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
邱嘉玮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6
隐身上路 楼主
1什么是艺术家?艺术家是艺术创造的主体。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
2、艺术家的修养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2、广博的知识3、深邃的思想4、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3、艺术体验的三个方面1、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2、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3、创造欲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
4艺术创造的心理要素1、审美感知2、审美想像3、审美情感4、审美理解
5艺术思维的特点1、形象思维2、抽象思维3、形象思维与灵感
6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联系?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具体的讲就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其最基本的特点:情感性、创造性、整体性。侧重于综合分析产生新事物。抽象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方式,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思维方式。侧重于理论研究和逻辑推理。
7灵感的概念,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下,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8灵感的特征: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
9艺术作品的概念,只艺术创作的成果或产品,他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艺术家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
10艺术作品的构成1、内容与形式的统一2、感性与理性的统一3、表现与再现的统一
11、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1、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包括客体世界热的主体世界。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艺术作品的内容来自于主客观的统一。艺术作品的内容是艺术家在一是中创造出来的,具有一种精神性的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抽象的概括说明,而是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等因素融合而成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形象展现。2、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包括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题材等。3、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艺术创作中,内容常常其主导作用,形式的选择应以是否适应内容的需要为原则;但可对形式为呈现相对的独立性,它不仅可以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由于形式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内容的审美价值的实现。
12、感性与理性的辩证关系:1、在艺术作品中,感性更多的是指蕴含与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存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2、在艺术作品中,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形象、情境及意境所凸显出的思想内涵。3、艺术作品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表现在:一方面,艺术作品表现为感性形式与理性内涵的统一;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还表现为情感因素与理性精神的统一。
13、表现与再现的辩证关系:1、表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所表达的主题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课题世界的思考和评判。2、再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的呈现于作品之中。3、表现与再现的关系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在侧重再现的艺术作品中,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在侧重表现的艺术作品中,也不会没有再现的因素,其间只是存在比重的差别。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表现性作品也要注重对客体世界及规律的遵循,只不过它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
14、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三者的关系1、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2、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3、艺术思潮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艺术领域所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艺术风格、艺术思潮与艺术流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有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一般来讲,艺术风格是创作主体独特个性的表现,艺术流派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创作主体的群体化,而艺术思潮是倡导某种文艺思想的几个或是多个艺术流派多形成的一种艺术潮流。简言之,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风别针对个体、群体以及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当规模的较大的群体而言的。

2012年01月06日 02点01分 1
level 6
隐身上路 楼主

15、艺术作品的层次及其三者的关系1、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2、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由主题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3、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 他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
16、典型和意境的关系1、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社会体制概括性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2、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他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无限的意蕴。3、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讲,典型重再现,意境重表现;典型重写实,意境重抒情;典型重描绘鲜明的人物形象,意境重抒发艺术家的内心情感。
17、艺术传播的方式:艺术传播方式有很多种。历史上先后产生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等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艺术传播方式有三种: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大众传播方式。
18、艺术修养与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1、大量鉴赏优秀作品2、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3、不断积累社会、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4、在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中积累审美体验5、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19艺术鉴赏的过程1、审美期待2、鉴赏流程3、审美效应
20、什么事审美期待:审美期待是指接受主体在鉴赏之前或鉴赏过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它使接受者具有了期待视野,并希望在鉴赏中得到满足。期待视野可分为文体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
21、审美效应包括:共鸣、净化、领悟。
22、艺术活动的起源学说: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
23、什么是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24、艺术批评的功能1、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2、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创作产生影响。3、通过批评的展开,对艺术接受者的鉴赏活动予以影响与指导4、通过艺术批评、协调艺术与意识形态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25、艺术分类的方法
1、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等)
2、以对作品的感知方向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和视听艺术(戏剧、影视等)
3、以艺术作品对客观世界的反应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小说等)、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和再现表现艺术(戏剧、影视等)
4、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
5、从本质上讲艺术作品就是以物态化的方式传播出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因此,应当把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 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等)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等)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等)文字艺术(诗歌散文小说)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
26、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1、形式的变换2、瞬间凝固3、丰富的意味
27、中国画的特征
1、工具材料一般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
2、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使的视野宽阔,构图灵活,打破时空的局限。
3、诗书画印结合,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与形式美
4、依据悠久的传统文化与丰富的美学思想
28、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1、线条与组合,造型受汉字字形的形状结构制约2、具象与抽象3、情感与象征
29、实用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实用原则与 原则相结合,既有使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30、园林艺术的类型:从世界范围看有三种,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东方园林
31、中国园林的基本特点:崇尚自然。“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
32、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实用与审美结合、物质与精神结合、技能与创造的统一。
33、表情艺术的基本美学特征:抒情性和表现性。表演性、节奏性和韵律感。
34、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间接性、广阔性、情感性
35、艺术活动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审美认知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审美娱乐功能
36、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1、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什么情趣,促进人格的完善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2、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2012年01月06日 02点01分 2
level 3
fy
2012年01月06日 12点01分 3
level 3
fy
2012年01月06日 12点01分 4
level 3
fy
2012年01月06日 12点01分 5
level 3
ddddddd
2012年01月06日 12点01分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