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绍斌
关绍斌平生有三大嗜好,书法、品茶、看戏。他的书房里,摆满了唐诗、宋词、明清文人笔记等上千本书,但最多的还是历代名人的碑帖和元明戏曲的剧本。动笔之前,关绍斌泡了一壶珍藏的龙井,用第一道水洗了茶器,将第二道水倒进茶杯,细细地品了起来。“以茶入墨,可使墨色亮丽柔润,温茶与浓墨渗透、交融后,草书字体会更有流动感。”他一边说一边将茶水倒入墨汁,挥毫写下了“春风一路”四个大字。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却又刚劲有力。 关绍斌说,“书法亦讲究气节,与人的内心世界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社会上阿谀奉承、追逐名利、心态浮躁之流是无法写出好字的。就说这个‘春风一路’吧,‘春’和‘路’写的时候,胸中要有洒脱的情怀,要表现豪爽的气概,写的大气,这样才有意思。再比如‘茶’字,人在病中写‘茶’,或是身体之疾,或是心灵之疾,茶也会体现出一种病态。康复后再写此字,便会呈现出‘刚健之态’。” 关绍斌今年63岁。三岁的时候,他被身为私塾先生的爷爷抱上炕头,开始用毛笔写“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爷爷教的仔细,老关学的认真。从那时起,老关与书法便结下了不解的情怀。从小学到大学,关绍斌的书法一直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文革下乡,因为书法写的好被派去写标语,由於当时墨水比较缺,他把面粉加入锅底灰中用井水搅拌,用刷子蘸上“墨水”,将农民、知青田间劳作的快乐写在墙上,鼓舞士气。这一直是他津津乐道的事情。84年他被调到省委办公厅,带著乡土气息的墨风也被他一并带入了机关。在长期的研究中,关绍斌发现,以茶入墨后,挥洒更自如流畅,更能体现淳朴本真的滋味,许多领导、同事喜欢关绍斌书法里凸显出的厚道劲儿,纷纷向他求字。身在官场,老关不抽烟、不送礼、不赌博,除了工作外,就爱书法爱听戏。“进入书法,万事皆空。书法能让人忘却尘世的浮燥,让人抛弃名利,渐而修身养性。”关绍斌如是说。关绍斌爱戏,可以说到了痴的程度。“悦耳,娱情”。小时候跟著戏台看戏,戏台搭到哪,他就跟到哪。有时候住在亲戚家,好几天不回来。现在更是不分戏种,有戏必看。93年京剧家裴艳玲回河北,花了一年时间排演了新戏《王安石拜相》,苦於没有场地又无法宣传,难以登上舞台。老关自己拿出几万块钱,找剧院,做宣传,才使这出戏有了演出的机会。老关说,他做这事不求回报,就想著让大家能多看几出戏,让戏曲传下去。关绍斌深有感触地说,中国文明洋洋洒洒几千载,数次改朝换代,书法和戏曲这些传统艺术却植入了历史的灵魂中,历久弥坚。它们所代表所弘扬的“仁义礼智信”的观念,是我们现在社会真正缺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