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脑、意识和量子力学
清明梦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0
宇宙之铁 楼主
其实这篇文章是我对另一位梦友的回复,因为觉得比较有意义,所以把它单发一个帖子。标题比较大,而文章则非常粗陋,因为本没打算太深入的写这个话题。请大家见谅。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种理论,把大脑比作计算机,或者反之。然而,大脑的构造和人类意识的形成,其实是远远超出现代科学所能认知的范围的。即使在现代科学中,所谓“一切什么的都是各个脑分区神经一起合作完成”这种说法也早已成为历史了。
容我简单解释一下。传统的认识中,大脑有上百亿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之间形成了一个庞大无比的神经网络用来传输电流。这种电流的传输形成了大脑的意识活动。那么,如果我们能够复制这种结构,是不是就可以复制人脑,就可以创造意识呢?答案显然并非如此。说的浅白一点,是不是把全世界的电脑连在一起就能制造出生命意识呢?那只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罢了。
科学家们意识到,人类意识的形成,有其更深层的因素,不是简单的电流和二进制计算能够回答的。那么更深层是什么呢?欢迎进入量子的世界!量子的世界和我们所熟悉的量子以外的宏观世界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我们认为的很多天经地义的所谓真理在那个体系中都变得不堪一击。比如,量子微粒能同时存在于两个位置,这在我们的物理世界中是匪夷所思的。我们在做清明梦的时候,可以穿越无限的时空。同样,在量子力学中,时空的概念也不再像我们所认识的那样单一、死板、线性、和延续。问题是,如果意识的生成植根于量子世界之中,是一种量子活动的话,大脑神经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
神经元是一种具有长突起的细胞,它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组成。细胞体大概有多大呢,很大,真的很大,直径大约在4-120微米不等吧。。。等等等等,你疯了吗?大家可能要问,这叫很大吗?你是火星来的吗?不会说地球话吗?确实,神经元对我们来讲那真的是很小很小,然而对于生活在量子世界的人来说,那简直就是巨无霸啊。穿针引线本来需要双灵巧纤细的手,您却拿挖土机来干这个活儿。基本就是这么个意思。也就是说,神经元以及它们之间的电流活动,不在量子世界的范畴里!
现代科学发现,每一个神经元都有几百个微管(microtubules)构成,而每一个微管又由上亿个微管蛋白体组成。当我们深入到这样一个微观的世界里面去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微管之间的互动已经是在量子世界的层面上了。它们遵循的是量子世界的规律了。科学家们认为,这种量子互动,可能从某种意义上参与了人类意识的形成。
所有当代的神经科学都是建立在经典物理之上的,把脑子的活动看成是一套机械的系统,这是无法真正解释知觉和意识的。当代量子知觉理论(Quantum Consciousness)正试图从更微观的层面来理解人类意识的形成。然而即使这样,也可能相差甚远。清明梦以及其他的宗教和精神修炼,是从一个完全有别于西方科学的角度去研究生命和宇宙的奥秘,用现代科学是无法简单予以概括的。而以计算机这样一种现代“科技”去解释或理解这样玄妙的东西,恐怕是缘木求鱼了。

2011年05月04日 03点05分 1
level 6
深奥,太深奥了......
2011年05月04日 03点05分 2
level 8
仁君就是学过量子学才修成阳神的
2011年05月04日 04点05分 3
level 10
宇宙之铁 楼主
仁君是谁啊?
2011年05月04日 04点05分 4
直到我膝盖中了一箭
2013年06月15日 00点06分
level 7
似懂非懂,我们的意识世界是怎样形成的呢?胎儿有意识么?
2011年05月04日 04点05分 5
level 8
仁君是门罗吧的老大,手下无数小弟
2011年05月04日 04点05分 6
level 8
胎儿在成形时会和一个适合的本源意识结合
2011年05月04日 04点05分 7
level 8
我来帮LZ加点内容
量子纠缠(http://baike.baidu.com/view/95051.htm
量子纠缠 具有量子纠缠现象的成员系统们,在此拿两颗以相反方向、同样速率等速运动之电子为例,即使一颗行至太阳边,一颗行至冥王星,如此遥远的距离下,它们仍保有特别的关联性(correlation);亦即当其中一颗**作(例如量子测量)而状态发生变化,另一颗也会即刻发生相应的状态变化。
如此现象导致了“鬼魅似的远距作用”(spooky action-at-a-distance)之猜疑,仿佛两颗电子拥有超光速的秘密通信一般,似与狭义相对论中所谓的局域性(locality)相违背。这也是当初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与同僚玻理斯·波多斯基、纳森·罗森于1935年提出以其姓氏字首为名的爱波罗悖论(EPR paradox)来质疑量子力学完备性之缘由。
2011年05月04日 04点05分 8
level 8
一种提出假设是:
量子纠缠是微观粒子意识的反映?
意识对人来说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用时间、空间、物质、能量等概念来测量,不过意识具有一些人们熟悉的特点(征)。如果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一个基本特性,那么微观粒子自然也具有意识,自然也会表现出意识的特点。如果在实验中微观粒子表现出意识的一些特点(征),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是在一个侧面证实了微观粒子具有意识?
前面说的量子纠缠的实验证实,人们从中认识到物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但是无法全面认识量子纠缠的意义。其主要原因还是人们习惯于用物质的角度来看待微观粒子。
实验表明,量子纠缠这种关系一旦发生后,就保持了下去,微观粒子能够保持这种记忆能力,能够区分和识别和其有“纠缠关系”的特定粒子,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地“认识”和“记住”这种纠缠关系,这用纯物质的观念是无法理解的,其实微观粒子的这些特征和人的意识相似。
西方有一句谚语,叫“走起来象鸭子,叫起来象鸭子,那么很可能就是鸭子”,因此,我们可以说,量子纠缠和所表现的就是两个微观粒子意识的反映,这种观点能够给量子纠缠一个合理的解释[10]。即量子纠缠的存在是微观粒子具有意识的证据,给“意识是物质的一个基本特性”提供一个好的证据,其意义非同寻常。

2011年05月04日 04点05分 9
level 8
发这东西给谁看?
2011年05月04日 04点05分 10
level 10
宇宙之铁 楼主
在传统的物理学当中,实验的结果和其观察者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在量子理论中,观察者和被观察的对象是不可分的。薛定谔的猫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猫是活的还是死的,只有在“被观察”的时候才能决定,而在未被观察的时候则两种情况都存在。科学家们认为,从这个意义来讲,心理和量子事件是对等的。也就是说,我们所认为的“现实”,是“意识”对其观察的结果。在量子意识理论中,意识是可观察的,现实性的存在,类似于量子“粒子”的一面;而无意识则是未被观察的,潜在的,非定域性的,类似于量子“波”的一面。由此,“意识”成为观察的“代理者”,而“实在”则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通过意识的投射而成为可能性。这个其实和蚂蚁博客中提到的梦的原型是很相似的。那么什么是“意识”呢,量子意识理论认为所有事物都是相关联的,以超越光速的速度相互影响着。而意识就是这些信息流通所造成的效应。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理解,意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而且是可以独立于肉体而存在的。
2011年05月04日 04点05分 11
level 10
宇宙之铁 楼主
这其实是我对另一位梦友的回复。他把人脑和意识比喻为电脑般的东西,而我则认为这样的理解太浅了,即使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所以写了上面一大堆。我个人认为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距离真正认识生命和宇宙还差的很远,但是在我们探讨清明梦的时候,往往在现代心理学/神经学,宗教/精神修炼这两个极端上进行。一个过于浅显初级,一个又玄而又玄不知所云(不代表个人观点)。所以我提出Quantum Consciousness的理论来供大家参考,增加些讨论的元素。
2011年05月04日 05点05分 12
level 8
你可以把这个当做一个科普贴
2011年05月04日 05点05分 13
level 8
意识是宇宙最本源力量,道家有云:信则有,不信则无.意念是永远存在的
2011年05月04日 05点05分 14
level 10
宇宙之铁 楼主
理解。楼上的说的好,这是个科普贴,供大家参考而已,并不代表本人的看法。无论是从科学还是精神修炼的角度去研究它,清明梦都是一个很玄奥的话题。
2011年05月04日 05点05分 15
level 11
既然如此,量子在人类的神经元和动物的神经元中运行方式有多么大的不同,才会造成人类意识远远超越其他动物的意识?
2011年05月04日 05点05分 16
level 11
量子无处不在,为什么石头里的量子不能产生出意识,而神经细胞里的量子就可以?
2011年05月04日 05点05分 17
level 10
宇宙之铁 楼主
问的好。这就是我为什么一再强调现代科学的研究其实和生命宇宙的真相本质还差的很远。我不是量子意识理论的专家,也并不认为它给出了完美的解释。举它为例,只是想告诉一些朋友不要简单机械的来认识人脑和意识。计算机技术只是一门技术而已,没有什么高深的东西,拿它和人脑相比,实在太小儿科了。
2011年05月04日 05点05分 18
level 11
当然计算机是小儿科了。计算机已经非常智能化了,仅仅在那些普通的电子元件上就能开发出比较仿真的人工智能。而大脑比计算机复杂亿万倍,智能存在于纯物质的基础上就很容易理解了。
和计算机相比,就是大致地套用一下它的运行模式,不深究细微原理。这种套用,可以很简单地推而广之,解释一些怎么也不能说清楚的清明梦问题,还能得到反馈证明,就足够了。大道至简,就是这样。
2011年05月04日 05点05分 19
level 8
我认为石头并不会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事物之间可能还有未被我们发现的内在联系,也就是万物皆有默契可能。
2011年05月04日 05点05分 20
1 2 3 4 5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