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惊心〗只论史实,关于四四即位的正统性
步步电视剧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7
琳萧梦雨 楼主
这几天翻看了《雍正王朝》虽说以前看过.但如今再看,却是另外有一番味道许多以前体会不到的东西现在也多少感受到了一些.史书关于雍正的评判最大的焦点莫过于雍正是否弑父夺位其他的史料未曾深究,自己感叹才疏学浅仅以二月河先生的作品为本,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从整个历史的大环境来说在开始就讲到,康熙晚年,国库空虚大家都明白,没钱谈什么都没用国库空虚,就没法支持西北打仗就无法振救天灾受害的灾民人民没饭吃,天王老子都是假的,势必造反仅仅这两点,就充分说明了内忧外患的境地,加上康熙极爱护自己的名声.明知道吏治腐败急需改革国库空虚需要改革,改革则势必动干戈,却不愿担下个杀功臣的骂名或许也因为年龄大了,没了年轻的锐气.
在作品的前半部,讲到追比国库欠款的时候康熙对雍正说,你要做一个孤臣.于是把雍正推到了一个水深火热的环境中去.回顾整部作品,这里就留下了一个伏笔,如果要做到整顿吏治、施行新政就是要大大地得罪人,甚至是得罪天下所有人因此选择一个敢得罪人、能得罪人、得罪人之后.还能有效果的接班人顺便担起历史的骂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这一点来说,雍正无疑是一个上佳的人选同时,康熙在这里还阴了雍正一手.那就是让他真正做一个孤臣,净干些得罪人的事情.自然也就没有了所谓的朋党也确保了雍正整顿吏治、施行新政的决心.反正都没人站在自己一边了,杀人是骂,不杀人也是骂横竖是受气,何不来个干脆点的,有点破罐子破摔的耍赖劲.
也有人评价说,跟弘历有关我觉得可能有点关系,但是康熙晚年弘历毕竟还小那么些传奇故事,有多少真的也难说康熙选个继位人都要看几十年难道几年里面就选了个小娃娃当未来接班人?
2011年09月15日 07点09分 1
level 9
乾隆原因系冯尔康教授观点。有学者就此进行反驳,故此点争议大,各人认为这点不合适。
2011年09月15日 07点09分 3
level 7
琳萧梦雨 楼主
从上面的判断来说,康熙是选定了雍正因此,有以下的情况:
1. 如果大将军王早早打了胜仗回来.
康熙能够解除他的兵权,日后还能有所安排,但携带着打大胜仗的战功和威名,必定要有所赏赐,金银财宝土地什么的倒无所谓.如果是赏赐了亲王的爵位,老十四地位就更高了,在朝野当中自然一呼百应,康熙就不好做了。再加上八爷党们要是搞出点什么来,局势就更混乱。但是西北的局势应该没那么简单,因此康熙也料定了这场胜仗没那么快就到。同时雍正也在做着相应的准备,年羹尧的粮草并没有很及时地供应,就是在等时机。
2. 如果大将军王打了胜仗回来,康熙这个时候game over 。那么,当皇帝的很可能就是老十四了
3. 如果大将军王还没打完胜仗,甚至输了,康熙就走了。这个时候即便雍正上了位,估计人家大将军王也没心思打仗了,这国家还在不在就难说了
4. 如果大将军王即将打胜仗或者刚打完胜仗,康熙升天。那么大将军王肯定要飞快赶回来,不带着大军;即便想带大军,粮草在年羹尧那呢,走不了几步就得停下。在那个时代消息不发达,又没有飞机的。等到大将军王回来,雍正能够有时间做好准备。
所以,个人认为,当初老四封锁消息,不是像桐大说的,在制作遗诏,或者什么篡改。如果,当时的年代和技术下,真能那么容易制作出遗诏和篡改的了,那不,人人都是皇帝了。那,还争那么辛苦干嘛?直接造遗诏就好了啊!简单又方便。所以,我觉得遗诏应该有着特殊的材质或者笔迹,反正类似于现在我们的防伪技术一样的,应该没那么异想天开,改的了的。至于说什么篡改遗诏的,除非是整份都改了。要不然什么在“十四”的“十”上做文章是行不通的,难道有人会傻到看不出来?更何况难道只写个传位给第几子不写名字的?而且遗诏肯定还有满文版本的,满文弯弯曲曲的没那么好改。
(⊙o⊙)…跑题了,回来。综合上面4种情况,只有第一跟第四可取。第一种情况,在雍正的干扰下没有实现。也就是只能在第四种情况下,这场游戏康熙跟雍正才能赢。历史的发展,也推出了历史的赢家。其实还在想一个问题,如果老四没能当上皇帝会是谁?老三那是不行的,一个文人,斗不过其他人其他人。刚才也都分析过了那么还有一个可能—— 十三子胤祥在后期,从宗人府出来后,十年的磨砺,当初那个冲动的十三爷,变得多厉害啊。综合各种条件,果敢硬朗孤臣忠心。如果雍正不能上位,那么或许康乾盛世就要改名,又有另一段故事了。
2011年09月15日 08点09分 6
level 7
琳萧梦雨 楼主
《步步》里关于雍正即位的事情,和桐大倒是有着不一样的看法,更赞成于大妈,隔壁剧里的其实更尊重史实。当然,只是各有见地,无论史书怎么写,我们也只是考究考究,发表个人意见而已,毕竟大家都不是什么推理家什么的,所以,不赞同的,欢迎提出史实依据,大家探讨下。[傻笑]

2011年09月15日 08点09分 8
level 7
雍正是清朝争议最大的皇帝,不过可以说的是他是上佳的皇帝人选,勤政、铁腕,他收拾了老子留下的烂摊子,为儿子留下了以后乾隆盛世的基础……
2011年09月15日 08点09分 10
level 7
琳萧梦雨 楼主
所以,从史实看,德妃是非常不喜欢老四的。原因估计各种吧,历史遗留下来的,总是点滴零星的只言片语了。但德妃也只是说,雍正即位,"实非梦之所期",这是什么意思?!不过是告诉众人说,这不是我所希望、期望的。
如果,真是雍正篡位,以历史资料,凭德妃对老四的态度,估计就要携众臣声讨逆子,以死相逼都不为过吧。
不过,根据一些看过的史实资料,现在举不出具体在哪里,那些话了。估计老四应该和德妃有过什么交易,就答应不跟十四争皇位之类的,结果可能后来食言,搞的德妃更不待见他,甚至,后来,不接受太后之封号吧!

2011年09月15日 08点09分 12
level 11
LZ
你不知道吗?
桐华是十四党的。
所以。。。弑父篡位、夺十四的地位出现在这里是很合乎情理的。
而咱们这些人。。。只能忍了呗。
2011年09月15日 08点09分 13
level 7
琳萧梦雨 楼主
感觉雍正就一辈子为别人活着,同时,忽然心疼起老大,老大一生也似乎……呜呜——感慨无限啊![狂哭]
2011年09月15日 08点09分 14
level 3
好贴~~~~~[Yeah]
不过书中是怎么写胤禛表明自己继承大统是名正言顺的呢??忘了。。。有谁来给回忆回忆?
宝日龙梅是大阿哥胤褆喜欢的。。。这是康熙王朝里的情节。。。历史上真有吗?我还以为是加工的呢
2011年09月15日 09点09分 17
level 6
老四应该是最和康熙心意的,即位应该没有问题,只是他实在太狠
2011年09月15日 09点09分 20
level 5
[顶]四爷
2011年09月15日 09点09分 21
level 3
对的对的,想起来了,想到若曦对十四说的话。。。就知道她真的愿意为四四做任何事
2011年09月15日 09点09分 22
level 1
[囧]二月河也是小说,你们真当历史了啊[汗]

2011年09月15日 09点09分 23
level 15
哎…步步里的四爷是篡位么…我怎么没注意到= =!

lz
既然说了只论史实,为什么还要以雍正王朝里的情节来解析呢?毕竟小说里虚构和改编的成分很大。
康熙末年十四当上大将军王,看起来是康熙中意于他的表现,可实际上这只是个空头衔,真正带兵打仗的不是他。而且十四在西北过得乐呵着呢,生活很不检点,据说还遭到过康熙的斥责。所以我认为康熙并没有把皇位传给他的意思,可能只是在历练他,又或者是为真正的皇位继承人扫清前路罢了。
我个人比较赞同正常即位和无诏夺位这两种说法。凭我对雍正性格的了解,我觉得他不太像篡位之君,当然这只是主观想法。也有可能是康熙死前并没有留下遗诏,雍正就先一步夺下皇位——换句话说,康熙并没有指明他心中的人选,所以这只能算“夺位”而非“篡位”(篡位需有明确的取代对象)。
2011年09月15日 09点09分 24
level 7
琳萧梦雨 楼主
我知道啊!没当历史呢!大学写论文的时候,翻到过类似的记载,认同他说的,不过我没看过二月河,只是翻资料的时候看到,认同这个观点,就拿出来用用。以前看过的,真要拿来对比,还真有点困难的!都很久以前的事了……老了,记性不好吧[瀑布汗~]

2011年09月15日 11点09分 25
level 7
琳萧梦雨 楼主
因为里面有引用别人的观点,当然要写清楚点啊!不过,写着写着也就混一起了!上班偷个空写的,有点论。也就想到了曾经写大学论文的时候用到过的一些史实,就搅和在一起用了,电视剧啊,看过的资料啊,什么的都有……唉。开始立标题的时候,是想着把以前的论文翻出来看看的,写的时候,才发现放在家里的笔记本里……所以,就更乱了……
将就着,也就说说而已。史实也是种记录,多也是只言片语的,用自己的话说来,也还是掺杂了很多主观色彩的
2011年09月15日 11点09分 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