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干吗删贴?
无锡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7
与老吴谈论正欢,为何删贴,真是扫兴之至!!!所谓辩论中得见进步,吧主给个理由????????难得遇见投机之客,谈性正欢,扫兴.........
2006年08月26日 04点08分 1
level 7
谈中国的教育
2006年08月26日 04点08分 3
level 9
.....
2006年08月26日 04点08分 6
level 7
我都搞不懂,正与老吴在谈论教育,人文,福利,谈古论今,眼看好端端的一个真正谈论强贴就要出来了,就这么失踪了........郁闷...扫兴...
2006年08月26日 04点08分 7
level 7
不可能啊........我和老吴都是绝对成熟有见地之辈,怎会有什么关键字,哎...
2006年08月26日 04点08分 9
level 9
嘿嘿..百度就是这德行...
2006年08月26日 04点08分 10
level 9
嘿嘿..百度就是这德性...
2006年08月26日 04点08分 11
level 7
郁闷啊........人生难得几回快!老吴,交定你这个朋友了,呵呵,有见地.......
2006年08月26日 04点08分 12
level 9
嘿嘿...
2006年08月26日 04点08分 13
level 7
不吐不快....呵呵其实,愚之拙见,成吉思汗,功大与过,设想,没有成吉思汗的统一,谈何国家建设,的确,后来的元朝也算是太平盛世,遗产至今还有元曲...当时的大宋,饱受金国蹂孽,草原各族,明争暗斗...另外,福利方面,好象欧洲反思的是如何加大对富人的征税,美国也是如此啊.....
2006年08月26日 04点08分 14
level 9
我先吃个饭 待会跟你谈..
2006年08月26日 04点08分 15
level 7
呵呵,君子知交淡如水,香茗候之.......
2006年08月26日 04点08分 16
level 7
别看不是我!估计又是管理员!
2006年08月26日 04点08分 17
level 7
(六)元朝的科学技术 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朝代达到像元朝那样的居于世界领先集团之列的水平或程度。元朝的科学技术达到或取得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甚至医学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 1,天文学 元朝的天文学具有浓厚的“吸收”色彩,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在元朝,天文学方面的科学技术造诣是世界水平的。元世祖忽必烈在尚未登基之前,就征招“回回为星学者”。他们翻译及带来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优努斯(也译做尤尼)的《哈基姆星表》(也译作《哈基姆历数书》)等天文学著作。 1260年,元廷承金人旧制,设立司天台;1271正式设立回回司天台,1312设立回回司天监。后来还任用了一大批以札马剌丁(又译作扎马鲁丁、扎马剌丁)为代表的天文学家管理此类工作。札马剌丁等一批天文学家先后在这里工作,为中国天文历算的完善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些天文学家们不仅带来或使用一批先进的天文仪器(主要来自阿拉伯及波斯),而且还设计并制造了许多先进的天文仪器。札马剌丁自己制作的天文仪器有多环仪、方位仪、斜纬仪、平纬仪、天球仪、地球仪,观象仪等七种。这些仪器,当时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研究科学史的英国李约瑟博士在谈及地球仪时说:“除公元前2世纪马洛斯的克拉特斯古地球仪(已失传)外,没有比马廷·贝海姆1492年的纪录更早的人。”可是札马剌丁的地球仪却诞生于1267年,比马廷·贝海姆的记录整整早了225年! 札马剌丁的地球仪是球状的,体现了寰球这一科学概念与设想。这无疑对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进行了勇敢的否定,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天文学家(及水利和数学家)郭守敬设计、制造了简仪、仰仪和圭表等天文仪器,比丹麦人第谷的同样的仪器要早300年。同时,他主张以实际观测为依据,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天文监测网[另外,郭守敬还设计、制造了大型计时仪器——七灯漏(大明殿灯漏),该仪器是反映中国古代计时机械制造技术水平的代表作]。 在历法方面,札马剌丁依照阿拉伯历法编制有《万年历》;在此前后一段时间,尚有《回回历》被使用。《回回历》其实是阿拉伯太阴历,即目前仍在使用的伊斯兰教历。而王恂与郭守敬等合作,在反复学习、稽考《哈基姆星表》及其它资料的基础上,于1280年编制完成一部著名的历法——《授时历》。《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好的一部历法。在编撰《授时历》的工作中,王恂负责推演计算,郭守敬负责实际观测和制作仪器,另外还有许衡负责研究“天道”。《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有26秒的差距,其准确程度相同于现行公历,但比公历的使用要早300年左右。《授时历》自元以来一直延续使用了约360年。 2,数学 元朝不但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的巅峰,而且还是中国数学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中国人使用阿拉伯数字是从元朝开始的。这些美妙的数字是元朝时期来华穆斯林赠与我们的礼物。1957年,在西安元代安西王府遗址中,考古队员发现五块铸有阿拉伯数字撤离形铁块,其中四块出土时夹在凿刻整齐的两块方石中。经研究,这是用阿拉伯数字排列的六六幻方,其纵、横、对角线的数字之和为“111”。上述遗迹是1273年修建安西王府时,作为奠基埋藏的。 元朝是继两宋中国数学济身于世界水平的黄金时期。中国数学家不但继承、超越了以往的数学成就,而且众多来华穆斯林将先进的数学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的数学研究在元朝有了质的飞跃。 1280年,元代数学家及天文学家王恂与郭守敬等制订《授时历》时,不但列出了三次内插公式(“招差法”),还使用“垛垒、招差、勾股、弧矢之法”进行缜密计算,其中将穆斯林发明的弧三角法应用于割圆术获得“弧矢割圆术”(即球面直角三角形解法)最为称奇。 1303年,《四元玉鉴》问世。其作者数学家朱世杰将“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欧洲则在1775年由法国人别朱提出同样解法。朱世杰的另一项成就是对各有限项级数求和问题的研究,而且在此基础上得到高次差的内插公式;在欧洲1670年英国人格里高利、1676~1678年牛顿才提出内插法的一般公式。 
2006年08月26日 05点08分 21
level 7
呵呵,当然,成吉思汗是蒙古人没错,也的确亡了汗,但不得不承认,成吉思汗也是龙的传人,是黄皮肤的中国人.
2006年08月26日 05点08分 23
level 9
我们要的是内圣外王 修文德以来之 国家的软实力比军事力量和扩张心态更能服众.蒙古帝国昙花一现,无论他开创时如何辉煌,他的宿命就是分崩离析.要想让别人服气,光有军事力量和民族主义心态是不够的,还要看你这个国家思想文化上 政治制度上 经济发展上有没有可圈可点 可以效仿的地方.
2006年08月26日 06点08分 24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