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幸福-品味人生
シ飘儿シ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以前就一直很喜欢看易老的节目,最近因为放假,更是天天在家追着看,还下载了全套的“易中天品三国”系列。今天下午就刚看完了他的一个访谈节目,整个访谈节目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易老说的一句话:“像我做的文学,史学,哲学属于人文学科,那人文学科的目的是什么呢??人类的幸福。” 按我的观点,人文学科是某种社会历史文化的具体化,是可供人们探讨,研究文化的领域。人类的文化总是不断进步发展的,我们总要去了解发展的每一过程并预测其发展方向,甚至推动其发展。那么我们这样做的意义又何在呢?? 我喜欢易老,那是因为他确实是个好的“厨师”。百家讲坛刚刚开播的时候,也请了许多大师来演讲,但收视率却偏低,不得不说,无论是科学文化还是历史文化,对于普罗大众来说,都是一块难以下咽的生猪肉。后来才导致了百家讲坛的转型,请出了一批像易老一样能说会道加手舞足蹈的演讲者来。这块生猪肉就这样被煮得有声有色。不管外界评论如何,我们终究是把猪肉吃下去了,营养也到位了,这不能不说是易老的高明之处。 上次看到有位老教授说,如果每个历史老师都像易中天那样讲历史,估计在群众中普及中国历史不是什么难事。易老妙就妙在,他是站在我们的心态,我们理解的立场上去叙说历史的,他的真正主旨,是为了大众的幸福。 什么是幸福,能愉快地获得知识算不算是一种幸福,能有视觉和听觉的享受算不算是一种幸福?我想这个答案很明白了吧。记得以前最早看的中央十台的节目是《子午书简》,因为中午都来不及看,所以只好每天等晚上十二点半的重播。记得第一篇欣赏的书目是由任志宏先生朗诵的《清塘荷韵》,一下子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任先生出神入化的演绎,仿佛让人置身于美丽的荷塘中,第一次深刻地领略到散文的优美,是那种触动灵魂深处的欣赏。后来在高中生语文读本再次看到这篇美文,却丝毫没有当初的那种激动与兴奋。文章还是一样,但少了任先生的朗诵,就仿佛缺失了大雁的翅膀般,不完美,也感到失落。 正因为感受过那种感觉才知道幸福的滋味,即使是短暂的一瞬间,你也会为此惊叹而沉醉其中。看易老的节目也带给我似曾相识的感觉,即使是不经意的被逗笑了,也表露出自己正乐在其中,不可自拔。 鲁迅先生说,要用他的笔来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生火热中。先生是值得敬佩的,他的文章,唤醒了一批批在迷茫中挣扎的炎黄子孙,正是他,用他的笔,为中国寻找道路,为我们寻找另一种幸福。人文学科的真谛,正是为了大众的幸福。 搞文学的人最善于的就是观察人生,思考人生了,也喜欢揣磨人们的心理活动和需要,无论出于何种考虑,人们能理解你的作品,欣赏你的作品总是会放在首位。如果想得到别人的赞同,那么你必须先考虑大众的需要和幸福。为人们的幸福而去创作,对于自己,本身也是一种幸福吧。 
2006年08月12日 20点08分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