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我们明明已经落后了。可是澄清的过程中我们还再斗嘴?
理论物理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dctyu 楼主
鄙人是来澄清纳米天线的实质的。刚发出一贴,那帖还再谈什么投资。
今天看见某专利,立即发觉是自己已经落后了。
一种纳米天线太阳能电池,这个专利已由2010年颁发。是那个08年老外宣布的新产品的再造版。
也好。哪里有样品卖。我是肯定想得到样品研究一番的。能把纳米天线宣布成第二类的热力学机器吗?能吗?
2012年03月09日 09点03分 1
level 1
dctyu 楼主
如果这个专利产品还不能被宣布为第二类机,那么dctyu还是希望看见按照改进办法制做的样品。
dctyu说过怎样的改进?
我说过用两种不同导电材料制做纳米天线。每一个天线振子从中心拆成两半,一半振子用一种材料,另一半振子用另一种材料。中心处要纤细(为了增大电阻),要出现交叠(就是接触)。这样的天线振子按照并联关系连接后,再把两端短路(不需奇怪,还有下文)。
在短路接触点的旁边断开得到两个端头。这两个端头作为电池正负极。
不论是改进后的样品,还是这个专利产品本身,只要放在黑暗的铁皮盒子里输出不是零就证明是第二类热力学机器(别出心裁地,dctyu建议在铁皮盒里放一个黑色物体)。只要把样品封在保温的瓶子里让瓶子里的温度有一点点下降,就证明是第二类热力学机器。

2012年03月09日 09点03分 2
level 1
dctyu 楼主
做上面这个保温瓶实验,别忘了接负载,而且把负载拿到保温瓶外面来,否则闹笑话。导线自然要从塞子里引出来。
2012年03月09日 09点03分 3
level 1
dctyu 楼主
很有必要邀请 @我们走在路上1 来看看专利说明书里面的MIM二极管。这是同一种东西的渐变过度产物。上上

2012年03月10日 03点03分 4
level 1
dctyu 楼主
[大笑]
通过各种渐变过渡的思路。我总结出了最容易检验的实验方案。步骤是非常简略的。简单到把温度计的玻璃泡直接往纳米金属微粉里蘸一下。玻璃泡上粘有合适密度的纳米金属微粉时,指示的温度会比没有纳米金属微粉的时候高。
实验是这样预想的。我当然希望有条件的实验室换用更精密的温度计。
这样想的原因是:
首先,纳米金属微粉密集到一定程度,形成不规则的纳米天线。这不就有纳米天线了嘛。
其次,摆脱掉热电偶的参与。有温差就能用热电偶,这点已经肯定了。所以我们扔掉热电偶,直接检验温差也能说明问题。这样就不用两种不同金属了。
再次,纳米天线里的普遍情景,相邻体积微元的电流不一样。这是显而易见的,意味着相邻体积微元的发热功率不一样。向金属微粉里掺入一些有电阻的纳米微粉,效果更佳。
理论分析:
若是密密实实的一块金属平面,虽然表面也能感应出电流,也存在电流在电阻上的消耗,但那些电流都是均匀分布到金属平面的。如同黑体,每一小块面积原本吸收多少,这一小块面积就辐射多少。
纳米天线制造了特殊情景。纳米天线里存在这一块微元吸收能量,送到另一块微元发热的情景。导致发热量按面积分布不均匀。虽有相邻微元之间的接触热传递,但不均与的发热功率使得不均匀的温度分布一直存在。
继续分析。既然纳米天线里存在这一块微元吸收能量,送到另一块微元发热的情景。那么等效的吸收面积少了一部分。但是,吸收功率没少!为了吸收和辐射平衡,整体温度升高。
2012年03月10日 13点03分 5
level 1
dctyu 楼主
重点重写:
既然纳米天线里存在这一块微元吸收能量,送到另一块微元发热的情景,
等效的吸收面积就少了一部分。
虽然面积少了,但是吸收功率没少!为了吸收和辐射平衡,整体温度升高。
等效的吸收面积 就是 对应于 辐射面积 的 等效面积。
2012年03月10日 13点03分 6
level 6
早想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无懈可击。
其实就是类似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的高温热源是太阳,低温热源是室温。
无论接受的是多大波长的电磁波其实都是一个原理。
低温热源不可能没有。
黑体辐射就是一个证明。
你的东西放在保温瓶里,当他的温度和瓶内的环境温度相同时,他释放的电磁波和瓶内存在的电磁波必然相同,尽能量必然是0.
所以不可能输出能量。
2012年03月12日 09点03分 7
level 1
dctyu 楼主
请留意,在没有纳米天线的时候,一切如你所说。吕喆的一篇博文讲述两个体积不同的黑体之间如何交换热量,最终是遵守热二的。然而,对原文的细节分析的越彻底,就越说明纳米天线是反例。纳米天线造就了不等温下平衡。啥叫不等温下平衡,就是一直存在温差。如何继续遵守热二?
2012年03月13日 01点03分 8
level 1
dctyu 楼主
上面这张图。讲得是两个体积不一样的黑体在全反射椭球镜面里如何交换热量。
下面这张图就有点意思了。电阻会不会比右边的物体热?如果坚守热二,那么必违返更多定律。如何是好?

2012年03月13日 06点03分 9
level 1
dctyu 楼主
楼上的第二幅图标出3K。意思是说我们的射电天线明明就在接收3K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供给电阻,使电阻发热。
我们想接收20摄氏度的物体的热辐射就需要半波长=4950纳米的天线。
当然,纳米天线尺寸越小越好。
2012年03月13日 07点03分 10
level 1
dctyu 楼主
最早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认识,就是从多余热量里面得到的。见《在4080MHz处天线多余温度的测量》。从4080MHz处有多余温度认识到纳米天线也必须有多余温度。
2012年03月14日 13点03分 11
level 1
dctyu 楼主
纳米金属物——抛光粉。这个东西 常见那!!!!金属氧化物材料的!导电的!具有电阻的!
心动的同学可以做这个极简单的实验。
5楼只是提出思路。随你自由发挥指示温度的巧妙办法。如果实验结果出现了预知的奇妙现象,可马上、立即、火速上电视。dctyu祝你好运。
2012年03月14日 15点03分 12
level 1
dctyu 楼主
@我们走在路上1 ,请您分析一下。
dctyu 言:无偏二极管的改进也许不在二极管本身,而在于天线。MIM二极管能起作用,无偏二极管更能起作用。[呵呵]

2012年03月15日 04点03分 13
level 1
无偏二极管只和环境温度有关系,和天线没有任何关系。
2012年03月15日 04点03分 14
level 1
dctyu 楼主
还是防着点殊途同归的事情。二极管加天线,如虎添翼。
2012年03月15日 08点03分 15
level 1
dctyu 楼主
接12楼。抛光粉确实导电。20兆欧档测出9兆欧来。我只是简单地把两个表笔往袋子里伸了一下。把表笔金属全部淹没在粉里面。两笔距离1cm。这个简单地测量不算严密可靠。但足以让我们(也许只有我)兴奋一下。
2012年03月15日 08点03分 16
level 1
dctyu 楼主
自曝11L出现一个可被揪住的漏洞。《在4080MHz处天线多余温度的测量》一文测得才不是温度。测得是与标准噪声源混合在一起的辐射频谱。扣除所有当时能考虑的噪声谱之后,还是有多余的谱。这才与黑体辐射谱比较一下,发现多余谱等效于是2.725k的辐射谱。后来确定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dctyu弥补这个看似能被攻击的漏洞。接在馈源处的电阻若是阻抗与天线匹配的,那天线送来的能量不论多少都会转化为热能。就算这时电阻的温度本来就在当地的气温下,有了天线送来的能量,电阻温度必须比当地的气温高。
2012年03月16日 09点03分 1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