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养生方法】六字诀
养生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六字诀,即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2012年02月22日 21点02分 1
level 11
歌云: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2012年02月22日 21点02分 3
level 11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养生法,说得更为具体。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在他著的《寿世保元》中,也谈到六字诀治病。书中说:“不炼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脏腑之毒,吸入天地之清。”又说:“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 灼不知,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病,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致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伤亡,故太上悯之,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卫生之宝,非人勿传。呼有六曰:呵、呼、呬、嘻、嘘、吹也,吸则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字治肝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此六字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2012年02月22日 21点02分 4
level 11
六字诀是一种吐纳法。它是通过呬、呵、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动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预备式 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呼吸法 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所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体重移至足跟。   调息 每个字读六遍后,调息一次,以稍事休息,恢复自然。
  一、嘘字功平肝气   嘘,读(xū)。口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
  呼气念嘘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呼气尽吸气时,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做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
  嘘气功可以对治目疾、肝肿大、胸胁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
2012年02月22日 21点02分 5
level 11
 二、呵字功补心气   呵,读(kē)。口型为半张,舌顶下齿,舌面下压。   呼气念呵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到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   呵气功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言塞等心经疾患。
  三、呼字功培脾气   呼,读(hū)。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向上微卷,用力前伸。   呼字时,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再以同样要领,。右手上托,左手下按,作第二次吐字。如此交替共做六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   呼字功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
2012年02月22日 21点02分 6
level 11
六字诀全套练习每个字做六次呼吸,早晚各练三遍,日久必见功效。
  (六字诀因历代流传,版本较多。2003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六字诀等健身法作为“健身气功”的内容向全国推广,其发音标注为 xu _ he _ hu _ si _ chui _ xi 。)
2012年02月22日 21点02分 8
level 11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种健身气功的功效相近,强身健体,提高身体免疫力,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习练。
健身气功探讨健身气功的概念不能忽略一个基本前提,即2003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已将健身气功确立为第97个体育运动项目。这个前提意味着有必要在体育运动的范围内探讨这一概念,即健身气功需要体现体育运动的基本精神和目的,需要确定自己独特的运动形式。如果从体育运动的范畴之外,从气功角度看待健身气功,将健身气功作为气功的一个类别,那么,这个前提意味着健身气功是与体育相结合的气功,是体育化的气功。
健身气功是以健身为目的,以较为和缓的形体活动为基础,身心状态趋向于调身、调息、调心合一的体育运动项目。
2012年02月22日 22点02分 9
level 11
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
2012年02月23日 05点02分 10
level 11
四季常呼脾化食
2012年02月23日 07点02分 11
level 11
知道养生是从六字决开始的……是一位养生馆的师傅告诉我的,从他那学到了不少关于养生的东西…
2012年02月25日 04点02分 12
level 11
常练呼字诀
2012年02月26日 04点02分 13
level 11
齿宜数叩---------对牙齿特别好
2012年02月26日 12点02分 14
level 11
中医认为,牙齿者,乃骨之萃也。肾乃骨主之,则诸经血脉津液,皆润泽清凉也。故经曰:肾衰则齿豁,精固则齿坚。又云: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
  双手交叉置于后脑呈抱头状。凝神静心,摒除杂念,口唇轻合,上下齿相互叩击,先叩大齿,次叩门齿,再错位叩犬齿,每日晨起和临睡时各叩一遍,每遍叩齿36次。扣齿完毕,将口内津液徐徐分三次咽下。
  可改善口腔内血液循环,坚固牙齿,使面部肤肌健美润泽,并能起到滋阴补肾,预防牙齿和口腔疾病的发生。

2012年02月26日 12点02分 15
level 11
叩齿的方法主要有三,即轻叩、重叩、轻重交替叩。一般来说,牙齿好者宜重叩,牙齿不好者宜轻叩、轻重交替叩。叩齿时要求心静神凝,自然闭口,先叩臼齿三十六次,次叩门牙三十六次,再错牙叩犬齿各三十六次,最后用舌舔牙周三五圈即告结束。每天只需花两分钟的时间,即可收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当然,古人提及晨起叩牙三十六下的方法,应用中在何时做均可,次数也不必限制在三十六下,适当多些更好。宋代养生家蒲虔贯还认为,在大小便时叩齿,还对排泄功能有所裨益,因此时叩齿会使注意力转移,降低了尿道和**括约肌的紧张度,使其功能更自然和通畅。另外还有一种紧齿法,即在小便时闭目屏息,上下牙紧紧咬合,这也叫“闭天门”,能使牙齿紧固,还有助于尿液的顺利排出。
2012年02月26日 12点02分 17
level 11
1.健齿 谚语曰:“清晨叩齿三十六,到老牙齿不会落”。因为牙齿的牙腔内有由血管等组织构成的牙髓,是牙的营养通道。牙所需要的营养在血液里,叩齿振动牙髓及牙床,经常叩齿可促进牙床、牙龈和牙体的血液循环,改善这些组织的营养,使牙齿变得更加紧硬而有光泽,使咬肌及牙齿的要基部保持和增强机能,并维持其一定体积的充盈度,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因年老机体萎缩造成的凹脸瘪肋状。已经有牙病的患者,经常叩齿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2012年02月26日 12点02分 18
level 11
2.健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李东坦《脾胃论·脾胃盛衰论》)。叩齿能健脾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叩齿能健齿,齿健,则食物易被嚼细,胃负减轻,从而养胃;二是脾“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涎为口津是唾液中较轻清稀的部分,具有帮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叩齿催生唾液,咽之有助于胃“腐熟水分(饮食物)”和脾的“运化、升清”(把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将之“灌溉四旁”、布散全身),减轻脾胃的负担,达到健脾胃的目的。
2012年02月26日 12点02分 19
level 11
3.健肾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叩齿健肾的机理有二:一是“齿者,肾之标”(《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由肾中精气所充养,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牙齿健否是肾健否的标志之一,叩齿能健齿、充肾精,故可健肾。二是肾“在液为唾”,唾为口津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叩齿催生唾液,是谓“金律”,又称“玉液”,“津”通于“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故可健肾。 
2012年02月26日 12点02分 20
level 11
4.健骨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为肾精所养。叩齿能健肾,充盈肾精,利及骨骼,持恒进行,能致骨坚,故可健骨。  
2012年02月26日 12点02分 21
level 11
5.健脑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而脑为髓海,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发育健全,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反之,肾中精气亏虚,则髓海不足而失养。叩齿能健肾,使肾中精气得充,故可健脑。  
2012年02月26日 12点02分 22
level 11
6.聪耳明目 《灵柩·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耳聪;肾中精气虚衰,髓海失养则耳鸣甚或耳聋。又“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素问·上古天真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灵柩·大惑论》),精气充盈则目能辨五色。叩齿能充盈肾精,故可聪耳明目。  
2012年02月26日 12点02分 23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