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锡伯族帖吧的
鄂伦春族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烟达达 楼主
偶然进来了.呵呵.都是稀有而神秘的民族呢.
2005年04月12日 11点04分 1
level 0
鄂伦春族,有人口6965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旗、阿荣旗,黑龙江省的塔河、呼玛、逊克、嘉荫县和黑河市。 鄂伦春族生活的大小兴安岭,是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流域的两大山脉。鄂伦春人世世代代就靠着一杆枪、一匹马、一只猎犬,一年四季追逐着獐 狍野鹿,狩猎在这茫茫的林海之中。直到50年代,他 们才走出白桦林,开始半耕半猎的定居生活。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清 朝以前,人们一般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 部”或“使鹿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信奉萨满教,崇拜自然物,有自己的语言 ,无文字。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 斯语支。许多人还兼通汉语、鄂温克语、达斡尔语。通用汉文。 鄂伦春族最擅长的手工艺品,是用大量的桦皮制作的盒、篓、桶、箱和轻巧的桦皮船。并在上面雕绣各种美丽的图案,充分反映了他们狩猎文化的传统特色。 “斜人柱”是鄂伦春语,意为“木杆屋子”。它是 一种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长的木杆和兽皮或桦树皮搭盖而 成的很简陋的圆锥形房屋。斜人柱的搭建十分简单:先 用几根顶端带枝杈、能够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个倾斜度约60度的圆锥形架子,然后将其它木杆均匀地搭在 这几根主架之间,使之形成一个伞状的骨架。 “食肉寝皮”是鄂伦春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在长期 的游猎生活中,鄂伦春人独具匠心,创造了极富民族特色的狍皮服饰文化。他们的服饰,上至帽子,下至靴袜 乃至各种寝具、生活用品,都多用狍皮为原料。狍皮不 仅经久耐磨,而且防寒性能极好。不同季节的狍皮,可以制作各种不同的衣着。如秋冬两季的狍皮毛长而密,皮厚结实,防寒力强,适宜做冬装。夏季的狍皮毛质稀 疏短小,适宜做春夏季的衣装
2005年10月08日 05点10分 2
level 0
那你只不知道你们自己民族的起源呢?去鄂旗寻祖吧!可怜的民族!!
2008年10月06日 08点10分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