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3
婧文
楼主
1 [报道〕877校友邓中翰回母校讲述学习生涯 http://alumni.ustc.edu.cn/view_notice.php?msg_id=1851 877校友邓中翰回母校讲述学习生涯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求学还是创业,科大和科大人教会我的‘自信’、‘自强’、‘自尊’和‘独立’,始终激励着我去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挑战一次又一次新的高度,实现一次又一次超越,它已成为我人生的一部分,是我事业成功的重要精神力量!” 6月2日晚,专程前往参加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0周年校庆新闻发布会的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做客中国科大论坛,以《创新报国》为题,真情回顾他的学习生涯。 一封长达8页纸的来信 1987年,邓中翰以优异的成绩从江苏南京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科大独有的校园氛围,成为我独立为自己的人生做决策的重要推动。我身边的很多同学都能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着对学习饱满的热情和自信,让我深受鼓舞”,“我看到同学们身上有着一种气,那就是‘自信’、‘自尊’和‘自爱’。科大的精神就从这些十八九岁的学生中散发出来,逐渐发展到一种宿舍文化、班级文化,乃至校园文化。” 这种“自信”、“自尊”和“自爱”开始让邓中翰沉醉于探求知识的过程。大二上学期,他就给当时电磁学的任课老师胡友秋写了一封8张纸的信,推导了《Berkeley 物理教程》所没有涉及的离子流二级现象,并且提出5种实验方法,同时请求能够跟胡老师做科研。这是胡友秋老师第一次收到一个本科生如此厚重的信。他虽然不能给这种推导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还是把邓中翰叫到家里,对他的做法给与充分的鼓励。“他还希望我能够在二年级很好地学习基础知识,注意和老师、同学间的合作,又把我推荐给系里的黄培华老师。” “科大的老师对学生总是特别爱护,对学生求知欲的诉求总能够给予充分的认可和鼓励,让我非常感动和受鼓舞。” 最苦的冬天 三年级时,邓中翰找到了黄培华老师,要求进入他的课题组做研究。“当时,黄老师的课题组都是研究生,对一个本科生这样的请求觉得很吃惊,但他没有拒绝。那时正值学期末,快要放寒假了,他就拿出一些英文资料,让我在读完他的这些课题资料后,再确认自己是否真的感兴趣。”于是,那个寒假,邓中翰没有回老家南京过春节。 一个冬天过后,邓中翰读完了这些资料,当他开学后把那些想法告诉黄老师的时候,黄老师非常感动。 那是邓中翰记忆中过得最苦的一个冬天。“但是,我的求知欲和努力最终得到了肯定和认可。黄老师接收了我,让我终于能够如愿以偿地像研究生一样走进一个课题组,承担一个课题的工作,有条件去为自己的想法奋斗了,我非常激动。” 在那个最苦的冬天里,他第一次独立为自己的想法付出努力,并且为这种努力感到兴奋。邓中翰说,这种努力和求知欲是一种自信的反映,也是他在科大得到的最宝贵的财富。 最有成就的夏天 “第二个学期末,我在黄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很多人都认为非常前端性的科研工作。我开始尝试用量子物理的理论来解释地质问题,利用刚学的量子力学和能级运算方式,对宇宙射线在晶核里产生的缺陷进行计算分析。” “那个时候,学生在课余下海经商的有很多,但科大有另外一种氛围,让我能够沉下心来做科研。”整个暑假,邓中翰都呆在学校,做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获取了一些实验结果,推翻了一些国外的实验方法和解释,形成他自己的整套理论体系。“我怀揣着一个年轻人、科大人的自信,向《中国科学通报》投了第一篇文章,还把文章翻译成了英文。没想到夏天过完之后,我就得到了《中国科学通报》录用这篇文章的通知书,这对我来说是天大的惊喜”。
2006年06月30日 02点06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