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老乡回老家途中 打工挣的3.4万元丢了
驻马店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6
86583333 楼主
驻马店4名农民工回老家途中,将辛辛苦苦打工攒了几个月的3.4万元血汗钱塞在“尿素”化肥白色编织袋中丢失。在热心车站负责人胡留峰和本报记者的帮助下,他们才得以回到老家。但回老家后的一家三口因丢钱一事极度悲伤,父子负气离家至今不知踪影。前日、昨日,本报分别在C03、C04版对此详细报道。
事发已三天,关于当时丢钱的具体位置和捡钱者仍未有任何线索。昨日,记者驱车沿失主当时所经过的大致路线,经向沿途环卫工、**和摩的司机等多方打探询问,记者终于找到了当时捡到失主黄色编织袋的那名环卫女工。
她回忆了当时捡走装钱白色编织袋的男子大致特征。捡钱者是否在捡走编织袋后还没发现里边有钱?捡钱者是否已发现有钱但内心一直在做思想斗争?也或许,男子正努力寻找失主却苦于找不到?
本报将和广大市民一起期待,期待着善良、悲悯和人间有爱的奇迹真的会出现!
途经3座桥,但不确定是哪座
记者沿所经路线探访:
途经3座桥,但不确定是哪座


昨日上午10时许,记者驱车从中州大道与农业路交叉口沿中州大道南行,首先来到中州大道和航海路立交桥下西侧辅道附近,正在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闫长安听完记者描述后称,他不知此事,也没有听同事说过这件事。
随后,记者来到航海路和腾飞路交叉口,看到三轮摩的排成长队等活儿。记者向多名摩的司机询问事发当日那名摩的司机的信息,但他们均称不知道是谁拉的那趟活儿。
“不过这件事,我们倒是看到你们报道的新闻了。”据摩的司机们说,这个地方就是七里河村,如果那个失主当时是在这儿坐的摩的的话,很可能会沿着中州大道辅道往那个车站去。
旁边一位康先生告诉记者,他就是七里河村人,对这个地段比较了解,一般摩的要拉人从这里出发去中州大道和货站街的七里河汽车站的话,走岔河村便道也可以过去,但那里行车太危险,因此摩的司机走中州大道的较多。
按照他的指点,记者直行至机场高速航海路立交桥,在该立交桥东约50米路北看到了两名环卫女工。一曹姓环卫工人说,事发当天是她的班,可是没有遇见和听说过这个事情。
采访时,记者从邓智玉口中得知,当时掉落白色编织袋的位置大约是在桥下,但具体是在该路段哪座桥下附近掉落的,他并没说清楚。而该路段共有机场高速航海路立交桥、航海路中州大道立交桥和中州大道陇海铁路桥3座桥。记者又拐到中州大道沿着东半幅继续寻找。
白色编织袋掉落位置确定,被一男子捡走
找到当事环卫女工:
白色编织袋掉落位置确定,被一男子捡走
昨日上午11时许,记者驱车行至航海路中州大道立交桥北约200米东侧辅道上时看到,几名环卫工人正坐在三轮车上休息。听完记者描述,他们均称不知此事。这时,又有几名刚工作完的环卫女工脚蹬三轮车朝这边来。记者一开口,其中一女环卫工就指着另外一女环卫工说:“就是她,她当时捡到了其中一个袋子。”
这位名叫张桂云的环卫女工说,她当时确实捡到了农民工掉落的两个编织袋中的那个黄色编织袋。
张桂云说,那天(11月5日上午),她在中州大道陇海铁路立交桥南边西侧辅道上打扫卫生,突然,前边一辆摩的上掉下来一个黄色袋子,刚好落在她的身边,她捡了起来。紧接着,那辆摩的上又掉下来一个白色的袋子,她刚捡起来黄色袋子,就看到前边一个骑电动车的男子将白袋子捡起来放在踏板上,骑车走了。因当时那辆三轮摩的开得很快,她没来得及喊叫提醒。
“那个白色编织袋掉在离我有50多米远的地方。捡走那个袋子的男子大概30多岁,穿浅色拉链上衣。当时他是由南往北逆行。”张桂云说,当时那个白色编织袋离她有些远,“要是离得近,我就不会让别人拿走了。等到失主回来找的时候,我肯定一起还给人家”。
当地县乡两级政府人员,去失主家探望

2011年11月09日 09点11分 1
level 6
86583333 楼主
本报报道引关注:
当地县乡两级政府人员,去失主家探望
前晚,记者向邓智玉妻子了解到,她老家是驻马店汝南县板店乡柴庄村邓庄村民组的,家里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今年25岁,二儿子23岁,两个儿子现在都已结婚。
“我们一家几口人,现在只有这一个手机。所以,我不知道我丈夫和儿子到底去哪了?我没法联系他们。”邓智玉妻子说,为给二儿子挣钱盖房子,他们一家三口在郑州打工这段时间,多半在建筑工地上干掂泥包和铲灰的苦力活。问起她手指上的血泡,她说,那是在工地上干活时砖头砸的。
昨日下午,汝南县工会主任科员宋生告诉记者,他们看到本报报道后,立即与板店乡政府取得联系。昨日上午,汝南县工会困难帮扶中心两名工作人员和板店乡政府两名负责人已赶往邓智玉家了解了一些情况。
宋生介绍,邓智玉家是板店乡柴庄村邓庄村民组的,他们在邓智玉家见到了邓智玉的大儿子、大儿媳及小孙女一家三口。经向邓庄村民组及邓智玉邻居了解,邓智玉家总共7口人,家里只有3间平房。
“一家7口人住在一个院里,算是比较拥挤。不过他们家在村里算普通家庭。听邓庄村民组组长说,他们家的二儿子今年年初才结婚,估计欠的有外债。”宋生说,他们此次前往并没见到邓智玉夫妇俩,所以他们准备等见到邓智玉夫妇后,再确定这家人是否真正需要帮扶。
“农民外出打工挣钱不容易,我们也希望这笔钱能尽早找到。”宋生说,以本报为首的省会媒体能如此关心帮助他们老乡,“我们十分感动,我们县乡政府谢谢你们了”。
听其家人说,
父子可能去了别处打工
失主一家人咋样了:
听其家人说,
父子可能去了别处打工
前晚10时30分许,记者和邓智玉妻子通了电话。电话中,她仍意识模糊,含糊不清的嘴里念叨着要出去找亲人。她的丈夫和二儿子仍未回家,不知去向。在记者的努力劝说下,她才答应不再出去寻找,“到家里那个小屋里待着等他们回来,他们不会再也不回来了吧?快回来吧,我再也不骂他们了!再也不骂了!我不要这钱了”。
而据宋生说,他们在邓智玉家听邓智玉的大儿子说,邓智玉和二儿子11月5日下午到家后,没在家待,又直接去了泌阳打工,邓智玉妻子也出门去找邓智玉及其二儿子了,“但我们现在一直联系不上邓智玉和他的二儿子,邓智玉妻子那个手机号也一直打不通。他们到底是不是去了泌阳,现在都咋样了,我们还不清楚。我委托邓庄村民组组长帮我询问”。
昨晚7时许,记者再次拨打邓智玉家人唯一的那个手机,但一直打不通。
期待善良、悲悯
和人间有爱的奇迹出现
昨日下午5时许,郑州市**局二里岗*****闫文斌说,截至昨日,当时载农民工的那辆摩的仍由警方保管,其车主也一直未与警方联系。
针对此事,目前警方也正介入调查,捡钱的那名男子一旦被警方查出,如果是明知捡到巨款而拒不交出,其行为就构成了犯罪。也许,那名捡钱者还没发现袋里有钱或正在做思想斗争,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他能主动早日将钱归还失主,期待着善良、悲悯和人间有爱的奇迹真的会出现!
对于那名愿意捐出3万元积蓄的孤寡老人,本报记者本想采访他。但昨日经与警方联系,警方称,鉴于老人不愿意向媒体透露自己的任何消息,警方也有义务替他保密,“老人只是真心想帮助那几个农民工”。
截至昨晚记者发稿时,本报报道此事的微博已被网友转发近2000次,网友们都一直在关注着此事的进展,为这家人牵挂着!
期待善良、悲悯
和人间有爱的奇迹出现
本报和警方再次呼吁:
2011年11月09日 09点11分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