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亚洲足球通”特鲁西埃如何解析的中国足球的落后原因
特鲁西埃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3
喊喊何芳 楼主
说到中日足球的差距时,特鲁西埃指出,“单看中日两支国家队的成绩,就可以看出两国之间的差距有多大,要知道,国家队的成绩好坏百分之八十取决于联赛和俱乐部水平的高低,日本队的好成绩取决于他们的J联赛,打个比方,日本可以从200名J联赛的尖子球员中挑选出国脚,而中国可能只有30名人选,而中国21岁以下球员的选择面更小。”
  “从足球基础以及启蒙教育来说,两国差距很大,很显然,日本更重视青少年人才的培养,日本足协花费很多精力用在培养教练员和青少年人才这一块。在6岁到14岁的足球人口中,日本排第一名,而在中国,这个年龄段有什么人才?我说什么都没有,因为中国不重视青少年人才的培养。在中超16家俱乐部里,可能只有5、6家俱乐部有梯队,其他的球队在青少年这一块都是空白。”
  在执教深圳红钻队时,特鲁西埃大胆起用一批年轻球员,他介绍:“我们的球员很年轻,弋腾和董学升刚刚入选国家二队,可能国家二队的教练并不知道我们队有6名22岁以下球员的打满了中超联赛,这种情况放在其它俱乐部是很少见的。”
  特帅以预备队联赛为例来佐证中国俱乐部并不重视年轻球员的培养,“我们之前与辽宁队打了中超联赛,辽宁队排名中超前四名,但是,他们在第二天的预备队联赛里只来了10个球员,其中5名球员还打了前一天的中超联赛,而我们的预备队是另一套低年龄的阵容。其实,中国足协创办预备队联赛,就是为平时打不上比赛的年轻球员提供锻炼的机会,这个初衷是好的,但是实际结果却是,很多俱乐部为了节省成本而轻视这样的联赛,他们去客场只带20多名球员,这样的做法背离了足协的初衷,我认为年轻球员应该增加比赛的机会。”
  在特鲁西埃的眼里,中国足球的问题出在青少年培养和教育方面比较薄弱,此外,他还认为中国俱乐部的选材标准有些问题。“我觉得中国俱乐部的选材标准都倾向于个子高、身体壮的类型,我觉得这个标准并不适合于足球运动,我们不是打橄榄球也不是玩空手道,足球运动不是仅靠身体,而是要靠头脑意识、靠战术理念,但在中国,我看不到这一点。”
  特帅也指出如此选材的原因所在,“在中国,我们不能评判裁判,但是,我认为裁判频繁吹停比赛,不利于足球比赛的观赏性和流畅性,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终于明白为何中国球队喜欢用高个子球员。因为,当本方球员倒地后,裁判就会吹对方犯规,本方获得定位球机会,由高个子队员争顶、进球,如此看来,进球效率很高。在惠州,我们和天津队比赛时,那个韩国裁判的执法能力相当于欧洲水平,而中国球员倒地后很不习惯,他们等着韩国人吹哨,但是,他并没有吹,这就是正常的足球比赛。我再假设,如果中国裁判放在英格兰,可能一场吹20个定位球,而把英格兰的裁判放在中场,他可能90分钟不吹一次哨。从我个人来说,这几点可以看出,我们对球员的选材标准,尽管很多球队选择高大球员不过,我不愿随波逐流,我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打造球队。”
  特帅以他在日本的经验为例,继续阐述自己的选材标准:年轻、有头脑。“当年我在日本执教时,我一个人负责三个年龄段的国字号球队,我们获得过世青赛亚军,当时我用的都是小个子球员,就像许多现在深圳队的球员,我们在决赛时输给了西班牙,当时的西班牙队拥有劳尔、普约尔和哈维等一批最好的球员。后来,这支日本国青队有五到六名球员直接入选到国奥队,他们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拿到第五名,在02年世界杯时,有6名国青队员和10名国奥队员晋级到日本国家队,也就是说,国家队有16名球员的年龄在22岁以下。我不要只会拚命的球员,我要有头脑的,就算你再有名,我也不要,16名球员在22岁以下,想像一下中国在准备巴西世界杯时,会招这么多年轻队员吗?”
  “有经纪人给我推荐球员,问我要多高多壮的球员,我说,我不需要高大壮实的球员,我需要有头脑的球员。因为我要改变深圳队的打法,我要通过地面打漂亮足球,而不是靠身体,这是足球的发展方向。中国其实有很多有天赋的好球员,而我们的观念要改变,以前英格兰打的是长传冲吊,靠身体,现在英国也不这样打了,像阿森纳(微博)、利物浦等英超球队也是讲究地面配合,西班牙队能领军全世界,就是好的例子,包括日本女足,她们都是小小个子,却击败了法国、美国、瑞典和德国这些身高马大的球队,我们要相信,当你有自信心,当你能控球时,就可以击败对手,尤其是那些又高又傻的对手,日本女足已夺得世界杯冠军,这对日本男足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激励。”

2011年10月13日 01点10分 1
level 3
喊喊何芳 楼主
2011年10月13日 01点10分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