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3
海豚119
楼主
到何时在何处,才能找到我亲爱的母亲 母亲母亲孤零零,像海角一盏孤灯 为了寻找晶晶,春夏秋冬黄昏黎明 这首由左宏元作曲、文奎作词的名歌,充分发挥了赚人热泪的特质,更让台湾民众为之疯狂,纷纷打探这个年轻女星的底细,更称誉邓丽君是“天才女歌手”,终于让邓丽君顺利地大红大紫,以不到十七岁的年龄就开始走红港台,开始她灿烂的歌唱生涯。 不过,在邓丽君逐渐开拓市场至海外,后又转往日本发展、接受日方的训练后,为了打入国际市场,跟上世界潮流,她就逐渐改掉这种模仿地方小调唱腔,改为自然腔调发音的唱法,并带动了国语歌坛的新唱腔。 多遇贵人相携, 邓丽君参加“群星会”走上明星之路, 创出初期“邓腔”音乐大市 1968年,由于歌艺备受肯定,邓丽君获邀在台湾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歌唱节目——“群星会”中表演,这也是邓丽君第一次上电视表演歌唱,当时她十五岁。 台湾电视公司的“群星会”是当时台湾惟一的歌唱节目,也是最受欢迎的电视歌唱节目,是台湾歌坛培养实力派歌星必登的圣坛,因此许多红遍东南亚与港台的歌星,都必须先在歌唱圈取得一定的成绩后,才能获邀上节目亮相。 虽然邓丽君首次登台时,也有几位新兴歌手与她一齐登场,因为过度紧张,小邓丽君第一次上台就忘了歌词,由于当年没有先录像后播出这回事,现场节目发生这等糗事,让制作人慎芝急得猛拍额头,不光荣的纪录让邓丽君被冷冻了好一段时间。 后来邓丽君的突出唱腔还是让她争取成为“群星会”节目的固定班底,这等于邓丽君的歌艺表现已被全台湾最权威的歌唱节目肯定,虽然她的年龄还小,但已经算是“硬底子”的红牌歌星了。 其实邓丽君当时与许多大明星同台相较下,显得稚气未脱,加上从不浓妆艳抹,与当时流行的造型风格背道而驰,反而凸显了她的年轻形象。在成人世界中,十五岁的邓丽君表现出超龄的歌艺,因此更让她在“群星会”中备受欢迎。 邓丽君在成名后,也一直抱持着感恩的心情,对待这些曾在她初期提拔她的恩人。例如一次“群星会”的制作人关华石与慎芝夫妇身体状况欠佳,又遇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邓丽君特地返台探视,安慰这些恩师。慎芝回忆,邓丽君当初以十五岁之稚龄获邀上“群星会”,起初不但电视台认为邓丽君年龄太小而反对,邓丽君的爸爸、妈妈、哥哥也都认为时机还不成熟而反对,但在慎芝与关华石的坚持下,终于给了邓丽君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至于邓丽君的嗜好,她则表示与其他少女一般,喜欢各种酸甜苦辣的零食。邓丽君也说,吃零食好像人生一样,应该要样样尝试,这样具有主见的态度,也成为邓丽君日后一贯的人生观。 在登上“群星会”之后,由于这个节目在台湾民众中享有的崇高地位,让这位“娃娃天后”备受欢迎之余也备感压力,而在第一次上“群星会”节目演唱时忘词,也成了邓丽君毕生中最难忘的事。 此时邓丽君在唱片方面的表现更是惊人。1968年底,由于唱片公司全力栽培她成为唱片明星,因此邓丽君虽然出道才两年不到,已经前后发行了八张唱片。几乎每两个月一张的速度,足以凸显她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全台湾的歌厅更是疯狂抢人,只希望她能首肯登台,同时流行音乐所谓的“邓腔”已经蔚为流行,邓丽君的装扮也成为一时少女的风尚。 1969年,邓丽君不过十六岁,但在歌唱生涯已经崭露头角,例如《一见你就笑》等歌曲,充分表现她的活泼、青春气质,备受各界欢迎。尤其《海韵》这首歌,邓丽君穿着南国的热带服装,披着长发,低声唱着: 女郎,你为什么独自徘徊在海滩 女郎,难道不怕大海就要起风浪 啊,不是海浪,是我美丽衣裳飘荡 纵然天边有黑雾,也要像那海鸥飞翔 女郎,我是多么希望围绕在你身旁 女郎,和你去看大海去看那风浪 邓丽君婉约青春的外貌、缭绕的歌声与飘逸的形象结合起来,成为华人文化圈中新一代的青春偶像,这让她在赴日之前,就顺利建立起“南方宝岛”青春女星的鲜明形象。 在精心设计下,邓丽君的演艺生涯更往多元化方向发展:她跃上大银幕,演出她的第一部电影《谢谢总经理》,也开始主持《每日一星》的电视节目。《谢谢总经理》更是宇宙唱片为庆祝邓丽君唱片销量屡创佳绩所开拍的影片,十六岁的邓丽君搭配起当时的青春男星杨洋,两人合作愉快,甚至一度传出绯闻。邓丽君在影片中不但演唱了多首歌曲,更随片南下造势,受到台湾南部民众疯狂的欢迎,让她感受到真正大明星的待遇。 1969年10月,台湾第二个无线电视台——“中国电视公司”推出的台湾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晶晶》正式出现在台湾民众眼前。这部具有指针性意义的戏剧主题曲,正是由邓丽君主唱。但邓丽君毕竟年纪轻,灌录这张唱片时,一开始竟然表错情,笑了出来,直到制作人向她解说,《晶晶》这部连续剧是强调一个年轻少女历尽艰辛寻找母亲的故事,让感情丰富的邓丽君霎时感同身受,她以一位少女的身份,把这首歌唱得悲戚感人。 情感的充分投入,加上动人的剧情,在电视这种强势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邓丽君的歌声立刻风靡台湾,大街小巷都被邓丽君的歌艺所感动,邓丽君又获得“天才女歌手”的封号。 在走红之后,却对邓丽君的居家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尤其当时芦洲还是个纯朴的农业小镇,却出了一个歌坛红星,在民风保守的当时,不但邻人开始指指点点,多种闲言闲语在背后流传,也有许多歌迷循线探访邓丽君的点点滴滴,让邓家饱受困扰。因此,在邓丽君退学并淡出芦洲的生活圈之后,为免同学友人与邻居的困扰,就很少再去找友人叙旧。随着邓家搬离芦洲,从此邓丽君就很少对外谈及她在芦洲生活的点点滴滴。可是邓丽君为了表示对芦洲小学的怀念,还是多次回到母校义演。 但据了解,邓丽君的许多童年好友一直在芦洲生活,邓丽君在成名后还是会私下回到老家探访朋友,并且她在感情生活上遭遇诸多波折后,更只有对成名前结交的老友诉说。 但因为树大招风,邓丽君旅居海外后,她就几乎不再参加过去芦洲小学的同学会了。如今,芦洲小学以及芦洲当地的文史工作室,则为了纪念邓丽君在此地的成长经历,搜集了许多邓丽君在学生时期的资料、照片与各项唱片记录,也吸引相当多来自日本、香港的邓丽君迷前往“朝圣”。
2005年03月18日 04点03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