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诸侯国修正录”
东周列国志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明月僮 楼主
一楼
2012年02月09日 14点02分 1
level 9
明月僮 楼主
人们讨论战国时往往关注于法家改革、争霸战争、列国称王、士族崛起这些话题,而实际上,战国时统治阶级的动荡并不比春秋逊色多少,有不少诸侯国的统治竟“风水轮流转”了。田氏代齐自不必说,大伙都知道。在此之外,至少还有“子南氏代卫”、“戴氏代宋”两桩“诸侯国修正录”呢。另外还有“太宰欣取郑”、“单氏取周”未获普遍认可。至于《韩非子•说疑》中的“易牙取卫”之说,不可信。
2012年02月09日 14点02分 2
level 9
明月僮 楼主
子南氏代卫,是指战国时魏国强行废除卫成侯改立卫平侯为卫国国君的事件。卫平侯名为子南劲,是卫灵公别支子南氏的后人,所以这件事称为“子南氏代卫”。时间是公元前343年。
2012年02月09日 14点02分 3
level 9
明月僮 楼主
戴氏代宋(子罕取宋),是指战国中期宋国的权臣、宋戴公在400多年后的后人司城子罕(剔成)废掉宋桓侯而自立的事件。宋戴公的后人以“戴”为氏,所以这件事被称为“戴氏代宋”。由于司城子罕是宋戴公的后人,所以在《史记》未有标明宋国被篡夺,但这事件却有在《竹书纪年》记载。“戴氏代宋”具体发生的日期不详,大约发生在前356年至前350年之间。(《竹书纪年》:“宋剔成肝废其君壁而自立。”)
2012年02月09日 14点02分 4
@无骨者伊瓦尔 戴氏出自宋戴公,好歹也是宋国宗室同姓,总比齐国被外姓篡夺要好。
2012年02月13日 00点02分
司城子罕最终也没能保住君位啊。
2012年02月10日 04点02分
总算当过国君,也不赖了!
2012年02月10日 06点02分
“国君唱红脸,我来唱白脸。”结果白脸把红脸踹飞了。
2012年02月10日 14点02分
level 9
明月僮 楼主
太宰欣取郑,见于《韩非子》,是战国初年郑国政权落入太宰欣之手的一个事件,由于年代久远,文献语焉不详,已难考证史实真相。
2012年02月09日 14点02分 5
估计太宰欣不是罕氏就是驷氏。。。前455年郑哀公被弑事件或许与此有关。
2012年02月10日 04点02分
贴个学者考证在后面,同君共飨
2012年02月10日 06点02分
“太宰欣取郑”在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时期楚国竹简上找到了记载:“悼哲王(楚悼王)即位。郑人侵榆关,阳城桓定君率榆关之师与上国之师以交(邀/徼)之,与之战于桂陵,楚师无功。景之贾与舒子共止而死。”
2012年05月18日 02点05分
“明岁,郎庄平君率师侵郑,郑皇子、子马、子池、子封子率师以交(邀/徼)楚人,楚人涉氵禾(氾?),将与之战,郑师逃入于蔑。楚师围之于蔑,尽逾(降)郑师与其四将军,以归于郢。郑太宰欣亦起祸于郑,郑子阳用灭,无后于郑。明岁,楚人归郑之四将军与其万民于郑。”
2012年05月18日 02点05分
level 9
明月僮 楼主
单氏取周,见于《韩非子》,是战国初年周王室政权落入世卿单氏之手的一个事件,由于年代久远,文献语焉不详,已难考证史实真相。
2012年02月09日 14点02分 6
单荼可能与前441年周哀王、周思王之乱有关。。。
2012年02月10日 04点02分
回复 @无骨者伊瓦尔 :周景王嫡长子病死,本来想立王子朝,可惜先走一步。单穆公发动政变先扶植王子猛(周悼王),后扶植王子匄(周敬王)!王子朝与召、毛、尹等贵族世家联合,单氏勾结刘氏和晋国打胜了,反而说这是“王子朝之乱”!
2012年08月02日 05点08分
回复 @Hussein1985 :恩,以前确实以为“单氏取周”指的是前520年的王子朝之乱,但《韩非子·说疑》又曰:“若夫齐陈恒,宋子罕,鲁季孙意如,晋侨如,卫子南劲,郑太宰欣,楚白公,周单荼,燕子之,此九人者之为其臣也,皆朋党比周以事其君,隐正道而行私曲,援外以挠内,亲下以谋上。”
2012年08月02日 12点08分
回复 @Hussein1985 :据《左传》,单穆公名旗,与《韩非子·说疑》中所说的“单荼”可能不是同一人,故存疑。
2012年08月02日 12点08分
level 9
明月僮 楼主
所以三世被杀的君父是郑哀公、郑繻公、郑康公。周勋初进一步根据《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推测郑康公子阳立国后不久可能即因为推行严厉法治,禁止统治阶级游猎、蓄养猘狗而被触动了利益的贵族所杀,而谋杀子阳的首犯就是《韩非子·说疑》中的公孙申,或许有折弓的过失,因而作乱。子阳死后,政权为权臣太宰欣之流所篡夺,国家随之陷于分裂,可能分裂为负黍、阳城、郑三地,不久终于被韩国所灭。[4]晁福林引用《韩非子·说疑》中“郑子阳身杀,国分为三”,子阳与陈灵公、楚灵王并称,认为子阳为国君,他指出《吕氏春秋·观世》、《庄子·让王》中列子和其妻称子阳为“君”,而《吕氏春秋·适威》还将子阳与桀、纣并列,说明战国人认为子阳是郑君。而《史记·郑世家》称子阳为郑相,《史记·六国年表》和《汉书·古今人表》中称之为“郑相驷子阳”,高诱注《吕氏春秋·首时》谓“子阳,郑相,或曰郑君”,注《适威》谓“子阳,郑君也,一曰郑相也”,晁福林因此推测子阳是以相职而取君位者,他认为欣读作昕,为旦明时日将出,与阳义通。阳有欣喜之意,与欣义也相涵,所以太宰欣名欣字子阳,是罕氏的后裔。晁福林进一步推测郑繻公借民众之力复取君位,虽然子阳之党两
2012年02月10日 06点02分 8
level 9
明月僮 楼主
虽然子阳之党两年后杀郑繻公,却不敢效尤子阳攫取君位,只是立郑幽公之子为君,不再与君权对抗。[5]牛鸿恩分析从鲁襄公末年到春秋末不过七十年,可传三、四世,恰、恰恰符合赵武所说的“数世”,罕氏既然不同于郑国其余卿族而后亡,则必传至战国时期。子皮即位为上卿授政于子产,但子皮及子齹位次仍在子产之上,那么“得国”就不应当是指执郑政,而是指得君位。牛鸿恩也认为太宰是相、执政的通称,而太宰欣必定是罕氏的后人,他还认为郑人杀郑哀公、韩国杀郑幽公、子阳的党羽杀郑繻公与太宰欣取郑必定有关。[6]马卫东也认为太宰欣为罕氏后裔,可能就是子阳。他认为《韩非子·说疑》中“郑子阳身杀,国分为三”、郑子阳与其余七国君主并列及《吕氏春秋·适威》中子阳与桀、纣并列已证明子阳曾为郑国国君。而子阳夺取郑国君位后被杀,说明郑公室重新夺回了政权。[7]张岱年认为子阳是郑哀公,郑哀公名易,《皇王大纪》作“哀公锡”,锡、易、阳实形近而讹,张岱年同时引用《韩非子·难三》中称燕王哙为子哙的材料,认为子阳的子是恶君的称呼,而“国分为三”,或许是有公子独立,但不久就平复了。
2012年02月10日 06点02分 9
level 9
明月僮 楼主
下面是关于“单氏取周”的
2012年02月10日 06点02分 10
level 9
明月僮 楼主
[1]童书业认为周之政权毫无疑问一度落入单氏手中,他同时认为《国语·周语下》中叔向所说“一姓不再兴,今周其兴乎?其有单子也”是单氏后人为祖先所文过饰非而编造的话。[2]周勋初根据《韩非子·说疑》中“皆朋党比周以事其君,隐正道而行私曲,上逼君,下乱治,援外以挠内,亲下以谋上”的记载,推测单荼援引外国力量杀害了西周威公。[3]金学清认为单荼可能为战国早期权臣,周考王以弟弟西周桓公继周公之职,则单氏可能亡于周考王前后,在刘氏亡后不久。[4]刘绪义认为单氏取周其实就是单穆公不立王子朝而夺取王室政权。
2012年02月10日 06点02分 11
赞同童书业的看法
2013年10月04日 11点10分
level 9
明月僮 楼主
感谢加精。
2012年04月28日 13点04分 12
level 5
无法考证的你就别再提了,我还以为是学习贴。
2012年05月18日 08点05分 13
level 7
马克
2012年08月21日 16点08分 15
level 12
长知识了
2013年09月18日 10点09分 16
level 12
都是疑案啊
2013年09月19日 15点09分 1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