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9
政府撑腰高尔夫球场
假借生态治理之名,违建高尔夫球场。甚至在国土部通报批评,县国土局下达禁令之后,建设也未曾停止。是谁给了开发商"偷天换日"的胆量?又是谁令国家禁令在这里成为了一张废纸
高低错落的绿色山丘、青翠欲滴的新鲜草皮、波光粼粼的翡翠湖泊……
11月28日,《法治周末》记者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龙门镇看到,一座标准化的高尔夫球场已经悄然建起。
这座坐落在龙门镇崩刚治理区的天湖高尔夫球场,在国家再三明令禁止的情况下,巧立名目,以“生态治理”为名兴建而成,占地面积1000多亩。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曾通报批评其违法占地的行为,安溪县国土部门也曾发文要求其停止建设,但这些禁令对开发商来说只不过是“皇帝的新衣”。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地政府还千方百计为其辩护开脱,甚至向上级要求尽量保留这个违法项目。
2011年12月07日 02点12分
1
level 9
占用耕地数量成疑
事实上,安溪天湖旅游项目一开始便受到国土部门的高度关注。
2010年5月,在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披露的5起高尔夫球场违法占地案中,天湖高尔夫球场项目便名列其中。
当时,国土部执法监察局称:福建天湖生态旅游休闲中心有限公司通过所在镇政府出面,少批多占,占用375亩基本农田、1700亩山地,擅自改变用途,建高尔夫球场,目前正在动工,且全部土地已遭破坏。
“我们在执法检查中的确发现天湖高尔夫球场有占用耕地的现象,但并没有国土资源部监察局披露的那么多。”安溪县国土局执法监察股股长周能良说,他们并未向上级部门提供这条线索,也不知道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披露的数据是从哪里得出的。
周能良称,安溪县国土局核查后发现天湖高尔夫球场实际占用耕地约60亩。对此,今年9月,安溪县国土局已对天湖公司作出行政处罚:罚金88万元,并要求天湖公司拆除非法占用土地上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
天湖高尔夫球场到底占用多少耕地?《法治周末》记者调查发现,关于这个问题的说法有多个版本。
据龙门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回忆说,天湖旅游项目从2005年开始征地,涉及到山头村、龙门村、龙山村等村组共1.3万多亩,其中大部分是山地,耕地比较少,最多200亩。
但龙门镇山头村一陈姓村民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天湖旅游项目光征用山头村土地就有1000多亩地,其中一半以上是农田。
据该村民回忆,当年龙门镇借“治理污染环境,改造崩岩荒地”的名义征地,每亩地的补偿价还不到一万元,就廉价买断了农民赖以生存的耕种田地,很多村民都不是自愿的,但最终“胳膊还是拧不过大腿”。
“现在,我们没了地,只好在工地上打工。”这位村民说,在球场工地干活,每天能有六七十元的收入,在如今高涨的物价下,只能勉强糊口。
这位村民还告诉记者,在高尔夫球场旁边,开发商准备修建高档别墅出售。
2011年12月07日 02点12分
3
level 9
项目违法但无法叫停
安溪县国土局用地股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天湖旅游项目是以崩岗治理的名义上报审批的,其对外宣称占地5400亩,实际用地大约只批了800亩。
“像高尔夫项目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我们不可能审批。”这位负责人强调。
安溪县发改局一位工作人员也表示,天湖高尔夫球场项目并未立项,天湖公司“挂羊头卖狗肉”,该项目是违法项目。
既然是违法项目,天湖高尔夫球场为何能在执法部门眼皮底下建成?
安溪县国土局执法监察股股长周能良很无奈地说,国土局下去核查时天湖公司辩称其是建“生态观光园”,当时也看不出是否在建高尔夫球场,因此未作处罚。
直到今年4月,这个所谓的“生态观光园”才有高尔夫球场的模样,于是,安溪县国土局马上下达了“责令停止违法占用土地行为通知书”,要求其停止建设。
但有知情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安溪县国土局的停建通知并未起到任何作用,天湖高尔夫球场不但没有停建,反而加快了建设步伐,直到今年11月基本完成施工。
“国土局只不过是迫于上级压力走走过场,不会动真格,开发商清楚的很。”这位知情人士说,像这么大的违法项目,没有政府的支持是不可能搞下来的,“所谓执法只不过是哄哄老百姓而已。”
安溪县国土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坦言,天湖旅游项目是县里的重点项目,即便知道用地改为高尔夫球场,但违规的毕竟是政府,国土局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执法力度有限,无法监管。
“我们已将天湖高尔夫球场违规建设问题向省督查组反映,是去是留由省里决定。”这位官员说。
2011年12月07日 02点12分
4
level 12
听说开发商取得高尔夫球场开发权后,再以高价出售地皮给一些有钱人盖别墅,变相转卖国土资源,受苦的是老百姓啊!!!
2011年12月07日 15点12分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