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法
高澄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7
子惠 楼主
主要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法种类和使用的朝代以及时间
2011年09月19日 02点09分 1
level 7
子惠 楼主
(二)南北朝时期的历法
南北朝时期编制的历法总共有二十多家,南朝刘宋最初用永初历,永初历是泰始历的改名;元嘉二十二年(445年)改用元嘉历【1】,后来虽然也有制造新历,但都没有施行。南齐袭用元嘉历,改为建元历,梁初亦用元嘉历,到天监九年(510年)正月改用大明历【2】;大同十年(544年)造大同历,但未施行【3】。陈朝沿用大明历。
南朝虽有五历【4】,而实际创新的只有元嘉历和大明历。
北朝北魏初用景初历,平北凉后改用玄始历,之后议论改历很多,造有五寅元历【5】、神龟历【6】、正光历【7】等,唯有正光历颁行使用。实际上正光历即神龟历,前后共用了43年【8】。东魏初用正光历,兴和二年(540年)改用兴和历:另有九宫行基历未施行【9】。北齐文宣帝即位的天保元年(560年)仍用兴和历,翌年改用天保历【10】,另外还有灵宪历、甲寅历、孝孙历和孟宾历,均未使用。【11】北周初用北魏的正光历,天和元年(566年)改用天和历,大象元年(579年)改用大象历。【12】
北朝十二历,颁行的只有五历。
南北朝历法比较,北朝历家因受五行说和谶纬说的影响,不如何承天、祖冲之以实测为基础的精密;两朝历法以元嘉历和大明历最善。
【1】《宋书-志》—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私撰新法,元嘉二十年上表。元嘉二十二年,有司奏普用《元嘉历》,诏可。
【2】大明历也称“甲子元历”。梁武帝天监三年(504年)诏命定历,员外散骑侍郎祖暅奏称其父祖冲之的大明历符合天象:天监八年再度上奏,遂诏命与元嘉历比较疏密,结果从天监九年正月起施行大明历。
【3】太史令虞邝作大同历,承何承天法,用定朔,因侯景之乱而未实施。
【4】朱文鑫《历法通志》称南朝有六历,把何承天《元嘉历表》所称“臣忘舅徐广素善其事,撰《既往七曜历》”作为一历,陈遵妫认为《既往七曜历》是四十多年的观测记录而不是历法。
【5】崔浩造五寅元历,未施行而被诛,其法不详。
【6】崔光综合张洪、张龙祥、李业兴、卢道虔、卫洪显、胡荣、统道融、樊仲遵、张仲预九家历造成神龟历,神龟初年(518年)上表,呈请颁行。
【7】根据正光三年十一月丙午诏敕文,正光历是“九家共修”之法,因为认为它与崔光呈请颁行的神龟历是同一个历法。
【8】正光四年(523年)施行到北魏亡止共12年。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东魏仍使用到兴和元年(539年)西魏也使用到亡止,共23年。北周取代西魏之后也用它,《隋书.律历志》“西魏入关,尚行李业兴正光历法。至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年)始召有司造周历。”当时明克让、庾季才等采纳祖暅之的旧议,通简南北法术,后渐知其误,“故周、齐并时,而历差一日”。如果这周历的施行年代为武成元年,则正光历在北周只用了二年,从北魏算起,共用36年。
因明克让的方法亡佚,武成元年以后也按正光历推算,汪曰桢以正光历施行期间到北周使用到天和历为止,共计43年。
【9】兴和元年李业兴修兴和历,从兴和二年用到东魏亡,共11年。武定五年(547年)李业兴又造九宫行基历,未施行而东魏亡。
【10】《隋书-律历志》后齐文宣受禅,命散骑侍郎宋景业叶图谶,造《天保历》。景业奏:依《握诚图》及《元命包》,言齐受录之期,当魏终之纪,得乘三十五以为蔀,应六百七十六以为章。」文宣大悦,乃施用之。
【11】灵宪历、甲寅历、孝孙历和孟宾历的作者们预测日食,(时辰)都不中,争论未定而北齐已亡。“六月戊申朔,太阳亏,刘孝孙言食于卯时,张孟宾言食于甲时,郑元伟、董峻言食于辰时,宋景业言食于巳时。至日食,乃于卯甲之间,其言皆不能中。争论未定,遂属国亡。”(《隋书-律历志》)
【12】《天和历》甄鸾所著,宣政元年的翌年改年号为大象,太史上士马显等上《丙寅元历》,即大象历。

2011年09月19日 02点09分 3
level 7
子惠 楼主
呃……即将旅行,星期六晚上才能回来……不能及时回帖了……
[88]
2011年09月19日 02点09分 4
level 9
这么爽啊,去旅游啦。
2011年09月19日 05点09分 5
level 15
【9】兴和元年李业兴修兴和历,从兴和二年用到东魏亡,共11年。武定五年(547年)李业兴又造九宫行基历,未施行而东魏亡。
----------------------------------
这个李兴业,先是得罪了洋洋的老师,后是算卦得罪了衙内,衙内死前一个月,把他扔到晋阳的大牢里饿杀了。
2011年09月19日 06点09分 6
level 1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011年09月19日 09点09分 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