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0
导读:首先要声明的是,任何一个公众人物都应该接受公众的质疑,韩寒自然不能例外。
麦田老兄的质疑态度,我觉得还是很可取的。但这种可取,只是说质疑本身是可取的,绝不是我认同他的内容。
质疑归质疑,如果不建立在确切的证据上,我们就不能把质疑当成确切的结论,去给某一个人贴上标签。对于一个死人尚且如此,对于活人就更是这样了。
麦田老兄在他的导读中说,韩寒诞生了一个奇迹。我在我的导读中则要回答,这个奇迹你信我不信。
他进一步解释说,韩寒是个不读书的人,一个不读书的人成为中国公共知识分子,这自然是奇迹。 这个解释我觉得没有根据。或许麦田先生认为,不接受学校正规的九年制教育,不上大学就是不读书。这个定义,过于狭隘了。
正规教育是他人来教育,自学能不能算是自我来教育呢?韩寒数学什么的,估计很烂,文章却确实写得不错。要说学校里的语文课,绝对不能教出韩寒这样的文章,如果教出来了,这个老师则要下岗!别人要说:这是怎么教的学生呢!
且麦田老兄说韩寒从不读书,这样的观点,我不知道是怎样飞出来的。他何以从不读书呢?当然,有人要反驳,你这是咬文嚼字。我则说,文章可以夸张,讲话则要实在。
2012年01月17日 16点01分
46
level 10
一、韩仁均,关键词:塑造了哪个?
韩寒《杯中窥人》这篇文章,可看做他成名的处女作。这篇文章是怎样写出来的,这个过程的确有些传奇味道。我曾叹服韩寒这篇文章。对于一个一般的,哪怕是一个有点水准的作家,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一篇妙文,都不见得是什么容易事。但是当年那个高中生做到了,他的名字叫韩寒。
麦田老兄说,这是一个现代版的七步成诗的故事。我表示同意。他说这个故事打动了很多80后的朋友,我不是80年后,但是我也表示同意。
他又再说“李其纲“刁难”韩寒之举,反而奇迹般的成就了少年天才韩寒”,这个我依然同意。
但是麦田先生在随后给我们抛出了一个真相,他说“但是,现在我告诉你,真相是——给韩寒出题的李其纲,是韩寒爸爸韩仁均的大学同学。 ”
这个我同意吗?我说是不是他爸同学,我暂且不知。姑且认作这个“真相”能够成立。但麦田老兄告诉我们这一个“同学”的真相,是要向我们表达韩寒同学的什么真相呢?
2012年01月17日 16点01分
48
level 10
这个真相,麦田兄慢慢给了我们,他向我们介绍了韩寒他爹的一些经历,这些经历,我暂未查找,也姑且当他属实。韩寒他爹爹,考上大学又病退,麦田老兄说这对于当时农村户口的文学青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麦田兄用语很夸张,打击不错,致命则不至于,虽然夸张这种手法我也常用,但在讲道理,论事实的时候,语言还是平和些好。)
那么经历了这个打击的韩寒他爹,怎么样了呢?麦田说——韩仁均痛哭着离开校园,愤怒、屈辱的情绪,会不会扭曲韩仁均的心灵?不知道。
好一个自问自答!任何人都有失败,都有挫折。有情绪再所难免,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一个人经历了挫折后,就会扭曲他的心灵吗?人经过挫折后,就会是一个心里变态吗?麦田老兄自己回答得很好——不知道!但在不知道后面,他又来了一个“值得一提”。大意是说,韩寒的《三重门》和另一些文章,像是他爹写的,不像是韩寒写的。因为当中流露出了对中国教育的切齿恨意。
这种猜测倒是有点意思,但有意思的东西不能一定当真。韩寒他爹心里变态吗?麦田回答——不知道。韩寒的作品是他爹写的吗?麦田回答——似乎。我对这一点评价八个字——似是而非。当不得真。
再加八个字——质疑无理,逻辑不足
似是而非不用解释,何以质疑无理,逻辑不足?不能因为有个人有一个作家爸爸,就推测这个人的作品都是他爸爸写的,这种质疑不能服人心。这种逻辑若推下去,那么任何一个作家世家里,儿子的作品,都有可能是爸爸写的。你说这个可能难道没有吗?我说有,但因为有这种可能性,这种质疑就一定能服人心吗?我说不能。不能服人心处,在于麦田老兄根本没有真正的证据,只是在用——不知道,似乎,值得一提,这样的词语,自说自话。实在不能令人信服。
2012年01月17日 17点01分
49
level 10
麦田老兄自然知道,只有这些,确实不能让人信服,他又举例很多证据,我归纳如下——
1“韩仁均文笔好,用过韩寒这个笔名”。麦田的意思是——说他文笔好,是说韩寒他爹有这个代笔的实力,说他用过韩寒这个笔名,是说,他父亲有意推出韩寒这个人。但是,有代笔能力,意味着代笔吗?用过韩寒这个笔名,就能证明韩寒的出现是他爹的炒作么?
2“韩寒他爹淡化自己对韩寒的影响,但实际上,韩寒的教育的事,都是他一手操办。”
这有什么问题吗?无非证明韩爸言行不一。言行不一,这货一定有阴谋!这是麦田先生逻辑。我觉得这种言行不一很正常。是否他爹一定要说:“韩寒这么牛叉,全是他爹!也就是我韩仁均的功劳!哈哈哈!”这样才对呢。淡化自身对韩寒的影响,不能作为一个吐槽点!而至于说韩寒的教育的事,都是他爹一手操办,我真心笑了,那个爹不帮儿子操办教育?这是吐槽点么?是不是操心负责了儿子的教育,做爸爸的就不能淡化自己的功劳,就一定要对世人吹嘘才对?
3让韩寒一举成名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也是韩仁均为他报名的。
话说,让我一投成空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也是我爸爸帮我报名的。
4韩寒获奖的过程太过奇异,太过例外。
是很奇异,但仅仅只能说明奇异,因为没有证据证明,奇异背后有什么阴谋。这种情况下,不能有罪推定。
5韩寒的文章写得太好,17岁的人写不这么好。
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时候多少岁?苏轼考取功名的时候多少岁?是否都是阴谋,写得太好,能成为理由吗?不能信服!
6韩寒第二年也参加了比赛,成绩不理想
巴西足球队每届世界杯都夺冠吗?中国足球队场场比赛不进球吗?不能信服!
麦田先生,要证明因为李其纲是韩爸同学,所以给韩寒开后门,证据不足!不能采信。
更说‘这个世上没有奇迹。真实的世界,有的是“拼爹”。’ 论证不清,故结论无效。
当然,不说他这文章内容,只说寒爸在韩寒成长路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这一点,我是完全信服的。因为有韩寒他爹,所以才有韩寒的今天,这个结论完全成立。
2012年01月17日 17点01分
51
level 7
楼主有的观点有些牵强,不过那个麦田同样牵强。别跟傻13讲道理,因为你永远讲不懂。
2012年01月18日 01点01分
58
level 10
这一段麦田给出了一个关键人物,叫路金波。麦田老兄的意思是,路金波一路策划了韩寒的写作之路,指点了他的写作方向,所以这一篇关键词,谓之包装。他说韩寒的初成名,是由于骂教育,是由于当时那样一个社会需要一个骂教育的人物,于是韩寒出现了。
但韩寒这个人,若想一直火下去,只来骂教育是不行的,于是麦田老兄推测,在路金波的操作下。韩寒由骂教育转为骂文化,这完成了肄业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后由骂文化到骂社会,从对文化批判变成到对社会批判。
他开出了韩寒“骂文化”的清单。还开出来一份韩寒2008年博文类别的清单,来证明韩寒风格变化,开始骂社会了。
2012年01月18日 10点01分
59
level 10
他的意思,2008年是关键的一年,因为韩寒2008博文的比列突变,时政的内容增加。另一个是风格突变,说他写作风格不同于前。最后他得出结论—— 经过如此操盘,从2008年开始不到三年,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诞生于互联网。
2012年01月18日 10点01分
61
level 1
真做假时,假亦真。
朋友有自己密码替自己改文章,我觉得这句很值得品味。
朋友擅自改的?
2012年01月18日 10点01分
62
level 10
对于麦田先生这样的推测,我表示不能接受。道理很简单?麦田先生也说,韩寒开始骂文化时,就是从一个肄业生到社会人的转变。难道这这种转变不正常吗?
人都要成长,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写不同的文章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一个人的写作风格发生变化,这对作家来说,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怎么能通过这一点来给人定罪呢?韩寒的转变,这是一个事实,但是麦田的先生的猜测,则是毫无根据了。只有他给出的那两个表格,实在没有说服力。他顶多证明韩寒成长了,也转变了。但不能证明他的成长背后存在着某种炒作,某种阴谋。讲话要有证据的,这一段,麦田先生表现出来的基本也是臆测。不服人心。
当然,路金波在韩寒发展道路上,给予了韩寒帮助这是肯定的。但为什么要恶意推测这种帮助?为什么把它看成是阴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2012年01月18日 10点01分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