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7
边塞派刀郎
刀郎起于草根,匹马西来,一顾倾城,再顾倾国,唱片销量屡创纪录,其成功像一次冲动般迅不可挡,随之引发的争议又像是对他的一个巨大的惩罚。如今,当我们已经习惯于接受并喜欢旭日阳刚这样的草根歌手时,想起当年刀郎引起的巨大争议,还真有点不能理解。
刀郎的争议是多方面的,不仅专业音乐人对他褒贬不一,普通听众也因他分为两个截然对立的阵营;不仅在歌词内容、抒情方法以及编曲技巧等技术层面引起广泛质疑,也在商业模式上给传统思维以巨大冲击――因为他的一炮走红是基本靠口碑而非市场推广的,这让某些所谓的专业人士惊诧莫名,不知道理何在。
在这场争议中,一个最常见的批评是,刀郎的作品粗制滥造,品位低下,听刀郎就是没品位的代名词。如今看这种说法,真是让人哑然失笑。首先,评判流行音乐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准当然就是流行的程度,不流行的音乐就不成其为流行音乐了;其次,拿品位说事属于极度心虚而可笑的表现,因为都在这个圈子里,品位半斤八两,还能有多大差别呢?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说法有着极强的传染性,因为大众常常是盲从的,而且总害怕被人说成是品位低下的人。问题就在这里,我们为什么总那么在乎别人的看法?是别人确实有道理还是我们不够自信?其实,在流行音乐的接受和欣赏上,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跟着感觉走,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完全没必要在品位和格调上纠结,人云亦云就更不可取。毕竟,流行音乐不同于古典音乐,后者可能经得起你的细细琢磨,也能让你每听一遍都有新感受,但流行音乐做不到,它的目的就是在某个瞬间引起你的内心共鸣,再好的流行歌曲也经不起几百遍的反复聆听与解读。听着流行音乐谈深刻,跟听着古典音乐谈普遍性一样,都是不知所云。
实际上,刀郎的成功绝非偶然,比起许多只靠一首歌打天下的歌手,他的实力不容置疑。他的不少作品都堪称精品,比如《艾里莆与赛乃姆》、《关于二道桥》等,可惜这些都被《冲动的惩罚》、《情人》等火辣直白的歌曲掩盖了,也影响了人们对他全面客观的评价。他的歌是流行歌坛中的“边塞派”,有着浓郁的西部风格,其地位就如边塞诗人在唐朝诗坛的地位,非主流但影响广泛;他高音、低音的均衡实力以及用苍凉粗犷的方式演绎细腻情歌的路线,都可圈可点,自成一派,给俊男美女歌手统治的歌坛吹来一股阳刚之风。另外,他对老歌的重新演绎也每每令人耳目一新,有着鲜明的个人印记。
当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嘲笑刀郎的肤浅和品位低下时,谁记得他曾经千里采风,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作品?谁又记得他曾在底层摸爬滚打多年,始终不曾失去对音乐的信仰?他的成功是对当下唱片业创作理念和制作模式的一个嘲讽,更是对歌唱本质的一次回归。当某些音乐人们苦苦执着于市场研究、盲目迷信于技术神话的时候,他们大概是忘记了,来自内心的原始呼唤其实更能打动人,这一点从来没有改变过。
2011年12月06日 13点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