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谈〈边荒〉
黄易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0
后赵的实力能跟后燕比吗?何况还有个慕容垂 最大限度的削弱敌人的有生力量才是明智之举 照你意思说 那里是还有很多跟参合坡一样的情况呢 白起还坑杀过40万人呢 拓跋比其他来是小巫见大巫了 燕飞虽有仁心 但两族相争 容不得妇人之仁 他明白其中真正意味着什么
2006年08月26日 09点08分 25
level 0
听风写的好
2006年08月26日 09点08分 26
level 0
历史没法改,但虚构的主角不应该这么毫无是非观念。照老黄的一贯写法,上乘武功最重精神修为,主角也都是正义的化身,这样的事好歹该有影响吧?以历史为背景的书本来就不能避免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尤其五胡这段历史更是复杂的根本没法简单的用谁正义谁邪恶来说清,这也正反映书的境界。试想老黄换个写法,燕飞从此脱离拓拔部,那样也不会对书的结果有什么影响,恐怕这本书也更深刻些吧?象书里所写,拓拔圭靠着侦察卫星一类的高手相助,又使尽了最毒的手段,总算战胜了一直被说成残暴事实上除了打了2次虚构的边荒之外一直没有做过多大恶行的慕容垂,我怎么看怎么觉得慕容垂更像英雄,而燕飞则是在助纣为虐。
2006年08月26日 10点08分 27
level 6
表忘了 燕飞 是代国王室的人 与 慕容有仇
2006年08月26日 10点08分 28
level 0
燕飞 是代国王室的人 与 慕容有仇书里面代国和慕容有什么仇呢?找找如何?燕飞倒是有个虚构的边荒集的故事,拓拔圭呢?
2006年08月26日 10点08分 30
level 0
我可是看到拓拔圭出场时口口声声只是要苻坚灭国灭族,慕容垂还算是他舅舅,而且出兵帮他复国了。
2006年08月26日 10点08分 31
level 6
燕飞 开始杀了个叫慕容 什么的吧 是他妈妈叫他杀的
2006年08月26日 10点08分 32
level 0
那是慕容永一支的,照书里的说法和慕容垂分数2支,之间仇恨更大,事实上慕容永杀了慕容垂的亲族,最后也是被慕容垂灭掉的。
2006年08月26日 10点08分 33
level 0
老黄的覆雨翻云和大唐双龙传我都是觉得看小说比看历史有意思,唯独边荒反了过来。所以我对边荒很不感冒,12楼是我当时看连载时写的,当时大概还没到参合坡。推荐大家在网上找找《参合坡。慕容垂》和《五胡录》两个长篇看看,这段历史实在很精彩,远比小说的简化处理强多了。
2006年08月26日 10点08分 34
level 6
慕容垂其实在整个家族里势力很小 受到排挤 很可怜的
2006年08月26日 10点08分 35
level 0
要不我给大家贴下《参合坡。慕容垂》吧,五胡录太长了。我看史书时就很欣赏慕容垂,他的一生经历就是一个完美的悲剧英雄,小说都很难把这么多经历放在一个人身上。
2006年08月26日 10点08分 36
level 0
●参合陂●慕容垂● MESH读金庸的人一定都记得,《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博、慕容复父子是鲜卑人,大燕国的王孙遗族。慕容博在少室山之巅教训儿子,使出了家传绝学“参合指”,又提起慕容垂等先王,才被狡猾的玄慈老和尚瞧出端倪。慕容家世居的庄子,也叫做“参合庄”。“参合”二字,与慕容家族渊源之深,称得上刻骨铭心。 (一)晋太元二十年(公元395年)深秋,拓跋魏和慕容燕,两个鲜卑王朝的军队在五原以北的黄河两岸对垒。这时的燕国史称后燕,正是鲜卑慕容氏的第二个鼎盛时期,刚刚铲除了盘据多年的河洛丁零势力,吞并了同宗的西燕,幅员包括今河北、辽宁、山西、山东、河南的广大地区,是北方第一号强国。后燕的南面是北伐屡败,一蹶不振的东晋;西面是相互打得一塌糊涂的苻氏前秦,姚氏后秦和吕氏后凉三个较弱势力;只有西北面逐渐崛起的拓跋氏北魏,成了心腹之患。于是,刚刚把战刀从西燕慕容氏身上拔出,后燕又准备向北方的鲜卑兄弟开刀了。拓跋鲜卑是半个多世纪以来,胡族逐鹿中原的后来者。他们的先辈趁中原大乱之时参与内战,部落进驻到今山西北部长城以南的地区,建立了代政权,但是一直呆在胡汉传统区域的边缘地带。基本上还是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拓跋氏屡遭中原强国的打击和自己的部族仇杀。苻坚强盛时,还躲在阴山以北。后来趁着苻坚前秦的崩溃,拓跋氏建国称代,继而改为魏。魏王拓跋(王圭),从小在部族仇杀和逃亡中长大,骁勇深沉。他的起家本来是依附于后燕。慕容氏和拓跋氏世为姻亲,特别是在内部争位的关键一战中,拓跋(王圭)开始被宗族拓跋窟咄打得没有办法,向后燕求救。慕容氏和拓跋氏世为姻亲,后燕派大军助阵,才一举歼灭了拓跋窟咄,登上宝座。所以拓跋(王圭)一直向后燕称藩纳贡。两国交恶始于索马事件,后燕向北魏索要良马,还无理扣压了拓跋(王圭)的弟弟,从此埋下不和的种子。再加上一系列边境纠纷,终于破裂而开战。刚刚消灭了两个大敌的后燕军队,士气正高。八万人的主力部队由太子慕容宝,辽西王慕容农和赵王慕容麟三兄弟领军,范阳王慕容德率一万八千人为后援,杀气腾腾向北进发。在五原附近收降北魏民户,割粮筑城,一直打到黄河岸边。拓跋(王圭)则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把各部牲畜资产全部迁到黄河以西千里之外,而自率大军在黄河岸边截住了燕军。【关于北魏的兵力,历史的记载相当可疑。史称拓跋(王圭)派出五万、十万、八万三支骑兵,从东、北、南三个方向包抄燕军,要知道,当时全中国人口在一两千万之间,天下四分五裂,各国都不充裕,北魏当时的人口据估计远远低于百万。后燕的国力与北魏相比还是强大得多的,这次十万大军已经是倾国而出,北魏怎么会有那么多士兵战马?估计对于当时文化相当落后的北魏,史家的记载信息不足,偏差很大。但有一点是无可怀疑的:北魏已经动员到极限,存亡在此一举。其军队必定是全民皆兵,良莠不齐,素质比不上相当职业的后燕精兵。】后燕军在黄河岸边慢吞吞地造船,拓跋(王圭)却没闲着。他最绝的一招,是针对后燕军的灵魂:燕主慕容垂。慕容宝大军出发的时候,年已七十的慕容垂已经生病。拓跋(王圭)专门派出别部,在后燕军和国都中山之间的道路上截捕信使,深入敌国的后燕军竟然几个月不知慕容垂的起居.【慕容宝真是庸才,后勤通讯的疏忽程度,让人难以致信。】拓跋(王圭)把信使带到河边,逼他们向后燕军喊话,说慕容垂已经死了,乖儿子还不回去。两军对峙黄河两岸,有一天突然刮大风,把后燕军的几十艘战船刮到对岸,船上三百余名士兵被北魏军俘虏。拓跋(王圭)故作宽大地把他们都放了回去,还让他们带话给慕容宝,叫他早奔父丧。仅仅因为数月得不到慕容垂的消息,再加上他死掉的谣言满天飞,后燕军就开始军心动摇了。众将士犹如失掉主心骨一般,三个领军的亲王,忧虑恐惧之余,相互间开始猜忌。黄河岸边,横行一时的后燕大军渐渐被凛冽的初冬笼罩。慕容垂这个名字,在当时真是太响亮了,几乎是后燕这个国家和这支军队的水印。光是失去他的谣言,就足以粉碎后燕军的战斗力。慕容垂的传奇,还得从慕容鲜卑的第一个中原王朝---前燕说起。
2006年08月26日 10点08分 37
level 9
各持几见,再讨论下去也讨论不出什么来
2006年08月26日 10点08分 39
level 9
你再开个帖子帖吧,因为在这里帖看的人就少多了
2006年08月26日 10点08分 42
level 0
各持几见,再讨论下去也讨论不出什么来 那么你认为边荒的水平如何呢?有人说覆雨翻云和寻秦记是老黄最好的小说,更多人说是大唐,有几个说是边荒的呢?
2006年08月26日 10点08分 43
level 0
(五)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苻坚亲率大军从长安出发,士卒六十余万,其中骑兵多达27万,旌旗蔽日,绵延千里。整个前秦帝国的军事力量同时开始向江淮集中,前锋苻融部抵达颍口前线(在今安徽北部〕时,苻坚正到项城(在今河南),翼州的兵力到达彭城,蜀汉之军正坐着船沿江而下,而西北凉州调来的军队才抵达咸阳!各部合计达八九十万人,可以说是中国史无前例的一次大动员。此时前秦治下的总人口在一千五百万左右,已经达到了十个男子(注意还不是“十丁”)就有一人从军的程度,再加上不计其数的转运民夫,苻坚已经把弓拉得不能再满。这样的声威,确实让东晋朝野恐慌。东晋的防线基本上分为东西两段,东线由谢安节制,西线由桓冲节制。苻坚苻融所率的主力部队先攻寿阳,正是冲着谢安去的;而慕容垂部和蜀汉的舟师则从北、西两面夹击湖北一线桓冲的部队。桓冲并非弱者,也被苻坚方面的力量吓住了,准备调兵增援晋都建康。满朝文武就谢安一个人悠悠闲闲,派了谢玄谢石等晚辈,领兵八万去抵挡苻坚,自己住到郊外别墅去下棋,还拦住桓冲的增援,让他管好自己的事,建康方面他自有道理。桓冲对局势简直绝望了,私下对幕僚叹息:“吾其左衽矣!”(胡人才穿左边衩的衣服)。【谢安的高明之处,在于心理战不吃苻坚那一套。苻坚把场面搞这么大,就是想吓人,让东晋方面不战自乱。要说谢安不怕是不可能的,但是他知道急也没用,索性拿出魏晋士大夫的本色,蛋几宁施,各必踢米。这样反而勉强稳住了阵脚。再看类似情况下,一正一反两个输家的例子。西晋伐东吴,吴帝孙(白告)开始倒也不慌,搞了个铁锁横江,就喝他的酒去了,结果晋军烧断铁锁登陆,东吴马上完蛋。这是人事都不尽的。赵宋伐南唐,李后主和手下大臣慌作一团,还没怎么打就崩溃了,这是只认得“天命”的。可见谢安的分寸实在很好。】秦军攻下寿阳,前锋梁成的部队已经进驻洛涧。谢玄谢石等领兵赶到,在洛涧淝水一线和秦军对峙。这时苻坚开始连续犯错误。首先,他急着要来第一线,把大军扔在项城,带了八千轻骑赶到寿阳,与苻融会合。苻坚的心理很微妙,他倒怕晋军隔了淝水,窝着不出战,耗他的时间粮草;又以为自己声威到处,敌人都会吓得龟缩,于是严令全军不得泄露他来的消息,违者拔舌头。希望晋军赶快来接战,好一鼓歼之。殊不知,晋军也怕时间长了,他大军云集呢。接着他派降人朱序(前襄阳守将)去当说客,希望说服晋军投降。朱序不但没去游说,还把秦军的部署和苻坚来的消息全部告诉谢石等,要他们赶紧动手,秦军来齐了就难打了。晋军内部本来分成两派,一派主张速战,一派主张拖延,听了朱序的劝告,终于决定速战。谢石首先派著名勇将刘牢之攻击秦军前锋梁成部。刘牢之率领五千晋军中的精锐部队北府兵,偷渡洛涧,夜袭梁成。也许是上下一片骄狂之气,根本没想到晋军有勇气首先突击,梁成五万之众被杀得溃不成军,自己也丢了性命。苻坚这才知道,晋军也不是好欺负的。两军主力夹淝水列阵。苻坚仍然一心求战,让军中只挂小将,不挂大将的将旗,希望晋军来

他这个“软柿子”。晋军派来使者,要求秦军后撤一段距离让晋军渡河,大家好决一死战。秦军诸将都认为不能同意,苻坚却同意了,而且在晋军渡河的时候大耍宋襄公之仁,并不截击,老老实实命令全军后撤。秦军一撤便阵脚大乱,朱序等降人在阵后大呼:“秦军败了!”前方士卒正在混乱中,不明真假,一跑不可收拾。晋军趁势冲杀,就在最前线阻止溃退的苻融当场阵亡,苻坚中箭,秦军全线崩溃,从淝水岸边被一直追杀到寿阳城外,马步自相践踏,死伤无数。中心战场的的溃败立刻雪崩似的变成整个战役的溃败,各路人马都仓皇后撤,乱糟糟地退到淮北,再也无法组织。浩浩荡荡的南征,眨眼灰飞烟灭。
2006年08月26日 10点08分 45
level 9
我认为边荒如何?我不是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吗?我怕这样再讨论下去可能又要吵架了,价值观不同,怎么讨论?
2006年08月26日 10点08分 47
level 0
又要对付慕容冲,渐渐顶不住了,被慕容冲包围了长安。此时天下一片大乱,前秦数十年的小康毁于一旦,整个北方又是战火,又是饥荒。关东的邺城全靠东晋送粮吊着命,而慕容垂的军队也饿得不行,暂时解了邺城之围,向北到中山(今河北定县)去找粮食。饿到什么地步呢?慕容垂下令民间不许养蚕,因为军队要靠桑椹充饥。长安就更惨了,苻坚宴请群臣吃肉,群臣吃下去就赶快回家,趁还没消化强制呕吐,好分给妻子儿女打打牙祭。慕容冲的军队在城外,一部分军人公然以死尸作军粮,很多时候军队没了士气,长官就鼓励士兵:“出去迎战!杀了敌人就有吃的了!”所谓英雄、复国,也都是些人间地狱的制造者。。。苻坚被困长安,爬上城楼一看,茫茫敌军都是他最宠爱的鲜卑人。他不禁叹道:“此虏从何出哉!”看见了老相好慕容冲,两人的对话倒也有趣。苻坚:“奴何苦来送死!”慕容冲:“奴厌奴苦,欲取汝为代耳!”苻坚还想动之以旧情分,送了一件锦袍给慕容冲,好言劝他退兵。慕容冲得意洋洋地派使者自称皇太弟诏曰,我的志向是夺取天下,哪看得上这种小恩小惠!把皇帝献出来,我就宽恕苻氏了,也算报答你往日的好处。“苻坚气得悲呼王猛、苻融之名,悔不该不听他们的良言,让白虏如此猖狂!【鲜卑人肤色白皙,须发棕黄,有点中亚人的特征。因此氐族人称之为白虏。据说鲜卑人大多美貌,唐朝的时候边军还专门袭击鲜卑部落,抢劫鲜卑妇女在中原卖高价。苻坚宠爱鲜卑人,包括慕容冲等,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吧。如今他知道白的可怕了:)】长安城内还有千余鲜卑人,苻坚也没动他们。那位“皇帝”慕容(日韦)还不安分,勾结慕容肃等,诡称自己的儿子结婚宴请苻坚,伏兵想杀掉他。苻坚本已答应,事到临头天降大雨,没有去成,阴谋就败露了。苻坚到这一步,才彻底对鲜卑人绝望,杀掉了慕容(日韦)、慕容肃和城内所有的鲜卑人,只有慕容垂的小儿子慕容柔逃了出去。从此苻坚再不留情,大败了慕容冲一次,就坑杀上万的鲜卑俘虏。【苻坚之败亡,不仅在于信任宠爱鲜卑人而慕容家族却一次又一次的背叛他;更重要的是他的民族迁徙政策有重大隐患。把大批鲜卑人和羌人迁入关中已经够危险的了,他还把本来就人口不多的氐族分散到各个据点,本来希望全面控制,一旦慕容氏的势力到处开花,反而成了各自为战。长安、洛阳、邺城三处的氐族兵力如果集中在一起,还是有控制局面的希望。而分散以后,邺城的重兵被慕容垂拖住,洛阳的苻晖也打不过慕容垂,回援长安,千里奔波之后被慕容冲截杀,七八万人全军覆灭。苻晖受不了苻坚的埋怨索性自杀了。而长安的苻坚面对三个强敌则兵力不足,越打越衰。苻坚实在是个很可爱的人,可惜这样的性格注定会在暴力政治中失败。即便如此,命运的后半截对他也过分残忍。背叛他最无耻的人,还不是慕容家族,而是当年他从刑场上救下的姚苌。】
2006年08月26日 10点08分 50
level 6
他后来 自己建国了吗
2006年08月26日 10点08分 51
level 0
我认为边荒如何?我不是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吗? 我怕这样再讨论下去可能又要吵架了,价值观不同,怎么讨论?不会吵架,我是这两天才来这个吧看看。你之前关于边荒的评价也没看过,只是这个帖子里你说是一部比较精彩的作品。我的看法是老黄一些技巧上的确有进步,但是境界上反而退步了。和其它人的作品比当然还是好的,但在自己的作品里只是中下水平。想想当年看大唐的热潮,边荒只能算激起了一个小涟漪吧
2006年08月26日 10点08分 52
首页 1 2 3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