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在四姑娘山抒写秋色赋
萧潇风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吧务
level 14
真名实姓1 楼主
一楼: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忘百度,永远不失。
2011年10月22日 10点10分 1
吧务
level 14
真名实姓1 楼主
百度还是抽了,消息发不上去,qq上也找不到你,干活吧。
发点这次出去的照片,免得你这领地又要草长莺飞。好在这活我还算爱干,也希望你还算爱看。不过照片有点多,总得慢慢的选些好的有代表性的,所以一次不一定发完。欢迎随时插楼,发表高论,也好让我知道你喜欢看哪一类的。
另:美国的照片恢复得差不多了,游记应该也快更新了。
2011年10月22日 10点10分 2
吧务
level 14
真名实姓1 楼主
先说说秋天,我对这个季节情有独钟,不知道是不是和自己生于深秋有关。每到夏尽秋来,天空一点点澄澈,空气一天天转凉,秋风一阵阵萧瑟,秋雨一场场凄迷,心情也仿佛受了洗礼一般由夏季的浮躁而沉静了下来。一如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后的彻悟,秋天是一个让人安静,引人思考的季节。
其实我们的祖先也是对这个季节的感触深一些,描写多一些。从字面上看,中国人对春秋的应用就比冬夏要多,而且习惯于用春秋来代表一年,甚至是历史。大概是因为这两个季节是一年中最有标志性的季节,可以入诗入画的景色远比冬夏要丰富得多。比如:“春风得意马蹄急”、“秋水共长天一色”、“春江水暖鸭先知”、“峨嵋山月半轮秋”,再比如:春色满园、妙手回春、望穿秋水、叶落知秋,这些耳熟能详的诗词成语沿用至今,而且有些还在长期的使用中发展出了引申的含义。可见春和秋已经在古老中国的传统概念里打上了不可磨灭的深深烙印,这两个季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季节本身。
而秋天比之春天没有了喧嚣烂漫,却仍然能不输于色彩上的层林尽染,这种生命尽头的恣意灿烂,如火如荼的无悔燃烧更加难能可贵。所以每到秋天,只要有可能就会出去品味一下大自然安排的这场盛宴。
写在今年秋天日历上的是四姑娘山。
2011年10月22日 10点10分 3
吧务
level 14
真名实姓1 楼主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西北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境内,主峰海拔6250米,仅次于蜀山之王贡嘎雪山,被誉为“蜀山皇后”。
景区内有三条沟:
双桥沟——道路最好,服务设施最完备,景区内有车来往于各个景点,游客可随时上下拍照;
长坪沟——看四姑娘山的直线距离最近,有栈道可步行,也可骑马;
海子沟——最原始,基本没开发,只有马道,徒步也可,只是高海拔又爬山,很考验体力。
其中的长坪沟和海子沟可作为探险的宿营地。
我去那几天运气不佳,有云雾,一直没看到四姑娘山的全景展现,不过云遮雾绕下的雪山更添了一种神秘,令观者在想像憧憬的同时心生敬畏。

2011年10月22日 11点10分 4
吧务
level 14
真名实姓1 楼主
还没照片,着急了吧,先发几张再絮叨。
不过我说了,这照片拍回来,我自己看得都心寒,大自然的色彩岂止是那几千万像素就能展现得出来的?

2011年10月22日 11点10分 5
吧务
level 14
真名实姓1 楼主
上路:从成都平原出发不管去哪里都要翻山,东有长江山峡,南是云贵高原,西连横断山脉,北接秦岭巴山。
此行去时走的是小金,翻夹金山。回时夹金山封路,走的是卧龙,翻巴郎山。而且为了缓解交通压力该路进行管制,单线通行,单日子进,双日子出。四川省境内很多地方的道路都如此,加之地震以后得到修缮的毕竟是少数,因此蜀道更是难上加难。
下面几张是隔着车窗照的,玻璃不干净,车又颠波,对效果就不能有太高的要求了。
2011年10月22日 11点10分 6
吧务
level 14
真名实姓1 楼主
这个还没出成都平原,远处的云有点奇特,就随手拍下来了。
2011年10月22日 11点10分 7
吧务
level 14
真名实姓1 楼主
开始翻山,仰视不止45度角。

2011年10月22日 11点10分 8
吧务
level 14
真名实姓1 楼主
最早不是在电视上看到山区的这种颤颤的铁索桥是在秦岭,那时候感觉很新奇,很美。如今自己经过的都数不过来了,却更深的体会了山区生活的艰险不便。现在每次再看到更多的是会想起那句“大渡桥横铁索寒”。

2011年10月22日 11点10分 9
吧务
level 14
真名实姓1 楼主
山路狭窄逼仄,崖边石块随时崩塌

2011年10月22日 11点10分 10
吧务
level 14
真名实姓1 楼主
这几张在车上拍的就还算是不错的了,可以称作山光水色。当地人把这个湖也叫做什么海子,名字忘记了。

2011年10月22日 12点10分 12
吧务
level 14
真名实姓1 楼主
对于山路一般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感觉是这样:开始延着山谷的一段不高,走在随着山形水势蜿蜒起伏的路上会觉得很美很悠闲,随着高度的攀升,坡陡弯急路窄的险处渐渐多起来,而且一侧是崖壁,一侧是深壑,就会开始不适甚至恐惧起来,严重的会屏息闭目。到了最高处的垭口一带,眼见着下面的万丈深涧,白云只需平视,恐高症达到最严重状态,可称为魂飞魄散。然后心里开始忐忑发愁,因为还要走原路返回。而这时路两旁的景色以及植被对人的心理安慰起着绝大的作用,如果是繁密高大的乔木,遮天蔽日的长在路的两侧,那就可以无视下面的高山深谷,赏景的同时心情轻松的说笑而过;如果是低矮的灌木也还可以大着胆子充一下面不改色;但如果是草地就有点心跳过速,心律不齐了;不过最可怕的还是寸草不生的突崖乱石,车行其上轮下的碎石偶有滚落,带这一种恐惧的声响不见了踪迹,这时如果你还坐在临水深渊一侧,眼见着车轮擦边压过路基,伸出的胳膊下面就是万丈悬崖,那基本就要灵魂出鞘了。那年我第一次过秦岭,也是第一次领教盘山路时就这体验,以至于从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一提到秦岭,眼前就是盘山道和绝壁危崖,以及山上滚落的石块,还有我们那个司机那双卧在方向盘上的手。现在当然就从容多了,每到山路不仅自己可以气定神闲,还常常心有得意或不屑的安慰一下第一次走盘山道的同伴,而且还会为了抢拍照片而要求坐在视野最开阔的副驾驶的位置,有是还要在拐弯处探出头和相机去。想起原来每到急弯,离心力让我甚至不敢坐在靠悬崖深谷一侧的座位上,有点好笑的同时也觉得走在路上的经历对人的锻炼和成长是多么的必要。
下面是一组关于路的照片,其中一些实在是没办法在那样的条件下拍得更好了,不过你正好可以看看我挨着的玻璃是怎样的透明度,从而会佩服我前面的那些是怎么拍出来的呢。
2011年10月22日 13点10分 13
吧务
level 14
真名实姓1 楼主
俯瞰脚下的河谷。

2011年10月22日 13点10分 14
吧务
level 14
真名实姓1 楼主
我们就是从下面的那条窄亮的路线盘上来的。
我们就将盘到上面的那条窄亮的路线上去。

2011年10月22日 13点10分 15
吧务
level 14
真名实姓1 楼主
远山和彩林。

2011年10月22日 13点10分 17
吧务
level 14
真名实姓1 楼主
随着海拔的提升,植被已从针阔混交林变成了高山草地,再无高大的乔木了,放眼忘去一派高原景象。

2011年10月22日 13点10分 18
吧务
level 14
真名实姓1 楼主
即将进入那片常年雾区,进行垭口冲刺。
垭口——山路的最高点,翻过以后就是
下山
的路了,各地叫法不同,新疆一带称作达坂。一般都会有个标志性的旗杆或嘛呢堆之类的东西,信教的或司机们路过为了祈福平安,往往会祭拜一下,丢个石子或系上条哈达。

2011年10月22日 14点10分 19
吧务
level 14
真名实姓1 楼主
夹金山垭口。
说实话那几支雾里盘旋的鹰让我想到天葬台。

2011年10月22日 14点10分 21
吧务
level 14
真名实姓1 楼主
出了雾区,开始下山。
阿坝州的海拔毕竟比成都高很多,所以下山的路比上山要短很多。

2011年10月22日 14点10分 22
吧务
level 14
真名实姓1 楼主
海拔降下来,又见到了乔木。

2011年10月22日 14点10分 24
1 2 3 4 5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