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0
教师布置作业要在移动手机用户上布置,让学生办校讯通,分明是强迫
2012年02月12日 00点02分
1
level 14
这个是不是强迫,各位家长要想清楚的。有些孩子是要靠家长和学校共同来监督的。
2012年02月14日 03点02分
5
level 5
校讯通开通的利于弊一直以来就是家长们议论的话题,作为垄断经营的晋中移动为何引起消费者的热议和指责。校讯通的学校推广没有学校这个幕后黑手是完不成的,可为啥家长明知被欺骗还去订制,究其原因,是怕小孩在学校被“另眼看”。校讯通到底在家长心目中如何。对孩子有益还是对学校有利还是对移动最有利,晋中移动开通校讯通为何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提出质疑?是晋中移动利益的驱动联合中小学校欺骗学生敛财,还是确实为学生服务?请看:
记者就晋中定制校讯通业务的家长进行了走访,家长们反应不一。典型的反映如下:
A家长:“虽然教育部门说不能强迫学生家长办理,可如果不办校讯通,班主任会在班级一次次点名!如果不办校讯通,老师的通知就收不到,哪怕很简单的一句话!”
B家长无奈表示:“学校每个学生要求开通校讯通,如果是哪个学生没有开通,班级主任就认为是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不支持。”
C家长说:我家小孩办理最迟定的,以前大家都定制,我没定找老师沟通时老师说“作业校讯通上我们都发了,你家孩子经常落下作业”。老师言外之意就在指责我家没定校讯通。第二天我就赶紧定制了校讯通,后来老师也再没说孩子落下作业。
D家长说:校讯通易造成孩子们的依赖思想,没有定制校讯通时,孩子们必须认真记录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把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记住才能全部完成。现在有了校讯通,回家就是问父母作业,小孩们都养成了懒惰的习惯。现在各科老师只要有作业都用校讯通,每天我们就是在接收作业。这就相当于家长出钱为孩子买懒惰,出钱培养孩子坏习惯。
E家长还风趣的说用校讯通不是给孩子布置作业,是给我们布置。然后我们在综合各科的作业给孩子布置,有种‘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的感觉。
F家长一直以为校讯通是学校主办的,学校尽管声称订校讯通是“自愿原则”,没办法学校抓住了家长的心理。只要是学校组织,看似自愿,其实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诸多家长还建议:现在QQ人人都有,学校满可以把家长的 QQ以班级来组建一个群,跟家长联系,非常方便,又不收费。校讯通业务其实完全有免费手段代替,为何要多此一举。 “家校互动”的方式很多,多此一举的理由很简单:校讯通每月都要从家长手机中收取不菲的费用。
移动校讯通收费“霸王”标准
校讯通收费统一标准每月10元全年90元,2、7、8免费。看似家长们还挺优惠。家长们说移动会发10086短信息,只要你不回复,就每天给你发,你一回复就订制了并且收费标准10元/月。可记者在晋中移动的某营业厅看到校讯通的宣传册,上面有校讯通的资费标准:分别有套餐A、7元/月,63元/年和套餐B、10元/月,90元/年两种,且在山西移动校讯通业务开通登记表记者看到说明事项中第五条写到套餐A、套餐B两种套餐任选其一即可(寒暑假2、7、8月期间免费)。可当记者走访家长们问道知道有两种套餐吗?家长们一致说没听说过。家长给记者还提供移动公司写的致家长的一封信宣传单上面明确写着(晋中地区10元/月,晋中地区以外15元/月),记者就这个标准还咨询了晋中以外的地区也是10元/月,真不知这15元/月的标准是哪来的。晋中移动给家长们发信息后,家长回复后应该让家长们选择套餐的权利,可移动却直接给家长“霸王”订制。从晋中移动的动机和做法看来,晋中移动存在有欺骗消费者高价消费的嫌疑。 “平均下来,每条短信至少三毛钱凭什么这么贵?”有家长给算了一笔账,学校每个月上课也就二十来天,每天起码要发5条短信,才会有10元左右的信息费。实际上平均每天才收到两三条短信,还全是给家长布置作业,还很少有孩子的在校情况,更不用说和老师沟通了,更谈不上平安短信、亲情通话了。实际上家长们只享受7元套餐的标准却要按10元套餐标准付费。
“每位学生每月收费10元,看似不多,但其实是一笔恐怖的生意。”按全晋中市20万名中小学(包括幼儿园)学生计,全年费用更是高达1800万元。并且晋中移动还实施了霸王定制办法10元/月,按年算90-63=27元每个家长都要多出27元,按全市20万学生估算家长们就被晋中移动不明不白地拿走540万元。
晋中移动姬经理对校讯通的解答:
记者在移动公司见到了姬经理,姬经理就校讯通给记者这样解释:校讯通我们客户中不光有十元的也有你提到的七元标准订制的。记者要求看到晋中移动印发的“致家长的一封信”宣传单和校讯通的资费标准,姬经理和记者一再申明有并说让人找出来给记者看。可直到记者离开可没看到校讯通的相关资料。但是最后姬经理却这样回答了记者对移动校讯通忽悠家长们的质疑,我家小孩学校要订啥我们就订了,我们就不管那么多?从姬经理的解答到最后的解疑,记者确实感受到了移动作为晋中校讯通“霸主”的“霸王态度”.本报将继续关注。
2012年02月15日 02点02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