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老柴的小提琴协奏曲时突然想到的,献给凤歌
凤歌震旦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cboy2332 楼主
文人、艺术家是一种很奇怪的群体,他们内心的敏感和脆弱程度远超其他人群。但同时的,他们又是最为理想化,最愿意鼓起勇气抛弃其他追逐自己内心渴望的一个群体。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作品得不到认可而郁郁不得志,信心消沉,但同时,他们仍然愿意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调 ——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贝多芬的D大调、门德尔松的e小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
1878年,柴可夫斯基来到瑞士日内瓦做短期的休养,那里清新温馨的春天气息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就在异国他乡完成了《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完成后,柴可夫斯即把它题献给匈牙利小提琴大师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利奥波德•奥尔。奥尔感动之余表示要对作品进行修改,却迟迟不肯动工。两年过去了,柴可夫斯基深感失望,抱着他呕心沥血的作品却接连碰壁。终于,俄国小提琴家勃罗茨基在维也纳的音乐会上首演了这部作品,尽管舆论对它的评价不一,但勃罗茨基仍一往情深地将它带到欧洲各地,为他争取到了更多的知音。因此柴可夫斯基将这部作品改赠给了自己的这位“患难之交”。
当时的维也纳乐评家汉斯利克是这么形容《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有那么一阵子这首协奏曲还算是音乐,比例恰当,而且不无才华。但很快地,野蛮占了上风并一致支配乐器直到第一乐章结束。小提琴不再是演奏出来的,它被硬生生地拉扯,被撕裂粉碎,被击打的伤痕累累……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使我们第一次产生了这样可怕的想法,就是音乐也可能玷污人的耳朵。”
柴科夫斯基一向很注意自己作品的社会反响,他读了汉斯立克的评论心情如何我们已经无从知道,他把这篇语意刻毒的文字保留在手边很长时间。柴科夫斯基经过这一次磨历,终生再也没有碰过小提琴协奏曲。在浪漫主义音乐发展鼎盛的时期,为小提琴这件浪漫的乐器写协奏曲的确不易。 就是这么一首不被人看好的作品,今天却成为最受欢迎和倍受推崇的曲目,也许正应了那句俗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
2012年03月17日 15点03分 1
吧务
level 11
我还以为你写了首歌呢……
是啊,不论如何,我们都会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此人想当画漫画的)
2012年03月18日 02点03分 2
level 11
cboy2332 楼主
国漫貌似正在兴起阶段呢,不知是不是个好的契机呢?
U17上我看了几部质量很高的漫画,貌似是个挺不错的平台,人气很高(爱尚漫人气低,但是相应的竞争也少,凤大就是这种思路)。你可以先上去试水啊~
老柴小提琴协奏曲的境遇和凤大的震旦出奇的相似。
2012年03月18日 04点03分 3
吧务
level 11
哇是u17的同志呐,我在那里有个人气帖子~发表漫画神马的……等买了手绘板再说吧……
2012年03月24日 05点03分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