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豫东调的特点 作者:徐德先
豫剧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3
唐门鼓手 楼主

2012年02月03日 07点02分 1
level 13
唐门鼓手 楼主

2012年02月03日 07点02分 2
level 13
唐门鼓手 楼主
2012年02月03日 08点02分 3
level 9
[顶][顶]
2012年02月03日 11点02分 4
level 11
行当均衡最好,关注红脸的同时,其他行当也应该关注。
商丘相对于开封、郑州、洛阳来说,经济信息还是比较闭塞落后的,当然这又有个好处,这也使得当年的戏曲**对豫东调的影响是最小。五六十年代的戏曲**是城市影响重,农村影响小,大城市影响重,小城影响小,国有剧团影响重,民营剧团影响小。而商丘等地的豫剧恰恰是几个影响小的因素都占了,所以,它有较好的传承,这也是现在广大民众比较喜欢豫东调的原因之一。我在网上以前查过,现在红脸的视频点击率实际上是超过了五六十年代的经典电影《花木兰》、《朝阳沟》等。
五六十年代的戏曲改革几乎要革了豫剧的命了,那个时候老艺人受到大家的歧视,当年的年轻演员和年轻观众看不起他们,认为他们就是封建残余,落后文化的代表,官员更是如此,排斥他们。甚至到最后,官员问一出老戏谁会唱,那些老艺人都不敢说会唱。就是这样成百成百的经典老戏都被老艺人带到棺材里去了,唱腔、表演、特技都没留下来。祥符调须生代表人物张子林是饿死的,豫西调须生代表人物周海水是累死的。紧接着又是文革,豫剧不唱了,到了80年代豫剧的传承几乎断代了。
2012年02月03日 12点02分 5
level 11
豫东调受到五六十年代戏改的影响较小,但在这之前,同时也是受二三十年代戏曲革新的影响最小。
二三十年代之后的豫剧革新实际上是丰富润色了豫剧,有了不少文人的参与,加工润色豫剧的唱词,丰富了豫剧的表演、化妆、唱腔,还创作了一批有很高价值的新戏,使得豫剧好听好看可玩味可欣赏。有文字记,当时开封的京剧是屡演屡缀,豫剧越演越火。但豫东调受到这样的影响较小,豫东调的唱词也相对比较粗俗,甚至不够通顺,直到今天仍然如此,这也是豫东调最大的缺点。豫东调的唱腔还是原来老的唱腔。三四十年代豫东调祥符调相互交流融合,祥符调带去了改革后的新的唱腔,在那里也受到很大的欢迎,五六十年代以及八十年代豫剧有不少的交流,唱腔融合不少祥符调的成分,祥符调也借鉴了不少豫东调的唱腔。对比黄爱菊早年和后来的唱腔就能知道其中区别,黄爱菊等人的唱腔前后有不小的变化,和豫东调老艺人花桂荣、张秀兰等有很大的区别。虽然唱腔丰富了,但由于缺少文人的参与,豫东调特别是民营剧团的唱词仍然是个问题。当然,这种原生态的豫剧也让大家能窥到清末民初时期的那个豫剧的一丝风貌。

2012年02月03日 12点02分 6
level 1
应该重视豫东调旦角的传承问题
现在台面上的演员
祥符调也只有桑派苗文华唱得还行
要把豫东调祥符调的新一代旦角演员推出来
现在改革的方向,就是发挥民间的力量,能做的事情就要做起来
只要让老百姓听到想听的戏就行了
至于官办豫剧,他们想怎么搞就怎么搞,除非有杨兰春那样的领头人,不要指望他们怎么着
2012年02月03日 14点02分 7
level 5
支持豫东调,喜欢豫东红脸。。。
2012年02月04日 11点02分 8
level 11
好像是豫剧尾音翻高拉艳叫做“讴”,观众称之为“河南讴”,并非是“肚子音”带呕声所以叫“河南讴”,可能大家理解的不同,都讴的解释也有所偏差。
2012年02月06日 03点02分 9
level 13
唐门鼓手 楼主
徐老师说的是“讴”的发音程序,你说的是“讴”的发音外在表现形式,并不矛盾。你不会唱,我也不会,具体“讴”音如何发出,不能主观臆断。
唐门朱(勤堂)路“讴”音比较明显,大家可以听听张枝茂和黄友良资料
2012年02月06日 03点02分 10
level 13
唐门鼓手 楼主
相对祥符调而言,豫东调的确有大写意的味道,没有祥符调的精雕细琢,往往通过浓墨重彩来展现人物。这也是这两个地域流派区别之一吧
2012年02月07日 00点02分 13
level 6
祥符调的精雕细琢的只剩下旦角了。
2012年02月07日 14点02分 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