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9
热门科幻小说《三体》将拍成电影
昨日,包括刘慈欣、王晋康、韩松和何夕等中国科幻名家在内的50多位科幻作家云集成都,参与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大会。图书签售、论坛交锋、颁布奖项……成都的科幻迷们与科幻作家亲密接触,体验了一次科幻的狂欢盛会。接受记者采访时,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透露,国内最畅销科幻小说《三体》将被改编成电影,但具体内容暂处于保密阶段。
《三体》总销量达到40万册
如果要问科幻迷目前最畅销科幻小说是什么?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出《三体》的名字。刘慈欣创作的这本小说创下一月售出10万本的纪录。这之前,长篇科幻小说作品月销量基本处在几千本规模。《三体》第一本初版于2007年,至今已出版3本,被业内称为国内科幻文学的“里程碑”,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系列而爱上科幻,刘慈欣也因此成为国内原创科幻领军人物。评论认为,“刘慈欣将国内科幻文学推到国际水平。”《科幻世界》杂志相关负责人、该书责编姚海军透露,《三体》系列总销量已达40万册,“自1983年以来,无论销量还是口碑,《三体》都是国内原创长篇科幻作品中最好的。”
作为中国目前作品最畅销的科幻作家,颇有些神秘色彩的刘慈欣白天在山西一家电厂做工程师,夜晚则以宏大想象力为翼,关注宇宙宏大命题。对于写作动机,刘慈欣接受采访时坦言:“我只是在科普水平上,在普罗大众的基本知识结构中,讲一个关于宇宙畅想的精彩故事而已。科幻小说不是写给科学专业人士看的,而是写给普通人看的。真正好的科幻小说没有门槛,每个具备初中文化水平的人都应该看得懂,如果读者看不懂,那只能证明你写得不好。”
《三体》之后策划新题材
《三体》开启中国科幻作品新天地,刘慈欣之后的创作也会延续这样的题材吗?谈及自己的创作,刘慈欣眼神中流露出自信:“创作了3本《三体》后,我还没有被掏空的感觉,想法还很多。”他坦言,要再写出《三体》这样的作品并不难,要超越自己才最难。“像太空歌剧、外星人这类东西我写得有点腻了,不想再写这些题材了。以后,看能不能写点别的题材,如计算机、工程、地质等领域题材可以尝试一下。”
刘慈欣的《三体》热潮能持续多久?《三体》后时代该怎样写科幻?对此问题,刘慈欣摆了摆手说道:“我也不知道中国的科幻文学未来会怎样。我只是一个写作者,一个讲述科幻故事的人。这个课题应留给研究者或所有科幻行业人士,而不仅仅是哪一个作者。我只想说,每一个科幻作家所能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风格,做好自己,坚守科幻,不要成为过度商业化的符号,如果那样,就消解了科幻文学的核心价值。我不希望科幻文学轰轰烈烈热闹后,只留下一声叹息。”
影视公司关注科幻题材作品
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大会,是一次科幻界盛会,昨日现场除了科幻作家、科幻迷外,前来“淘金”的影视公司也不少。“这也是此前没有的现象,跟刘慈欣的《三体》的火爆有很大关系。”姚海军对中国科幻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态度冷静,他说:“因为《三体》的成功,让很多出版商一拥而上,出现科幻题材出版热。这当然是好事。但我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没有表现出对新作者的耐心,对培养新人兴趣也不大。如果这种急功近利心态得不到转变,我们就要警惕了。前几年,奇幻题材也曾热过,但却是昙花一现。”对此,王晋康也赞同道:“《三体》确实是一次大爆发,但中国科幻界仅有一个刘慈欣还不行,应该培养出更多有才华的科幻作者。否则眼下的火热,说不定就成了"虚火"。”
姚海军还透露,刘慈欣好几部作品都被影视公司看中,签了影视改编权,目前也正在推进,“但细节需要保密”。如果有可能拍成电影,刘慈欣希望谁来做导演?刘慈欣笑着回答说:“我希望由一个出色的历史片导演来拍,因为真正好的科幻片,应该像历史片一样厚重,有历史感。但具体是谁,这个我说了没用。”
作者: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张广义
2011年11月15日 02点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