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7
我先发表下自己的看法,本文目的虽然有过分捧亮之嫌,但是很多观点还是非常客观的,我在这里一一举出来:
1.相对稳定的政治集团的势力格局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外交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因此一个势力的壮大必然会引起其他势力的反弹,关羽失荆州就是其中的代表,这就是生物学界的自我净化功能,维持时态的平衡。因此,寄希望于一两次大胜利改变敌强我弱的境况,本身不现实。
2.侥幸取得的胜利是不会长久的,胜利果实是很难保住的,有一定根基的大国是不能轻易能灭的。这句话是针对那些黑亮的子午谷计划所说得,子午谷计划是个不可能成功的计划,所以想用它来黑亮结果只能是显示自己对军事行为的无知。军事行为是政治目的的最暴力表现形式,但是其根本目的和动力,仍然是来自其政治力量的强弱,军事家们也许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在一定程度上挽救战局,但是一个政治家却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这种军事奇迹上。而这种军事奇迹,在世界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更别说蜀汉与曹魏的国力差距非常之大。
3,战胜未必代表军事才华出众,军事才华的优秀未必是以非凡的战绩来表现的。
因为一个最优秀的军事家,更加强调军事行动对国家战略的影响,只有在军事行动有利于国家战略的情况下,才会去选择他,因此很多人不需要有辉煌的战绩,仍然是非常优秀的军事家。只有肤浅的人才会以战绩来评价军事家的才华。而深层次的人则更加强调军事家们的行为对国家战略的贡献。
4,有时候打胜仗未必是件好事,比如说日德兰海战,虽然德军损失比英军少,但是对德国而言,他的海军力量消耗比例比英军大,所以军事学家们仍然把日德兰海战认为是英军获胜。到了国家战略的层次,一个优秀的军事家绝对不是费尽心思去打一场辉煌的漂亮仗,而是把军事行动用作保护本国政治利益的工具~
5,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被非议得很多,但是我想这是没有必要的,大部分人军事才能都在一个层次,而诸葛亮的北伐战争,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他极大得消耗了蜀汉的国力,可见诸葛亮还是把战争控制在很好的范围,而战争中没有出现很大的战术失误,这些仍然值得肯定,可见诸葛亮仍然可以称为优秀的军事家。
最后再说明下我的看法,决定一个军事家才华高低的因素,不是他的胜利有多辉煌,而是他的军事行为是否给他的国家带来利益。
2011年05月08日 20点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