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看电影 我要天天顶
饶阳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7
714148484 楼主
2011年07月28日 13点07分 1
level 9
饶阳看电影多钱?
2011年07月28日 13点07分 2
level 7
714148484 楼主
小时候看过一个电影 金镖黄天霸 黄天霸本是一个行侠仗义的大侠 因为投靠了官府 变成了一个弑兄屠嫂的恶魔 好端端的一个人为什么一进官府就变成了恶魔呢?这是为什么呢?
2011年07月28日 23点07分 5
level 7
714148484 楼主
影片最后旁白:“这只清廷的鹰犬,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2011年07月28日 23点07分 7
level 7
714148484 楼主

2011年07月31日 12点07分 8
level 7
714148484 楼主
甄子丹还能撑多久?
一个演员,如果你很难说他不好,却又很难去称赞他,那他最终将会走向平庸,这是在说甄子丹吗?我曾看到一篇影评,对《关云长》的表演艺术做出的评价:“给人的感觉是,姜文在表演莎士比亚戏剧,甄子丹在打古墓丽影式的通关游戏。公允地说,给这片子打三星半,其中有三颗星是给姜文的。”(《环球银幕》主编宋少锋影评)这是很严厉地批评,他基本否定了甄子丹作为一个电影演员的艺术价值。
那么这个评价公允吗?其实这个片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关云长的气场都应该盖过曹操,两个人物的表演反差如此之大,跟甄子丹表演功力的缺失是有关系的,对人物的理解也没有做足功课。他们不是声称要把关云长拉下神坛,走进人间吗?神化是没有了,凛然正气变成了婆婆妈妈,以为和老人搭个讪,聊聊天,和美女在感情上扯一扯,就是生活化真实的人了,这种理解也太过肤浅。特别是甄子丹僵化的,缺乏感情色彩的表演,好像一个只会动拳脚的玩偶,更别提激动人心了。动作戏更是陷入纯技术化路数,拘泥于甄子丹过去那一套成功模式,感觉大同小异,关云长本是军事将领,过五关斩六将也是战争行为,但为了成全这位功夫高手,更方便施展甄氏拳脚功夫,不惜把战神弱化成为江湖义士,他们不是让演员去塑造人物,而是为了贴近明星形象去改变甚至牺牲人物形象,关云长是家喻户晓的英雄,甄子丹并非适合的人选,如此生拉硬扯,观众不接受,也会败坏明星的声誉。
甄子丹曾经辉煌过,特别是他作为功夫演员,从《铁马骝》到《杀破狼》乃至《十月围城》都有不俗的表演,他善于把西方拳术与东方武功结合起来,其刚猛凌厉的拳脚功夫得到观众的认可,也确有一批粉丝拥趸,然而他却被过度使用,近两年从《十月围城》开始,《叶问》《锦衣卫》《精武风云 陈真》《关云长》《武侠》《大闹天宫》《卫斯理》《急先锋》《最强囍事》等等,只在2011年就同时开拍6部电影,而且都是分量很重的大片,其实从《锦衣卫》开始就不断有负面评价,《精武风云》的平庸表现,更显疲态,甄子丹不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看他的电影十几部串起来,就好比豆荚里的豆子,一个样,最终要引起人们的厌倦。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独创性,新颖性是电影艺术的审美特点之一,保持新鲜度是评判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当然人的审美心理有一种惯性,这便产生电影的类型化,明星制和偶像崇拜也是基于这种心理诉求,但这要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因为人的主要审美心理是求异性,即便对偶像明星,人们也希望看到他新奇、特别、与众不同的一面,每次看后都能令人耳目一新,这才会产生永久的艺术魅力,获得一种自然、流畅而富有动力的审美体验。
从这一点甄子丹显然不如李连杰和成龙,李连杰从《少林寺》出道开始,塑造了一批鲜活的艺术形象,黄飞鸿、方世玉、霍元甲......,乃至在好莱坞出演的诸多反面形象,狼犬之类,每个都是个性化十足,鲜明而有特点,表演功力十分厚实,成龙则具有演员特质,面部肌肉松弛,他所创造的亦庄亦谐的表演特点,被世界所接受,而且几乎每部电影都保持一定的新鲜度,用“生动的、精妙的、新颖的”去评判成龙的角色塑造一点不过分。而甄子丹招牌式的面部表情,显得僵硬而苍白,他演的陈真甚至还不如梁小龙来得有个性。所以甄子丹容易造成审美疲劳也就见怪不怪了。
香港导演何以如此青睐甄子丹,一些八卦传闻就不提了,但是为追求一种明星效应,保证票房收益却是他们的初衷。其实他们高估了甄子丹的能量,也低估了内地观众的欣赏需求,由于甄子丹出演的电影太过平庸肤浅,产生不了轰动效应,虽然大多数片子票房都过亿,但要知道这些电影的投资也都大多数过亿,有些甚至超过2亿,所以甄子丹的电影大多数最终落得个赔本赚吆喝。就拿正上映的《武侠》来说,该片投资1亿多,票房达到3亿才能勉强保本,从目前情况来看,能超过1.5亿已经不错了,这片子巨亏无疑。《北京晨报》发文指斥《武侠》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典型代表”,并披露该片在戛纳放映时就多有负面评价,很多国内观众看后都大呼上当。真正引起轰动效应的还是《让子弹飞》《唐山大地震》这些有艺术潜质的电影,甚至《非诚勿扰》这样的片子票房都接近4亿,真应该引起那些电影投资人深思了。
最近甄子丹还在招摇,高调接片,他近日在香港接受媒体采访时曝出自己的下部电影是将与张柏芝合作的《夫妻杀手》,片酬竟然是3000万,又一位敢跳楼的,投资人真的疯了,我们围观,真的想看看,甄子丹到底还能撑多久。

2011年07月31日 12点07分 9
level 7
714148484 楼主
《海洋》:美得令人窒息的自然纪录片
导演:雅克·贝汉 雅克·克鲁奥德
《海洋》是享誉世界影坛的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继《微观世界》《喜马拉雅》、《迁徙的鸟》等轰动全球的自然纪录片后又一部倾情力作。和《迁徙的鸟》一样,这是一部美得动人心魄,美得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记录电影。晴空万里之下的碧波浩渺,阴云密布之下的浊浪滔天,天海之际,世界之边,导演深情的目光化作唯美的镜头,投向了广袤无垠的大海。
《海洋》用了两年筹备,四年拍摄,一年做后期,耗资近5000万英镑。摄制组转战全球50多个拍摄地,到过加拉帕戈斯群岛、哥斯达黎加群岛、东非沿岸海域,总共拍摄了80多种鱼类、海豚、鲸、海龟以及鸟类。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制作态度才打造出了《海洋》这部堪称完美的生态纪录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公映的版本中,《海洋》配音解说的是的姜文,姜文“霸气外露”的低沉嗓音碰撞一幅幅美得令人窒息的画面,效果令人期待。

2011年08月01日 02点08分 14
level 7
额也看过黄天霸那部电影,确实是一部令人纠结的片子
2011年08月01日 05点08分 15
level 7
714148484 楼主



2011年08月01日 09点08分 16
level 7
714148484 楼主
视频:《海洋》姜文配音版预告


2011年08月02日 07点08分 18
level 7
714148484 楼主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高清预告片


2011年08月02日 07点08分 19
level 7
714148484 楼主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县里的电影院已经快要经营不下去了,有一天他们到学校里去撒传单,宣传一部电影《中俄列车大劫案》,评传单半票,五块钱。我跟爹妈央给了半天才要出5块钱,来到电影院 人还是不算少 电影已经没什么印象了 只记得 一群中国人操着不太地道的俄国话 做着生意 还有一个女的 洗玩澡 刚出来 就被一群坏人 给强奸了 具体什么情节 让大家与我再重温一下那少年时的回忆吧
片 名:中俄列车大劫案
导 演:麦当杰 编 剧:艾安军 主 演:吕良伟周弘张惠中张双力 摄影 Cinematography:赵镭Lei Zhao上 映:1995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彩色 类 型:剧情片

2011年08月02日 07点08分 20
level 7
714148484 楼主
电影《中俄列车大劫案》;〔峨影1995年出品〕


2011年08月02日 07点08分 21
level 7
714148484 楼主
还记得1996年的时候第一次听说有一种能用碟看电影的机子 名叫LD 又被称为镭射影碟机 是一种与现在的光盘完全不同的东西 他比现在的光盘要大一圈 而且使用的是模拟信号而非数字信号 当时价格相当昂贵 不是一般家庭能消费得起的 我也只是听说 而没见过真容
2011年08月03日 08点08分 23
level 7
714148484 楼主
你知道吗 世界上的第一台VCD可是咱中国研究生产的 请看介绍
20世纪90年代初,广东江门“万燕”研发生产出世界第一台家庭VCD, 开创了世界VCD先河。但仅仅2年,拥有这项领先技术的万燕却最终淹没于同行业的 激烈竞争中—— 提起VCD,提起万燕,就不能不提姜万勐、孙燕生这两人。1993年9月,他们将 MPEG(图象解压缩)技术应用到音像视听产品上,研制成功一种全新物美价廉的视 听产品,这就是世界第一台VCD。 “万燕”让中国百姓认识了VCD,并开创了世界的VCD行业。 但令姜万勐没想到的是,只几年时间VCD便在中国迅速崛起,并风靡全球,成 为一个年销售收入达100多亿元的大产业。就连电子工业发达的日本、美国都要参 照他研制的万燕VCD来生产。 从1996年开始,中国的VCD市场每年以数倍的速度增长,销量从1995年的60万 台猛增至1996年600多万台,1997年销售达到1000万台。只用了短短5年,VCD影碟 机累计销售已有5000万台,并催生了爱多、步步高、新科等国内响当当的品牌。但 “万燕”却在这个产业中,从“先驱”成为“先烈”,其市场份额从100%跌到2%。 万燕缘何被技术创新绊住了脚 谈起失败的原因,万燕公司董事长冯一丹痛心地说,在技术上,“万燕”发明 了VCD机,却没有申请专利,上市后被国内外的公司纷纷仿制,这些厂家以较少投 入进入VCD 行业,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市场开发。而“万燕”面对群起的竞争对手 ,却没有保护自己的盾牌。在资金上,“万燕”在前期研究开发的投入是1600万美 元,当时,中国老百姓对VCD的认识几乎为零,为开发市场,“万燕”又投入了20 00万元,由于前期投入太多,“万燕”已难堪重负。资金的短缺使得“万燕”寸步 难行;在市场开发上,“万燕”起步阶段,对市场营销经验不足,没有重视产品的 市场运作。资金主要沉淀于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阶段,与“爱多”等品牌花巨资投 放广告制造声势相比,“万燕”的市场营销显得力不从心,未成声势,市场份额被 蚕食殆尽,最后落得为他人作嫁衣裳。 “万燕”从市场上销声匿迹后,整个VCD行业风云变幻,各大厂家不断推出附 加新技术的VCD产品,到1999年,在激烈竞争中,不少知名企业陷入困境,“小霸 王”倒闭,“爱多”严重亏损,整个行业面临转型。DVD产品开始取代VCD。 东山再起 打出DVD这张王牌 在历经多种挫折后,“万燕”人卧薪尝胆,寻找时机,立志东山再起。1998年 ,广东亿安集团与安徽万燕电子公司达成转让协议,“万燕”实现北燕南飞,落户 江门,成为广东万燕集团。去年,香港景发集团又与广东万燕达成全面合作协议, 成立江门锐能万燕电子产品公司,万燕进入锐能万燕时代。据介绍,锐能万燕已成 为一家集数码科技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企业,年生产能力达300万台,万燕影碟机销量去年全国排名第12位。三年内力争打入国内DVD三强,最终目标是成为中国数码产业的“航空母舰”。 面对DVD替代VCD的市场契机,“万燕”厚积薄发,利用自己多年来的技术研发优势,庞大的资金支持,再创辉煌。冯一丹董事长说,万燕生产的DVD再也不会重蹈VCD的覆辙,我们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从抓好企业的管理入手,走“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两头并重的发展模式,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性能先进的数码产品,以不同的产品抢占市场。在问及目前国外6C厂家对中国DVD产品的联手夹击时,冯董事长并未显出太多的担心,他说,万燕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有独到优势,新一代影碟机九个月销售30万台,返修率不到1%,很有竞争优势。我们出口产品的布局也调整在印度、俄罗斯等国,不会受太大影响。 点评:企业别成为技术创新的“牺牲品” 万燕为什么不仅没有从技术创新中获益,却成为技术创新的“牺牲品”呢? 分析一下技术和市场上的开拓者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有效地保护自己并从新技术和新产品中获益,同时不给追随者模仿自己的机会,从而使技术创新能够保持更长的时间,这显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国内一位著名经济学专家认为,开拓者的优势地位是否持久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技术创新的来源:技术领先的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新技术是企业内部开发的,还是源于企业外部。如果是前者,开拓者的优势地位可以维持较长时间;如果是后者,维持技术领先会较为困难。 技术开发费用相对于企业销售额的比例:市场份额大的企业与市场份额小的企业相比,前者的研究和开发成本相对较低。 相关工艺技能:开拓者如果拥有独特的工艺技能、科学的管理、富于创新精神的科研人员,则有可能长期维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技术传播的速度:如果追随者可以轻易地得到开拓者开发的技术,就像VCD技术迅速被模仿那样,开拓者的技术创新努力就会“竹篮子打水一场空”。防止技术创新迅速传播的手段包括:严格的保密制度、申请专利、阻止外人随意进入企业参观、自行开发生产设备、留住骨干技术人员。
2011年08月03日 08点08分 24
level 7
714148484 楼主
小时候村里 学校里 放 地雷战 地道战 每有放映 必追看 为八路军的英勇而自豪 为日本鬼子的失败而高兴 现在长大了 接触的历史真相多了 再看这样的电影 觉得很讽刺 既然日本鬼子那么废物 那我们死那么多人 岂不是很冤 摆几个土地雷 挖几条地道 多几个李向阳 日本鬼子能在中国待8年岂不是奇迹 八年抗战的艰苦被这种夸张的影视作品糟蹋的简单之极 国军的抗战功绩至今仍被隐瞒 让我们老百姓世世代代觉得日本鬼子就是八路军 新四军打败的 根本没国军的事 国军全投降当了鬼子的走狗 历史真的是这样吗?你信吗?反正我不信!!!!!!!!
2011年08月04日 03点08分 2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