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4
直到昨晚才看了34中字,有一处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主编怀着一颗悲悯之心那样恳切地请求锦兰为自己严重的过错去向晶苑道歉,并清楚地讲明了自己的立场:之所以没有把她的恶行公之于众是不想令她在众人面前蒙羞并避免令社长感到难堪,可是,即便如此,锦兰却毫无羞耻与悔过之心地拒绝了。看到这里,完全理解了长时间以来锦兰痛苦的根本要因。除去固有的怨天尤人、贪婪与善妒,锦兰始终顽固踯躅于无尽的黑暗之中。虽说她活得痛苦,但回望之前的剧情会发现,一直以来锦兰身边其实是萦绕着很多爱意、关怀甚至包容的:1.最初她绝情地抛开养育了自己28年的家庭,身患眼疾面临失明危险的养母虽然极度伤心但还是很快便理解了她;2.性格直率的大姐小妹对她的决绝离去心有怨念但在后来的相处中也还是包容了她并待她友好如常;3.大范的真爱被她那样势利的拒绝却仍然能平和淡然地待她;4.富足的亲生父母顾念到她之前所受的辛苦更是完全满足她的一切需求,锦衣玉食豪车名包伺候着,还破例空降到了出版社;5.晶苑更是在她的步步紧逼虎视眈眈之下将一切还给了她,并对她一次次的恶意的陷害与攻击尽可能给予了最大程度的理解与包容;6.主编也是一样,凭借智慧一次次查明真相的主编却从未声张,以善良和宽容维护着她的自尊。所有这一切就如同《圣经》的《约翰福音》中说到: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这里的光当然是指神爱世人的仁慈之光,但放到剧中来说,我认为,锦兰周围所有的人们,他们的爱意、善良、忍让、宽厚与包容本是令她摆脱内心苦痛与煎熬的温暖之光,也是令她走出内心无尽黑暗的希望之光,但却被她一次次地拒绝,最终她自己在愈来愈深的黑暗之中背负更多的苦痛,实在令人唏嘘。
2011年06月12日 09点0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