欲望,希望自己成为注意的焦点(如果没有成功就会有自卑的情绪)但这种心理上的需要是有限的,他也怕过于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伪装(比如说装疯买傻 呵呵) 这样做的结果是会使人感觉他更加神秘化。 当这种伪装成为一种习惯 , 他自己也分不清自己的话那些是真话那些是假话(自己欺骗自己,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欺欺人) 自己真正的内心动机自己也搞不清楚(自我与本我产生了矛盾),就容易诱发精神类疾病。这种状态会潜伏着,直到会由某一事件诱发。这类人是心理暗示接受较强的人,会容易被别人误会,也容易误会别人(但一般会把一切归为自己的原因,一楼说的负罪感,认为自己不被人理解)直到开始隔离人群(这是第三阶段,我有点累了。长话短说)或者在人群中生活但却脱离社会, 恩 后面的不用我说了吧呵呵 闲着无聊 瞎写写请猛踢
2005年05月04日 17点05分 18
level 1
第一次这么着调的发言
2005年05月04日 17点05分 19
level 0
踢上去吧哈哈
2005年05月07日 17点05分 20
level 1
忘登陆了
2005年05月07日 18点05分 21
level 2
这样长的东西不可能看完啊。。。。克尔凯郭尔 海德格尔 萨特都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还有当然少不了加缪,我只在一些哲学简史上看到过这几个人的一些哲学思想,我第一次认为人应该去死就是在知道了他们的思想开始产生的。当然他们都不主张我们去死,他们都有他们的解决方法,但我还真的接受不了,就好象他们为你揭开人生的真相(如果有的话),然后告诉你应该怎么走,但你并不认为他们是
正确的
,这时问题就出现了。。。一个人如果无法解决或消解一些关于世界关于存在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那就只能想到死。。。。。
2005年05月07日 20点05分 22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