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五个动画产业基地 电视动画产量为零
杰克萨利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8
用行政手段驱逐日本动漫后,支持国货的现实结果如何呢?
2011年07月07日 21点07分 1
level 8
制作产量大缩水:谁来救救委屈的电视动画?
来源:搜狐娱乐 发布时间:2011-04-12 11:53
国家广电总局近日公布了2010年度全国电视动画片制作发行情况,全国23个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自主制作完成国产动画片269部,但是也有包括中影集团、上海美影厂在内的5个动画基地的电视动画片产量为零。
首先应该感谢《北京青年报》的记者,把国内五个动漫产业基地去年电视动画产量为0的新闻素材挖掘了出来,让我们对国内动漫产业基地的运营现状和由此体现出的我国动漫产业的问题,都能有一个窥探的突破口。
其实,如果你真在动画圈,就不会对这件事产生出像北青记者那样的奇怪感。因为某个动画基地的电视动画片产量为零,这非常正常啊!
一来,现在国内的动漫基地极其多——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各自分别授权了32家、5家和13家动漫产业基地,平均每个省的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数量超过一个——这么多动漫基地不可能都有上佳的业绩,从运营维护水平到领导重视态度定然是参差不齐。就好比一个班上不可能都是好学生,有那么三五个表现差的,有什么不正常么?
二来,现在做电视动画片很难赚钱,电视台收购价格低,衍生品市场受到盗版冲击,因此除了极个别的案例以外,几乎是做一部赔一部。那么动画公司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什么还要做电视动画呢?某个基地的电视动画产量为零,或许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一种表现呢。
再者,像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这样的企业是做动画出身,当初被授牌动画产业基地还算可以理解。目前很多动漫基地当初其实没有任何做动画的基础,甚至没有任何做动画的意愿,完全是“被基地”,随后就去拉动房地产的GDP增长了。这样的基地电视动画片产量为零,值得大惊小怪么?
其实,表面上是北青记者少见多怪,实际则是在动画圈的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2011年07月07日 21点07分 3
level 8
如果说十五个水桶必然七上八下、有高有低的话,那么当初为什么要弄这么多水桶呢?我们知道动画强国日本,只有东京地区有明显的动漫企业聚集现象,还只是在杉并和练马两个区域。中国的地幅虽然远远大于日本,但是在动漫资源上却远不及日本,而我们却搞了将近50个动漫基地,那么试问有几个能真正达到基地应该起到的行业聚集效用呢?
另外一个必须提起注意的思考角度是,衡量一个基地是否优秀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是电视动画产量的高低么?如果我们觉得一个动漫基地电视动画的年产量是零,这不正常;那么一个动漫基地电视动画年产量达到3万多分钟,已接近日本动画片全年的生产量,这难道正常么?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的客座教授凯文·盖格就专门针对这一现象发表过评论。他说:“中国的动画公司总是告诉我说他们已经制作了多少分钟的动画,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强调这个,在迪斯尼、皮克斯,你拿出一部叫得响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谁也不会去‘数分钟’。中国的动画电影人应该踏踏实实地做实事,而不是去做‘数分钟’之类的浮华之事。”我想衡量一个基地是否成功的标准绝不是它做了多少片子,而是它做了多少好片子,它的片子卖了多少钱。
我们总说中国动画行业现在有些浮躁,而行业的浮躁实际是来自于政府的浮躁。是政府相关部门在短短五年间把我国动漫基地的数量从9个增加到50个,也是某些部委在一贯地使用产量来作为衡量自己支持动漫产业业绩的核心指标。所以到了今天,曾经被政府一纸文件批复的动漫产业基地电视动画年产量为零的时候,基地本身固然有责任,批复它们的政府我想也是难辞其咎的。这绝不是将这些基地撤牌就可以简单卸责的事。因为,根本问题不改善,年产量为零或者接近零的动漫基地仍然会此起彼伏。
2011年07月07日 21点07分 4
level 8
上面是引用两个文章。
只是说明一下现状,我朝尤其喜欢装点门面,里面都是败絮无所谓,只要那张脸还光鲜就行!
跟你妹的韩国整容运动似的,真是在天朝大地上风起云涌。这些假招子,除了骗自己谁也骗不了!就如同中国足协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构成了中国行政体制二十年之乱象!

2011年07月07日 21点07分 5
level 8
喜洋洋当然有政策扶持啦,日本动漫不论什么年龄段都不让在黄金时段放,到后来就根本不让放了,电视上只有喜洋洋,小孩子从小就只能看它,没有其他的选择。。。
当然,从低幼年龄段的动画角度讲,喜洋洋是做成规模的了,周边产品的开发也是学的蛮像的,现在还出口呢。。。
现在的问题是,我朝从来就是把动画当作小孩子玩意的,甚至当成灌输工具的。所以从根上,就不可能像美日那样去发展。更别提行政体制、官僚政绩问题了!

2011年07月07日 23点07分 6
level 8
补充一下,其实有《海绵宝宝》和喜洋洋竞争。。。不过好像也形不成竞争关系的
[抖胸]
2011年07月07日 23点07分 7
level 8
这种缺乏竞争下的产物,应该放到真正的市场里去检验,我指的不是国内市场,因为有一大批小孩子已经从小被喜脑了,这部分用户群是固定的了。我说的是国际市场,平等的竞争,让用户自己选择吧。
这两年的几个国产动画长片除了肥羊之外好像都不咋滴,连徐克的CG大片在美国放映时也被从影评到小孩观众给批的体无完肤了。。。

2011年07月07日 23点07分 8
level 8
2011年07月08日 00点07分 13
level 8
我就问一句话:
如果不用国家行政干预剔除日本动漫等竞争对手,不能独占电视荧屏,《喜羊羊》的“成功”能否复制?
我问的不是喜洋洋会怎样,我问的是它的“成功”模式能否复制?如果不能,那这个行政保护对动漫产业优化调整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
2011年07月08日 00点07分 14
level 8
我朝已经在加入WTO后有了很长一段时期的过渡期了,可都干了什么呢?产业改革了吗?劳动密集型的整改是近期的事情了,出口导向型经济改了吗?好像这些年的过渡期,我朝没有用行政手段完成转型嘛[抛媚眼]

2011年07月08日 01点07分 16
level 8
·动画片引进大事记
1981年
我国引进的第一部动画片就是《铁臂阿童木》,自此,日本动画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至今,许多动画界人士在谈论进口动画经典作品时,仍是“言必称阿童木”。
随着《铁臂阿童木》的进入, 大量各国系列动画蜂拥而至。
1986年
随着日本动画片《花仙子》的引进,中央台对进口动画片的垄断开始被打破,《花仙子》也随之成为那个时代重播次数最多的动画片。中国观众开始看到来自更多国家、有着更多文化背景的动画片。
1994年
中央电视台把动画片全都归到《动画城》节目里,起用了自己的卡通主持人——小鹿姐姐、张静姐姐。随后,节目中开播国内首档介绍国外动画资讯类版块。
2000年
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一项政策,电视台引进动画片必须得到审批,同时各个电视台播出动画片必须有比例限制。此前,电视台的动画节目基本上被日本动画片垄断。
2004年
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对播出动画片的频道中国产动画片与引进动画片的播出比例作了要求,提出国产动画片每季度播出数量不少于60%。自此,荧屏播放进口动画片的数量大幅减少。
2005年
在杭州举行的全国影视动画工作会议上传出,国家广电总局《关于促进我国动画创作发展的具体措施》即将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今后各频道的黄金时段(17点至21点)将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

2011年07月08日 19点07分 1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