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2
11. 有关商朝甲骨文的叙述,正确者有: (A)铸在青铜器上 (B)记载盘庚迁殷以後的事较多 (C)大多是记事的,亦有占卜的纪录 (D)已进步到线条化和符号化,是很进步的文字 (E)甲骨文字以刀契刻者为少,用朱墨和毛笔书写者为多。 12. 纣王的那些行为造成商朝灭亡? (A)缺乏精神自觉 (B)生活奢侈,暴虐无道 (C)穷兵黩武,消耗太多国力 (D)刚愎自用,君臣失和 (E)违反宗法原则。 13. 周代在灭殷後,实行分封以控制广大的土地,所以其封建的本质应该是: (A)文化侵略 (B)武装殖民 (C)军事占领 (D)和平共存 (E)利诱。 14. 有关西周初年的「三监之乱」,
正确的
看法有: (A)三监指管叔、蔡叔、霍叔 (B)三监之乱亦可指管叔、蔡叔、武庚之乱 (C)这是一场骨肉相残的宗室之乱 (D)这也是殷人反周的运动 (E)乱平之後,周人势力到达黄河下游,且统治基础更稳固。 15. 西周立国,以封建制度为支柱,政治秩序仰赖封建制度来维持。我们对於周代封建的认识是: (A)封建是周人扩张势力到东方的一种方式 (B)宗法关系是封建制度的基础 (C)与周王室无血缘关系者,被排除出封建对象之外 (D)诸侯受封以後,经由巡狩与朝觐,维持与周王室的关系 (E)统治权力与土地依贵族阶级高下而逐层分割。 16. 关於周朝「国人」社群的叙述,正确者有: (A)他们是粮食的主要供应者 (B)他们是军队的主力 (C)他们有机会参与决定国家大事 (D)主要是土著及商族後裔 (E)他们住在城内或城郊。 17. 周代的封建分封当中,如果以姬姓之国而言,多半被分封在下列何处? (A)河北省 (B)河南省 (C)山西省 (D)山东省 (E)陕西省。 18. 张三是西周的奴隶,他可能有那些遭遇? (A)因为犯了罪,所以来当奴隶 (B)他要靠著勤奋工作,将自己变为庶人 (C)他必须为贵族生产、执役 (D)他被主人卖掉换取丝绸 (E)他的工作表现太差,被主人杀了。 19. 「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有关西周宗法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有: (A)宗子一般指嫡长子 (B)宗子是大宗 (C)宗子握有宗族祭祀权 (D)宗子在宗族中辈分最高,年纪最大 (E)同宗之子皆谓宗子。 20. 《左传》上载鲁国的穆叔出使晋国,晋悼公奏<肆夏><天子宴诸侯的乐>、歌<文王>(诸侯相见之乐)来迎接他,但穆叔均不上拜见晋悼公,最後晋悼公使人歌<鹿鸣>(国君接大夫之乐),穆叔才拜见。根据上列叙述,下列何者是正确的? (A)显示「礼乐」是维系周代封建制度的基石 (B)此时应是在西周或春秋时代 (C)这种宾礼从天子至庶人均须遵守之 (D)显示出不同等级的贵族,享有不同层次的礼节 (E)这些「礼乐是由孔子所制定的。 台北市立复兴高级中学 http://www.fhsh.tp.edu.tw/index.htm
2005年02月28日 05点02分
10
level 2
国学概论 【国立台中文华高级中学第二次期中考国概试卷 出题老师:卢翁美珍】 范围:范围:史学- - -子学(先秦诸子至唐佛学)17 May, 2001 一、 是非题(每题二分) 1. 唐朝以後,「历史」一词从日本输入,逐渐取代「史」字,且成了学科的正式名称。 2. 刘歆七略与班固汉书艺文志均将史书列入六艺略的春秋类。 3. 隋书经籍志将图书分为甲、乙、丙、丁四部。 4. 三国志是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史书,以魏国为正统,魏书记载较详。 5. 北齐书为二十五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历史的史书。 6. 资治通鉴、竹书纪年及汉纪皆为编年体史书。 7. 唐杜佑所著之通志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政书。 8. 水经与水经注皆为沿革地理的专著,是研究古代地理重要著作,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9. 方志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地理的变迁,不但可补正史之不足,也反映了地方的特色。 10. 诸子百家主要是指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及小说等十家。 11. 杨朱、墨翟学说在战国时代并称显学。 12. 魏晋玄学基本上是道家思想的复兴。 13.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论」,认为「天」是最高主宰,像人一样有意志有感情,皇帝则代表天意,君临天下百姓。 14. 佛教在东汉正式传入中国。 15.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句代表佛寺严重被毁,有不胜唏嘘感叹之意。 16. 净土宗成佛的方法最简捷,以为成佛只要口念佛号,就能使灵魂升入极乐世界,故吸引相当多的信徒。 17. 中唐时期最盛行的佛教宗派是禅宗,修法的特点是筑坛行巫术。 18. 北宋五子为: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 19. 山海经、禹贡,大约作於春秋、战国时代,可视为我国最早的方志。 20. 全国性方志之编纂始於隋炀帝。 21. 司马光为资治通鉴及通鉴纪事本末两本史书的主撰者。 22. 宋、辽、金、元史修撰者皆为元朝脱脱。 23. 「史」的意义包含史官、史事、史书、史学等。 24. 通鉴纪事本末一书文字全抄自资治通鉴原文,并无另外取材。 25. 李耳、吴起、商鞅及韩非皆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二、 单选题(每题二分) 1. 纪传体通称(A)正史(B)别史(C)通史(D)政书。 2. 史记:(A)断代史之祖(B)四大奇书之一(C)内容中「本纪」记帝王事迹,「书」记典章制度(D)注解以唐司马贞之史记会注考证流传最广。 3. 汉书作者不包含(A)班固(B)马融(C)班彪(D)班昭。 4. 汉书:(A)纪传体之祖(B)和史记、东观汉记及三国志并列四史(C)艺文志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D)成书仓促,资料缺乏剪裁。 5. 二十五史中编纂时间最长,也是最好的一部为(A)新元史(B)新五代史(C)宋史(D)明史。 6. 台湾通史:(A)修撰者为连振东(B)成书费时五年(C)起迄时间起自隋代,终於民国(D)为第一部体例完备的纪传体台湾史。 7. 新、旧五代史比较(A)前者为欧阳修私修,後者为薛居正奉敕撰(B)旧五代史资料芜杂,多所缺失,故未入正史(C)是研究南北朝历史最佳史籍(D)二者皆有意模仿孔子作春秋,褒贬时事。 8. 三通不包含那书?(A)通志(B)史通(C)文献通考(D)通典。 9. 政书与史评:(A)史通、文献通考、文史通义皆重要史评(B)政书的性质和二十五史中的「表」、「书」相近(C)政书乃专门记载各朝典章制度及政治、经济等发展变化,具资料汇编性质的史书(D)要检查各朝典章制度可多利用史评。 10. 下列何者非「子」的意义?(A)老师(B)子爵(C)学派(D)成一家之言的著作。 11. 中国哲学的特质不包括:(A)追求完美的理想人格(B)重分析(C)重视生活实践(D)重了悟。
2005年02月28日 05点02分
11
level 2
12. 孔子:(A)著论语、春秋等书(B)提出正名、民贵君轻等思想(C)主张「节用」、「节葬」、「非乐」(D)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 13. 法家:(A)商鞅主张国君应注意控制和?#123;驭臣下和人民的手段(B)慎到认为国君须加强威势,才能统治天下(C)商鞅为法家集大成者,提出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D)荀子、韩非皆主张性恶,特别强?#123;法的统一性与公平性,是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14. 两汉哲学(A)董仲舒是西汉中期大思想家,著有春秋繁露一书(B)扬雄批驳鬼神迷信思想,是汉代最具批判精神的思想家(C)王充著论衡及法言二书,批评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D)扬雄认为经莫大於论语,仿其书作太玄。 15. 魏、晋玄学:(A)代表人物为何晏、阮籍、嵇康、郭象、王弼等人(B)范缜提出神灭论,主张精神可以离开肉体单独存在(C)重视周易、书经等经典(D)郭象的「贵无论」强?#123;人的性分都是自生、自成、自然而然的。 16. 隋唐佛学(A)禅宗的北派领袖是神秀,提倡顿悟,被奉为国师(B)南派领袖是慧能,主张成佛须长期不懈地修行(C)柳宗元因给唐宪宗上谏迎佛骨表而被贬(D)唐武宗曾发动规模庞大的毁佛行动。 17. 老、庄:(A)老庄皆为春秋时代道家代表人物(B)二人皆有反智想法(C)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并能化生万物(D)老子强?#123;清静无为,认为人要过快乐生活,应透过虚、静、损、忘等修养功夫,才能抛脱现实人生的束缚。 18. 下列何书论述史书的编写体例、选择史料标准及叙述史事的技巧,是优秀的历史编纂学也是第一部有系统的史评作者?(A)史通(B)通典(C)文史通义(D)文献通考。 19. 请从禅宗顿悟、渐悟两派主张比较下列二偈,猜猜看作者是谁? 甲、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乙、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A)甲-神秀,乙-慧能(B)甲-慧能,乙-神秀(C)甲-达摩,乙-慧能(D)甲-慧能,乙-弘忍。 20. 读史的重要性不包括(A)凝聚民族的向心力(B)得到鉴戒(C)充实基本知识(D)研究高深哲理。 21. 下列何者为通史?(A)汉书(B)史记(C)三国志(D)宋史。 22. 研读中国哲学的作用不包括(A)认识中华文化的媒介(B)做为解决问题的参考(C)作为分析讨论的依据(D)作为道德修养的指南。 23.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岂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123;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请你想想,这是谁的诗?(A)司马光(B)韩愈(C)柳宗元(D)白居易。 24. 资治通鉴:(A)作者为司马子长(B)是通史性质的正史(C)记事上起战国,下迄五代(D)取材宏富,但缺考订。 25. 新、旧唐书比较:(A)新唐书作者为刘昫(B)新唐书资料较丰富(C)欧阳修与宋祁合撰之旧唐书严谨简洁(D)两书各有所长,并列正史,不可偏废。 国立台中文华高级中学 http://www.whsh.tc.edu.tw/
2005年02月28日 05点02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