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万历吧图书馆开馆喽
万历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3
知醒 楼主
一楼献度娘,龙年风调雨顺。
2012年02月08日 13点02分 1
level 13
知醒 楼主
最近收集整理了一些万历年间、以及明朝或是汉文化相关的资料。由此,开设万历吧图书馆,将这些资料与君共享。
这些都是好资料,知识无国界,只要感兴趣,任君分享。
也希望大家多多补充。
先列上一些书目。由于PDF文件较多,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开设网盘,边做边完善。好了,咱们先开工了。

2012年02月08日 13点02分 2
level 13
知醒 楼主

1.万历起居注(全9册)
文件大小:3.37G
文件格式:PDF
出版商: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8.10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第十一任皇帝,在位48年,年号万历,是明朝统治时间最长的帝王。
《万历起居注》是研究明史的一部重要史籍。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限量200套。影印本依据的是北大元年明抄本和北大抄天本。此本的最大价值,是作为迄今为止唯一的影印本,使人们阅读《万历起居注》变得容易。此套书篇帙浩繁,全书记事按月成篇,各篇以时间顺序排列。按明代制度,起居注是不可随便阅读的绝密文 件,很难抄出外传。但这项规定并未严格执行,加之编写实录时起居注也要被提出作参考,今天《万历起居注》之所以能有抄本流传于世,其原因当即在此。

2012年02月08日 13点02分 3
level 13
知醒 楼主
3.万历本大明会典 申时行等修 (共228卷)
书名:大明会典
编者:申时行
年代:明万历十五年二月
《明会典》
明代官修的一部以行政法为内容的法典。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以累朝典制,散见于简册卷牍之间,百司难以查阅,民间无法悉知,故□儒臣分馆编辑,弘治十五年书成,称《大明会典》,共180卷。明武宗正德(1506~1521)年间重校刑行。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续纂,然未颁行。明神宗万历四年(1576)重修,至十五年二月书成,称《重修会典》,题为申时行等撰,共228卷。故今存《大明会典》有内容简繁不同的两种版本,一般称引的《明会典》多指万历本。
《明会典》以六部官制为纲,分述各行政机构的职掌和事例。首卷为宗人府,其下依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及都察院、六科与各寺、府、监、司等为序,计吏部12卷,户部29卷,礼部75卷,兵部41卷,刑部22卷,工部28卷,都察院3卷,通政使司、六科、大理寺、太常寺、詹事府、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翰林院、尚宝司、钦天监、太医院、上林苑监、僧禄司各1卷。以上为文职衙门,共226卷,武职衙门仅两卷,列叙五军都督府和各卫等。各官职之下多列有详细统计数字,如田土、户口、驻军、粮饷等。
《明会典》中与法制史中刑法关系最密切的是刑部22卷,首卷列述刑部所属13司的职掌及其管辖区域范围。其次为名例两卷,规定了五刑、十恶、八议及刑罚的基本原则及累朝问刑条例91条。以下为吏、户、礼、兵、刑、工律例,共13卷,除包含明律正文外,总含各朝问刑条列385条。此外还有罪名3卷(列叙洪武至万历的重要条例),五刑赎罪、拘役囚人1卷,狱讼制度等3卷,南京刑部1卷。
《明会典》主要是根据明代官修《诸司职掌》、《皇明祖训》、《大诰》、《大明令》、《大明集礼》、《洪武礼制》、《礼仪定式》、《稽古定制》,《孝慈录》、《教民榜文》、《大明律》、《军法定律》、《宪纲》等书和百司之籍册编成,记载典章制度颇为完备,凡明史所未载者,会典均有交代,为后世研究明代典章制度的重要文献。

2012年02月08日 13点02分 5
level 13
知醒 楼主
5. 大明集礼(卷1-53)
早稲田大学図书馆藏书
作 者:徐一夔 等奉勅撰
版本项:嘉靖9[1530]序 [出版者不明]
2012年02月08日 13点02分 7
level 13
知醒 楼主
7.【丛书名】明代论著丛刊

2012年02月08日 13点02分 10
level 13
知醒 楼主

编纂特点
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兵书,《武备志》体系宏大,条理清晰,体例统一。它将二千余种各朝的军事著作分门别类,每类之前有序言,考镜源流,概括内容,说明编纂的指导思想和资料依据。每一大类之下又分为若干小类,小类之下根据需要设置细目,如《军资乘》下又分为八类六十四个细目。文中有夹注,解释难懂的典故,并且用各种不同的符号文字眉批表现茅元仪对各个问题的看法。《武备志》由兵诀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五大部分组成。《兵诀评》十八卷,选录《孙子》、《吴子》、《司马法》、《三略》、《六韬》、《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全文及《太白阴经》、《虎钤经》的部分内容进行评点。茅元仪对《孙子》最为推重,认为“自古谈兵者必首推孙武子”。并说:“先秦之言兵家者六家,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谓五家为孙子注疏可也。”
在编纂和内容上,《武备志》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材料丰富而又取舍精当。茅元仪的父亲茅坤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和藏书家,家中藏书本来就很丰富,再加上他四方搜寻,到处传借,因此,《武备志》采录的图书达二千余种,对他之前的主要兵书可以说是差不多全部网罗了。对于这些兵书,茅元仪并不是有闻必录,有见必采,而是下了取舍的功夫的。他选录的大都是可靠的资料,而对道听途说的一些稗官野史宁可弃而不用。不仅如此,茅元仪在选取材料时,紧紧围绕武备问题来进行,“于武备稍远者,听之舆图方史可矣。”名胜古迹主要供游览、吊古之用,与行军作战没有太大关系,就弃而不录。同时,茅元仪还注意选录最新的资料。
全书对明代军事记载最详,不仅选录了先于编者茅元仪的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的治军、练兵、作战等方面的言行,也选录了与他同时代人的军事资料,如王鸣鹤的“号令说”等。二是编排合理,有一定的逻辑秩序,全书五大部分,从理论到实践,井然有序,又不可分割。郎文焕在给此书作序时,以医药比喻此书编排:“首兵诀者,如医之探腑脏,论脉理也。次战略者,如医之举旧案,宗往法也。次阵练者,如医之辨药性,讲泡制也。次军资者,如医之分寒温,定丸散也。终占候者,如医之考壮弱,断死生也。”每部分的子目顺序也是按照它们的内在联系排列的,如茅元仪在说明《军资乘》子目的排列顺序时说:“三军既聚必先安其身,身安而后气可养,身安而后患可防。故首以营,营具而可以战矣,故次之战。
地有异形,时有异势,不可徒恃其野战,故次之以攻。可以攻人,人亦可攻我,故次之以守,五兵之用有时穷,则必济之水火,水火之资生者大,故其为杀也亦暴。智伯曰:‘吾知水之可以亡人国也’。故次之水。水待于地,火时于天,地亦有定而天常移,是以火之效居多,故次之火。明乎六者而思过半矣,然民以食为天,故次之饷。士以马为命,故次之马。于兹八者,核其详,辨其制,是为军资乘。”这里,茅元仪谈了《军资乘》在子目顺序上的安排,虽然在营战、攻、守、水、火、饷、马这八者的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未必妥当,但是,他毕竟告诉了我们,《军资乘》绝对不是随意安排子目的,而是有其内在的逻辑顺序。由此及彼,由《军资乘》可以看到,整部《武备志》是一个严密的整体,有着不能随便安排的构架。

2012年02月08日 13点02分 14
level 13
知醒 楼主
9.孤本明代人物小传(全十册)
【作者】董光和 张国乔编
【出版社】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 , 2003
【图书介绍】
国家图书馆编、董光和主编,本书系国家图书馆藏资料,是以〔明〕曹溶撰《明人小传》和〔清〕佚名传《明季烈臣传》二书均为抄本合成一书,该书从纯塘鞑肌⒕卤荆肿阏涔蟆2苋埽鹤智镌溃憬闼恕W小冻珈跷迨紫啻贰ⅰ读踉ナ录!贰ⅰ督鹗怼返仁椤!睹魅诵〈肥谴樱勖鳎莺槲?1368)至崇祯(1644)年间,入传三千余人的汇传集。
  《明季烈臣传》是一部清抄本〔佚名〕撰的明人传记集。入传者为〔明〕天顺年(1475)至南明永历年(1661)近二百年间,包括正、附传达八百余人。两书收录人物众多,包含了帝王、忠臣、名士等各阶层人物小传,总计有四千人之多,与常见传记相比较,该书虽与其它人物传记有同一人,但往往文名不同,情节各异,是学者专家了解明代人物重要的参考工具书。

2012年02月08日 13点02分 15
我真的很想看!
2013年08月15日 10点08分
level 7
顶一下,需要设个茶座吗[傻笑]
2012年02月10日 09点02分 16
level 13
可以在线阅读吗[疑问]
2012年08月01日 10点08分 17
level 10
这些都是难找的好东西啊!希望早日建起来!支持啊![Yeah]
2012年08月18日 15点08分 18
level 13
知醒 楼主
非常汗颜啊. 有什么好的网盘推荐么?
2013年08月16日 09点08分 19
就百度网盘就好了,如果想赚点小钱。城通网盘。
2013年09月03日 03点09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