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山西青年报讯(卫方正)城市素描 临汾地处山西省西南部,全市总面积 20275 平方公里,下辖17个县市区:尧都区、侯马市、霍州市、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吉县、乡宁县、蒲县、大宁县、永和县、隰县和汾西县。 临汾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是山西省主要的棉麦基地。全市共有耕地 646万亩,主要农作物有麦、棉、杂粮、烟草、麻皮、花生等。林木覆盖面积达392万亩,植树1.7亿株。临汾矿藏资源也很丰富,现已探明的矿种有41种之多,其中煤、铁、石膏、石灰岩、白云岩等尤为丰富。临汾全市含煤1.54万平方公里,总储量960亿吨,煤层厚、埋藏浅,易开采。主要煤种有主焦煤、气肥煤、贫肥煤、瘦煤、无烟煤等。临汾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黄河壶口瀑布,曾获得“中国旅游胜地40佳”的称号。 在这个环保意识普遍提高的社会里,一旦哪个地方被判定“污染”,便很容易被人以这样的方式记住:“哦,那个地方啊,挺脏的……”而被戴上这顶污染帽子的当地政府和人民,也无不在深受其害的同时,想方设法尽快甩掉这顶沉重的“黑帽子”。 临汾的情况,便是这样。 “此地不适合人类居住!”几年前,一名外商来临汾某县考察投资环境,临走前扔下这么一句话,至今仍在当地流传。这个以煤、焦、铁产业为主的地级市,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像一顶用荆棘编成的“桂冠”,只要一刻不摘掉,便一刻无法让人安宁。 在“十一五”期间,临汾的环境会出现怎样的变化?环保工作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占到怎样的位置?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对临汾来讲,治理环境污染是关系到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今年3月,新任临汾市委书记王国正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环境污染全国倒数第一的帽子,沉甸甸戴在我们头上,教训深刻啊!” 百姓与焦厂老板 不一样的痛楚 尽管“十五”期间临汾的环保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严峻的现实仍然让人感到格外沉重。 “我的家乡原来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我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在里面抓小鱼,抓螃蟹;等我上初中的时候,河水变得浑浊起来,河里已经没什么生物;后来我上高中,小河变成了‘黑水河’;等我上大学的时候,那条河已经消失了。”一名原籍临汾的年轻人很沉痛地回忆着过去,“那时候,小河两旁有那么多的花花草草,大蓟小蓟、车前子、猪耳草……现在,全没了,只剩下煤灰满地的荒地。” 临汾地处一个最为狭窄的盆地,吕梁山在这里转了个弯,空气的流动有天然的障碍,这是客观环境的现状。近年来经济增长过热,民间上马了一些高污染企业,其污染情况不容小视。所有这些构成了临汾现在的污染状况。一名曾经的炼焦厂厂长无限留恋地说:“那几年钱好挣啊,瞅着烟囱里冒烟,就觉得口袋里在进钱,哗哗地……环保嘛,没有现在这样抓得紧……” 此外,记者从临汾市环保局了解到,“十五”期间,临汾市的生态环境破坏状况比较严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14374平方公里,部分区域地下水大幅度下降,岩溶水渗漏严重,主要泉水流量明显减少,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表裂缝及塌陷面积达117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647万元,有些矿区的自然植被遭到大面积清除,土壤剥离现象严重,矿山开采加工产生的固体废物堆置造成大面积的土地占用和破坏,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近年来,以煤、焦、铁为主导的资源能源型重污染产业的高速发展形成了严重的结构性污染,产业结构不合理仍是造成临汾污染严重和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以临汾市尧都区为例,这里的人们一般很难看到城西的西山,也很少看到湛蓝的天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河西一带大片工业区的存在。在闻名全国的名胜古迹广胜寺山顶往下眺望,一片工业烟雾令人触目惊心。曾有人打趣地说:“真是名副其实的‘人间烟火’啊!” 令人不安的是,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在短时间内,资源型重化工产业仍将是临汾区域经济发展增长的重点,结构性污染还不能很快得到根本转变。 从目前来看,临汾的区域流域环境污染严重,环保投资欠账较大,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尚未扭转,社会环境意识不高,环保监管能力薄弱,环境科技相对滞后……方方面面的问题与压力,都使临汾在“十一五”期间不得不直面应对。 所有的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临汾以后的经济能否健康、稳定地发展,更关系到临汾所有的老百姓是否能拥有一个清洁、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临汾正朝着“园林化城市”的目标努力(刘瑞刚 摄)
2006年08月21日 03点08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