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拾贝】谈一谈竹林七贤。
史海拾贝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
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

2012年03月13日 09点03分 1
level 9
嵇康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原籍绍兴,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在整个魏晋文艺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极有魅力的人物,他的人格和文化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嵇康是著名的琴艺家和哲学家。他精通音律,“广陵散绝”体现的是嵇康作为一个伟大音乐家的悲剧。
在人生哲学上,他的主张是: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个性凌厉傲岸,旷逸不羁。
有趣的是,嵇康临刑前,对儿女最放心的安排是,叫他们投靠山涛(山巨源)。而在嵇康死后,山涛一直悉心照料并抚养着他的儿女。演绎出一段“君子和而不同”的佳话。

2012年03月13日 09点03分 2
level 9
阮籍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
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创作五言诗的人,其《咏怀诗》把八十二首五言诗连在一起,编成一部庞大的组诗,并塑造了一个悲愤诗人的艺术形象,这本身就是一个极有意义的创举,一个显著的成就,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新的境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后世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晋左思、张载、陶潜(《饮酒》),南北朝刘宋的鲍照,北周的瘐信,唐陈子昂(《感遇》),李白(《古风》)等人诗篇都是以抒情言志,广泛涉及现实生活,具有深厚思想内容的五言长诗,无不是对阮籍《咏怀诗》的继承和发展。
他嗜酒如命:
阮籍似乎是不服药的,在他的著作里很少提及此事,只在咏怀诗第70首曾写到过:「采药无旋反,神仙志不符。逼此良可惑,令我久踌躇。」 从这里看,他连对神仙的信仰有时也要动摇,不无迷惑踌躇之感,而对於服药一事更没有稽康那样深信不疑、热心实行。阮籍不服药,却颇有些「为酒事物,焉知其馀」的意思。他是酣饮、痛饮、狂饮,不拘场合,有酒必醉。阮籍嗜酒,其出发点同稽康服药是一样的,都是希望以此为途径来超脱现实、消解矛盾。阮籍曾数次在醉酒掩护下躲过了司马氏集团像他伸来时而拉拢,时而加害的手。从性格上来说,服药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要先采药、调配处方、还有许多规矩,其步骤要求不能稍有错乱,否则便可能中毒甚至丧命之虞。非精细耐心之人,不可随便服用。阮籍性格浑朴旷放,对这种精细而又危险的高级享受是不能适应的,他宁愿去从事简单易行得多的饮酒。从政治上来说,阮籍的态度是比较软弱的,他看到曹魏皇室大势已去,司马氏执政已成为无法更改的现实;他明白服药飞升之事太渺茫,他还得谒抉R氏统治下打发日子,他既不愿同流合污,又缺少在政治上向司马氏集团挑战或明确地划清界线的勇气,所以对阮籍来说,醉酒是最好的摆脱政治困境的方法。
(竹林七贤中)嵇阮二人的脾气都很大;阮籍老年时改得很好,嵇康就始终都是极坏的。   阮年青时,对于访他的人有加以青眼和白眼的分别。白眼大概是全然看不见眸子的,恐怕要练习很久才能够。青眼我会装,白眼我却装不好。
后来阮籍竟做到“口不臧否人物”的地步,嵇康却全不改变。结果阮得终其天年,而嵇竟丧于司马氏之手,与孔融何晏等一样,遭了不幸的杀害。这大概是因为吃药和吃酒之分的缘故:吃药可以成仙,仙是可以骄视俗人的;饮酒不会成仙,所以敷衍了事。

2012年03月13日 10点03分 3
level 5
[鲁拉]
2012年03月13日 11点03分 4
level 9
为什么每次都是你在插楼。
2012年03月13日 12点03分 5
level 8
竹林八贤最终各自纷飞,令人叹息
2012年03月13日 13点03分 6
level 5
你拆呢。嘎嘎嘎
2012年03月14日 03点03分 7
level 7
ZZ高压下的黄老哲学,无奈之举~~~~
2012年03月14日 03点03分 8
level 9
向秀
向秀 字子期,魏晋间文学家。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人。生卒年不详。少颖慧。与嵇康等友善。向秀本隐居不出,景元四年(263)嵇康被害后,在司马氏的高压下,他不得不应征到洛阳。后任散骑侍郎,又转黄门散骑常侍。
向秀好老庄之学。当时《庄子》一书虽颇流传,但旧注"莫能究其旨统",向秀作《庄子隐解》,解释玄理,影响甚大,对玄学的盛行起了推动作用。但向秀未注完《秋水》、《至乐》。稍后,郭象在《庄子隐解》的基础上补完《秋水》、《至乐》注释,又加发挥,成为今日所见的《庄子注》。

2012年03月14日 09点03分 10
level 9
刘伶
刘伶(约221~292)字伯伦。晋沛国(今淮北市)人。魏末曾任建威将军。晋武帝时对策,申述“无为而治”之义被黜。司马氏擅权,伶纵酒放浪以示对黑暗统治的满及对礼法的蔑视。党乘鹿车;携壶酒,使人荷锹相随,道:“死便埋我”。有《酒德颂》较革教员。另有诗《北芒客舍》等 。对传统“ 礼法”表示蔑视。是竹林七贤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个。

2012年03月14日 09点03分 11
level 9
阮咸
阮咸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阮咸是阮籍之侄,与籍并称为“大小阮”。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
善弹琵琶。他所用的琵琶与后来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琶不同,唐时以他的名字为他所弹的乐器命名为“阮咸”,宋时简称“阮”。以人名来给乐器命名,在中外音乐史上仅他一个。
阮咸不仅擅长演奏,也精于作曲,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据说就是他所作,李季兰在同名诗中有“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的诗句。1950年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持阮弹奏的阮咸画像,神情专注。
据《琴史》记载:阮咸的儿子阮瞻“亦善弹琴,人闻其能,多往求听,不问长幼贵贱,皆为弹之。”他甚至可以整天为人弹奏而没有一点不耐烦的表示。
2012年03月14日 09点03分 12
level 9
王戎
王戎(234—305),字浚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性极贪吝,田园遍及诸州,聚敛无已,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卖之,但恐别人得种,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讥讽。
在“竹林七贤”之中,王戎年纪最小。他出身高门贵族,后来又官至司徒,田产无数, 富得流油,也吝啬得要命。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谈悭吝的共有九篇,王戎一个人就占了四篇 。
王戎会做生意,官也当得大。他当司徒的时候, 除了享受国家丰厚的薪水之外,还大力发展各种产业,房产、田地、奴仆的数量甚至舂米的机械 ,在洛阳都是首屈一指的。
至于王戎最遭人诟病的地方,就是他的小气。比如王戎 侄子结婚时候,王戎送了一件单衣给他穿,过后改了主意,又将衣服要回来了。比如王戎的女儿 出嫁,她借给女儿几万钱,女儿每次回娘家,王戎皱眉不悦,脸拉得比驴脸还长,等女儿还清了 钱,他的脸才“多云转晴”。

2012年03月14日 09点03分 13
level 9
2012年03月14日 09点03分 14
level 13
来长见识的
2012年03月16日 01点03分 15
level 3
虽不十分了解他们(因为对魏晋历史比较无感),但还是蛮欣赏那种感觉的。于是俺的网名就成了:东方七贤。
2012年03月18日 14点03分 17
level 9
。。你是女孩子吧 。那种感觉是人人向往的。[献花]
2012年03月18日 14点03分 18
level 3
以前又一次,在早上上学前听过关于竹林七贤的一小段评书,关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忘得差不多了,只记得当时是以一种庄重优雅的隐士心态离开家去上学的[傻笑]
2012年03月18日 14点03分 19
level 9
哈哈,这是喜欢他们的那种感觉到了一个最高境界了。
2012年03月18日 15点03分 2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