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钝感之城(转)
山东泰山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4
chyi4 楼主
很安逸,很慢城,很内敛
城市的胜利是文化的胜利,济南的“失声”却源于城市的性格。
这是一个静悄悄的城市,在2007年之前,几乎没有重大新闻爆出。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在中国新闻版图上消失。直到去年,发生了***爆炸案和城市洪水。
“并不是没有新闻,这与宣传部门从紧的政策有关。”《生活日报》记者雍坚说。但即使正面的声音,我们也很少听到,2004年,济南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十大安静城市之首,比济南的城市噪声更低调的,是这个省城的形象。

2012年01月18日 01点01分 1
level 14
chyi4 楼主
“济南作为第二经济强省的省会,几乎沦为全国三流城市。”年轻的80后济南人木影心有不甘。当其他城市纷纷更换标签、输出价值观、刷新城市名片的时候,这个2009年全国运动会的举办地,在奥运大背景下,被完全遮蔽掉了。在济南市委宣传部,记者看到了刚完成不久的“济南形象宣传片”。片子四平八稳,慢条斯理地介绍着济南的名泉、历史和经济,一如济南温吞的城市性格。
“曾经有过。”当被问及谁是济南深具全国影响力的文化活跃人士的时候,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江海尴尬地说。在他列出的济南当代文化名人录上,几乎都是陌生的名字,名字的后面不得不缀有其他社会属性,以示重要,如“奥运火炬传递手”。
2012年01月18日 01点01分 2
level 14
chyi4 楼主
城市的胜利是文化的胜利,济南的“失声”源于文化的落伍。我们甚至查阅不到太多描写济南的文字,很多人第一时间想起的,仍是老舍写于1934年的《济南的冬天》。
“济南是老舍的第二故乡。”中国老舍研究会理事李耀曦说。老舍在这里成家并生儿育女,长女甚至直接以济命名。在济南的4年,也是老舍创作的黄金时代,他完成了4部长篇小说及一系列散文。
“可以设想一下,老舍与济南,一位现代知名作家和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一段整整4年多的情缘,这里面该蕴藏着多少动人的故事?”李耀曦激动地说。但查访下来,却让人失望。在一间已成某单位办公室的老房,李耀曦问道:“舒舍予——老舍先生是在这里住过吗?”屋里一位40多岁的男子茫然地摇了摇头,反问:“他是哪个部门的?”

2012年01月18日 01点01分 3
level 14
chyi4 楼主
钝感之城
其实,济南并不缺乏亮点。
她是全国第一批的15个副省级大城市之一:因其有4500多年建城历史,1986年即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这里自然环境优越,南靠泰山,北跨黄河,融山、泉、湖、城于一体,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GDP增长率高达17.07%,高于青岛的15.37%。辖区内有济南轻骑、中国重汽、浪潮电子、中创软件等著名企业。更身处京沪两大都市之间,交通便利,占全国高速公路1/7里程的山东高速公路网以其为枢纽。
济南还是名副其实的泉水之城,“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景象绵延至今。名泉遍地,常年喷涌,清冽干净,居民多是直接提水饮用,羡煞旁人。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70多年过去,老舍的评价对当下济南依然适用。
有如此优良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济南人却不愿意去发掘和使用。在市中核心区,横平竖直地躺着23条主要道路,依次命名为经1-11路,纬1-12路。外地人质疑,从4500多年的文化积淀中,随便拎出一点,就可以把几十条道路命名得活色生香,香艳无比。济南人却只从实用出发,不做花哨事情
2012年01月18日 01点01分 4
level 14
chyi4 楼主
在青岛人眼里,济南人朴实、热情、规矩、不排外。但弱点同样鲜明。作为省城市民,济南人缺乏省会意识,固守陈规,办事没有魄力,缩手缩脚,缺少进取精神和敬业精神,更少创业精神。
“相比于青岛的张扬和高傲,济南含蓄和谦逊得有些过分。”宋守山说,他们深受孔孟之道熏陶,中庸、内敛的性情根深蒂固。济南有宽厚包容的胸怀,市外宣办的孙万林却说:“不排外的济南却算不上一个移民城市,外地人迁居至此的规模并不大。”在同等规模的城市中,济南是个奇特的异类。

2012年01月18日 01点01分 5
level 14
chyi4 楼主

据介绍,在济南各级行政部门中,当地人或本省人几乎占到了90%以上的比例,很多行业也都类似。《中国城市性格》曾把济南列为中国最宽容的城市,外省人在这里并不会受到歧视和打压,更多的是无法适应济南厚重的中庸氛围和令人窒息的内敛性格。
“济南与韩国的生活文化风俗习惯相近,人情相通,倒没有在异地生活的感觉。”韩国人李德浚说。由于同受儒家文化影响,韩国人多数对济南生活感到满意。 “济南是鲁文化的中心。”孙万林一直在思考济南的保守性格。鲁国在立国之初,由于政治上的特权,经济上的富足和文化的发达,使其形成了一种谨守“周礼”、因循守常的风气。而齐国在各方面都比鲁国落后一等,可谓“一穷二白”,正因为如此,反使它形成了一种努力开拓、奋发进取的风气。

2012年01月18日 01点01分 6
level 14
chyi4 楼主
守常的鲁文化,产生了以孔子、孟子、曾子、子思等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并形成了以《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为代表作的儒家思想体系。这种思想延续至今,影响着城市的性格。
这注定是一个心理状况良好的城市,在济南的街头行走,你甚至看不到焦虑的面孔。人人自足,热情沉稳,见人喊“大哥大姐”,或言必称“老师”。济南很安逸,很慢城,却并没有像成都一样打造成休闲之都,概因为济南没有娱乐,夜生活贫乏。
来自宜昌的乔道建说,一到晚上就感觉特别枯燥,酒吧、迪厅又少又难找,不成规模,没有氛围。济南人家庭观念强,喜欢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晚上的泉城广场更是人山人海,这说明济南人找不到更好的娱乐去处,一家老小,逛逛广场就满足了。
2012年01月18日 01点01分 7
level 15
我爱我的家乡!
2012年01月18日 01点01分 10
level 14
chyi4 楼主
当保守的城市面对城市化
“济南内敛、保守,但拆起老建筑来却丝毫不手软。”雍坚曾在《生活日报》主持一个“老济南’,栏目,记录逐渐消失的老城。
始建于1908年的济南老火车站,曾经是济南的标志,被战后西德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远东第一站,一度录入清华、同济大学的建筑教科书,是世界上唯一的、哥特式风格的车站。很多人正是认识了火车站,才认识并记住了济南。
济南老火车站由德国著名设计师赫尔曼·菲舍尔主持修建,历时4年完成,有84年的历史,却在1992年尘封在济南人的记忆中。据当时报载,在老火车站拆除之前,许多市民来到这里,很多家庭几乎是全家出动,扶老携幼,合影留念,与这座陪伴了他们近百年的建筑,作最后的告别。
菲舍尔的儿子,每年都会带一批德国专家来免费为老站提供维修和保养,他还说这座车站再用200年也没有问题。当他听到老火车站被彻底毁掉的消息后,气得老泪纵横,并表示再也不会来济南,也永远不会原谅作出决定的中国官员。
2012年01月18日 01点01分 12
level 14
chyi4 楼主
据说在老火车站拆除不久,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洋出差到济南。火车开进济南站后,同行的人请他下车,他向车窗外看了看说:“慌什么,还没到济南呢,那车站很漂亮,有一个德国人建的钟楼。”当同行的人告诉他这就是济南站,老车站已拆掉时,他惊讶不已,坐在车上很久说不出话来。
老火车站扒掉之后,盖成一座平顶火柴盒式的新建筑,济南人称其“不土不洋特色全无”。
拆城还在继续,一座具有江南气息的老城,正在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市民康小悠愤愤地说:“我家门口在修路,尘土遮天蔽日。我烦透了这个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2012年01月18日 01点01分 13
level 14
chyi4 楼主
虽不是济南人,我却早已爱上了这个城市
2012年01月18日 01点01分 14
level 14
chyi4 楼主
[Kiss]
2012年01月18日 01点01分 16
level 13
我也是,我不是济南人,但是我喜欢这个城市~这辈子,死也死济南了[]
2012年01月18日 02点01分 17
level 14
chyi4 楼主
干嘛说这么悲戚
2012年01月18日 02点01分 18
level 7
[狂哭]写到心里去了
2012年01月18日 02点01分 19
level 13
在河北流浪了好几年了,我还是觉得济南人不排外,都比较实在~看看我们的邻居~去那我就烦他们![]
2012年01月18日 02点01分 20
level 7
[鄙视]
2012年01月18日 02点01分 21
level 15
老火车站,永远的痛,愚蠢的官员,济南慢慢的也走上了现代化,别人流一滴血,济南却要流两滴血,文化保护啊,古建筑保护啊,领导都白痴吗
2012年01月18日 02点01分 22
level 13
我是因为济南的安静而喜欢济南的
2012年01月18日 02点01分 23
1 2 3 4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