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黑再洗白,可惜他在洗白的转型中失败了
虞城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4
秦不静 楼主
以前没关注过韩寒,第一次去看他的博文,是因为他跟那个柏姓作家打口水战,我便看了他写的《文坛是个屁,谁也别装逼》,他文字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文字功底很差劲,连“的、地、得”都分不清,该用“地”和“得”的地方,他全用的是“的”
(寒粉要是不信我的话,可以去查看他那篇博文),于是,韩寒的文字特征便留在了我的脑海中。
后来又看过他写的《谈民主》,顺便浏览了他几篇博文,我对他的语言风格有所了解了,我认为他文章的层次感不太清楚,他是跳跃式思维,逻辑性不强,句子与句子之间缺乏承上启下的关联句,听起来像是自言自语。他的句子也以短句为主,不大讲究主谓宾定状补这种语法结构。
上面说的就是韩寒的语言风格。要知道每个人在用文字表达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语言风格,特别是经常写文章的人,这种语言风格是固定不变的。然而,我刚才在楼主这帖子里看了《杯中看人》,据说是韩寒写的,我发现原来韩寒的文字功底竟然这么好,文学造诣如此高,我以前实在是有眼不识泰山啊。哈哈。事实上对语言风格稍微有点研究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杯中看人》根本不可能出自韩寒之手。我倒不是说他才16岁,没有这样的阅历,我根本不去管他的阅历,我只根据这篇文章的逻辑性和语法基本功就百分之百地确定这不是韩寒能写得出来的。语言风格完全不同。《杯中看人》的句子之间很讲究承上启下,过渡句用得很多,不像韩寒的博文那样都是硬生生地把上下文断开。《杯》的层次非常分明,没有病句,显然是一个受过很好的传统汉语教育的五、六十年代的知识份子写的,他是按照标准的汉语语法来造的句,八零后都不会用这种语言风格来写文章了,韩寒的病句比比皆是,他写不出没有病句的《杯中看人》,何况他那时才16岁哟。试想,16岁的韩神童没有病句,16岁能正确运用“的地得”,20多岁却把“的地得”的用法全忘光了?人家是天天写天天有进步,韩神童则天天写天天有退步?越写病句也越多?
韩寒是中国典型的成功模式,先黑再洗白,可惜他在洗白的转型中失败了.

2012年01月17日 05点01分 1
level 9
郭德纲表示不需要洗白 两手全不耽误
2012年01月17日 06点01分 2
level 13
抓住那一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韩寒也从没承认过他是作家 他从来都是说他是一名赛车手
他也只是说了一些我们不敢说的话而已 这就无所谓什么文字功底
而且 他参加新概念大赛的那篇文章叫 杯中窥人
2012年01月17日 06点01分 3
level 4
秦不静 楼主
近日,作家韩寒身处风口浪尖,饱受“代笔”质疑,1月15日下午,韩寒在北京接受了网易娱乐的专访,驳斥了“代笔”一说,而在16日凌晨,韩寒对于“代笔”指控又发文反驳,并悬赏2000万征集“代笔”证据。事发后,有不少明星表态支持韩寒,16日晚,范冰冰用官方工作室的微博账号发微博称,为支持韩寒2000万征集“代笔”的证据,“并愿加磅二千万,共襄盛举!”
  范冰冰发布微博原文:
  看到【韩寒悬赏2000万征集代笔证据】的新闻,我愿加磅二千万,共襄盛举!这钱一定是使不出去的,但一定不能因这说我是不仗义的!
看来,范冰冰90%是作家韩寒的粉丝。

2012年01月17日 06点01分 4
level 9
第四届新概念好像是
2012年01月17日 06点01分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