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___天堂】☆0828☆高群书:可怜的良心让我坚持拍完《东京审判
朱孝天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高群书:可怜的良心让我坚持拍完《东京审判》 青年周末 06/08/24 23:35   中国电影之所以未盛先衰,多赖於我们许多伟大导演的自私———   为国家,我可以跑掉,因为我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为艺术,我更可以跑掉,因为我从来没说过电影是神圣的艺术,我也不是什麼狗屁艺术家;为民,我可以选择去建一个希望小学;为商业,我可以继续拍我的电视剧;为历史,我不是一个铁肩担道义者。   那麼,姑且就是为自己吧。自己那点可怜的良心,可怜的虚荣,可悲的同情心   高群书导演,您好!   与您素不相识,冒昧给您写信。这封信源於我得知您的《东京审判》在上海公映,特别是在小泉纯一郎再次参拜靖国神社的第二天,您这部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当年犯下滔天罪行的影片竟然举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接力放映」——全上海十三家影院十二小时不间断地在整点轮流播放,听说还创下了上海有史以来最长的单部电影放映纪录……当然,除此以外,还因为我看到了有媒体对您的一篇专访文章,其中有很多话题我以为很值得我们,乃至中国电影界、文艺界及全体国人来共同探讨、商榷,故落笔如下……   首先,很遗憾直至写信时我还未看过《东京审判》这部影片,(当然,该片在北京放映时我一定买票拜观)不过通过相关资料,我对该片的内容也略知一二。(《东京审判》以发生在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28名日本战犯的艰难审判过程为背景,表现了中国检察官展开的一场场思辨缜密、撼人心魄的法庭论战,最终将战犯送上绞刑架,告慰战争中死难的中国同胞——编者注)   我相信谢晋导演在看过该片後所说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但我最想知道的是,通常情况下,类似的影片,其导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往往惯於义愤填膺地表现自己对那段历史的记忆犹新,或者(不经意中)展示自己对日本人的仇恨,而您则不同,据媒体介绍,您亲自透露在开拍前一个月时还不了解这段历史,剧本的完成甚至是在一边拍摄一边斟酌出来的。这个矛盾便在於,您拍摄了这样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却没有大书特书自己的爱国情结,也似乎并不想以此来为影片的宣传添一道「彩」,但是,影片的公映时机确是一个特别的日子——8月16日,在日本投降纪念日後,也是小泉又一次不顾亚洲人民的强烈抗议而参拜靖国神社的第二天。我不知道这是您的意思,还是投资方的意思,还是有关政府部门的意思?换言之,我很想知道,当初您拍摄这部影片是出於什麼原因?怎麼想到要拍这样一部影片?乃至中途资金断链,你还要借钱拍摄您的这部处女电影,为什麼?为国、为民、为艺术、为商业、为个人,还是为历史?   其次,我很赞同您关於不要把电影神圣化的观点。现在确实有一堆导演,包括外国的,越来越把电影拍成梵高作的画似的——让大多数人看不明白……我很庆幸您的《命案十三宗》、《征服》不属於这一类。类似的观点,我记得冯小刚也说过,他说,谢谢那些追求艺术的导演给了我这个只是把话说明白了的导演一个机会(大意)……   不过,有一点,我可能有点异议,对於中国电影,您认为:「现在已经没有了主流片,以前是有的,比方说,《小兵张嘎》,《南征北战》,它们带有很强的官方意志,也带有很强的人民意志。但是後来,大量的人,大量有才的艺术家,都去欧洲获奖,完成个人生命升华的时候,而忘了电影的本体是什麼。电影是让人民得意,而不是仅仅让自己得意的。」您还说您的《东京审判》将重新开启主流片市场。那麼,根据您的阐述,我对您提出的「主流片」的理解是它既要符合官方意愿又要带有民众意识。它似乎介於主旋律电影与纯商业电影、纯文艺片(即带有浓厚导演个人烙印的艺术片)三者之间。我以为这是不是太难了? 我们知道,在这个世上,让一头儿满意比较容易,要麼讨好政党、要麼讨好观众、要麼讨好同行,尽管这三者并不是不可以统一,但想三位一体,以现在电影艺术及技术发展的现状来看,全国人民像看稀罕似的看《小兵张嘎》的年代已经过去,就连观众都已经以个人喜好的不同开始分流。商业片中又划分出如科幻、爱情、功夫、西部乃至色情片等无数种类型片就是例子。这也就更难说会有某一种电影是主流。在美国,我们知道,曾经被视为电影市场定律的「高投资必有高回报」这样的所谓大片,近年来也在不断走下坡路。世界电影趋於多元化的时代已经开启,所以恕我不是很赞同您所提出的「中国缺少主流片」的概念。 
2006年08月30日 16点08分 1
level 0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2006年08月31日 01点08分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