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相忘】关于甘十九妹故事的发生年代的考证
甘十九妹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2
行云水墨 楼主
看到过吧里有不少人在探讨故事的发生年代,这里谈一下我的看法
2011年04月27日 07点04分 1
level 12
行云水墨 楼主
我的结论是故事发生在明代
证据有两个,一是萧老对于明代的历史很了解,对于历史人物有他的见解,并且,他本人似乎对于明代很偏爱,他的另外两部代表作当中也是将故事放在了明代,一部是《饮马流花河》,其主人公是明成祖朱棣的流落到民间的最小的儿子。另一部《马鸣风萧萧》,其男主人公曾和朱棣的兄弟-宁王学过武功。
第二个证据,来自甘十九妹的原著中,马一波与尹剑平之间的一段对话:
    “不错,”尹剑平道:“就是我一人。”
     “嘻,”马瘸子那双细长的眸子,含蓄着几许神秘:“我们这块地方可罕见一个外乡客,客人你府上哪里?”
     尹剑平道:“冀北燕山,老兄你呢?”
     马瘸子一只手抹着脸,深沉地笑着:“不敢,不敢,小老弟世居颖州,土生土长,这一辈子可就没出过皖境,不怕客人你见笑,活了这一大把子年岁,连京里都没去过,道道地地是个土老头儿!”
    
2011年04月27日 07点04分 2
level 9
插楼[胜利]
2011年04月27日 07点04分 3
level 9
没插上[瀑布汗~]
2011年04月27日 07点04分 4
level 12
行云水墨 楼主
上面这段对话中,剑平说自己是“冀北燕山人士”,马一波顺着剑平的话回复中,说到自己连京城也没有去过
从上下文来看,马一波提到的京城,应该就是指的燕山一带,而历史上这个地区做为正式的京城的朝代,只有元、明、清三代,很明显,不可能是元或清代,而只能是明代,并且,是朱棣迁都燕京之后发生的故事。
2011年04月27日 07点04分 5
level 11
确实,历史上秦汉唐宋定都皆不在北京,而元、清明显不可能,只有明朝了。
2011年04月27日 09点04分 6
level 12
确实分析的很好,顶一个。
2011年04月27日 09点04分 7
level 12
萧逸很多小说都是明代的故事
有关《甘十九妹》,或者他直接就是指的明代,或者不在乎朝代但是还是留下了明代的影子
2011年04月27日 12点04分 8
level 6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看过易个帖子,是探究《天龙八部》中武功最N的扫地神僧的真实身份。从头到尾,一环扣一环,分析得头头是道,最后得出结论:扫地神僧是七下西洋的传奇人物-郑和!!
   我一度信以为真。直到某天吃饭猛地发现,神啊,天龙八部历史时代背景是北宋,郑和是明初的人物,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嘛!!
2011年04月28日 03点04分 9
level 1
看的太仔细了,真乃探究入微,相当厉害哟!
2011年04月28日 09点04分 11
level 1
其实这个说法有BUG。
尹剑平说自己是冀北燕山人,燕山在今河北省北部不错,只不过尹说的这个“冀”到底指哪儿还有问题,明朝以前“冀”是冀州,是上古时候九州之一(北方之州),我想尹剑平在这里指的“冀”不应该是上古的冀州(当时语境限制),明朝“冀”也有冀州,只不过是北直隶(京师)所属的真定府的一个州而已,从地图上看位于今天河北省南部,燕山不可能在这里。
所以,萧逸应该是混淆了不同时代“冀”的所指。还有马一波所说的“皖”也是这样。
“小老弟世居颖州”,明朝颍州属于南直隶(南京)的凤阳府,“这一辈子可就没出过皖境”,“皖”是哪儿?
查了一下,“皖”能指代地名,一是指皖山(天柱山),二是西周时候的皖国(即古桐国。桐,或桐国 ,偃姓,皋陶后裔,今安徽桐城市北,与群舒方国关系密切。)前者难以指代大片地域,后者范围又实在小,都满足不了马一波说的“这一辈子可就没出过皖境”的条件。到清朝乾隆的时候,才有安徽省及其简称皖的说法。
马一波又说:“不怕客人你见笑,活了这一大把子年岁,连京里都没去过,道道地地是个土老头儿!”
从地图上看,颍州离南京相当近(本来颍州就属于南京管嘛)。马一波说的“京”应该是南京,而又直接称南京为“京”,那应该是朱棣还没有迁都的时候,也就是永乐初年或之前。离京城那么近都没去过,确实会让人见笑。
以上推究都是建立在明朝背景下。
先有答案再去考证,是否让人信得过?
可以从马一波的“世居颍州”“连京里都没去过”来验证,古人交通不便,没去过京城的小民多得是,不足为怪,马一波这么说,应该是离京城很近却没去过的原因,遍观颍州周围,做过都城的除了最近的南京,就是第二近的开封了,开封最近一次做都城是宋朝,而甘十九妹原著里有这么一句:
他手中拿着一具由海盗那边弄来的希罕玩艺儿:望远镜!
====1608年荷兰人汉斯·利伯希发明了第一部望远镜。
哇,筒子们,杯具了!
那望远镜传到东方肯定就是1608年以后的事了,而明朝1644年就灭亡了。
1608年在位的是万历皇帝(在位时间:1572年7月19日—1620年8月18日)
那也就是说《甘十九妹》的时代背景最早就是万历年间。
可这……京城是南京又该作何解释。
就是BUG,萧逸先生本没有意思要标明时代,暗示出是明朝,没有细究,于是就BUG了。
打这么多字,就是为了证明这的确是明朝,而且是个无法弄清具体年代的BUG明朝……吗[啊?]
2011年05月24日 07点05分 12
level 12
行云水墨 楼主
大风辛苦了,考证得好仔细啊,这样更能充分证明故事的发生时代了。关于原著当中有关望远镜的一处情节,偶却记不起来的,原去好好看看
2011年05月25日 03点05分 13
level 15
很喜欢暗香mm和大风兄的分析
我也是一直纠结甘剧的朝代的
因为我想写个续,背景是宋朝
呵,当然,自己一时没有精力真的去写:P
能读到这样的帖子真的蛮欣喜的
因为我对历史和地理也是有小小地喜欢的说
不过我可写不出这么多的分析来
可能更吸引我的还是悲剧的力量吧
忽然发现即使有写作小说的热情
也没有那个能力呢,一点一滴的细节都能被人这样去推敲
成功的作品果然有它独特的魅力吧
2011年05月25日 09点05分 14
level 12
行云水墨 楼主
冷月要写续啦,太好了,但我还是想看到以明代为背景的故事,其实,明代也是英雄倍出的年代
2011年05月25日 14点05分 15
level 12
很好很强大...
很多小说根本就不存在年代的,比如此处的《甘十九妹》,比如金庸的《笑傲江湖》,又甚至于曹公雪芹的《红楼梦》。一大帮人跑去探索年代,结果找出一堆互相矛盾的根据。这实际上意义不大,博观众一笑足矣~~
2011年05月28日 13点05分 16
level 1
大风兄,您的考证相当仔细。
但后面的推论却有漏洞:尽管明成祖朱棣在1420年底迁都北京了,但南京仍然作为明朝的“留都”(大概相当于陪都),跟北京一样有相应的建制与衙门,只是一般情况下这些机关并不执行具体公务(在北京)。但这也充分说明在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朝实际上有两个首都:北京与南京。故萧逸先生这样写是没问题的,南京也是“二都之一”或“二京之一”。也就是说“甘十九妹”的背景肯定发生在明朝,但至于发生在那位皇帝统治时期,从电视剧上甘妹的“望眼镜”推论,应该在1608(望眼镜发明时间)——1644年(明亡于1644年),而在这短暂的36年,在位的皇帝就有万历帝、泰昌帝、天启帝与崇祯帝,而且这四位皇帝都有可能,不确定(不一定是万历帝明神宗朱翊钧,另外三位也有可能)。
大风兄,您觉得呢?请各位甘吧吧友提出批评,谢谢!
2011年05月29日 19点05分 17
level 1
7楼所说“二京”确然,只不过我怀疑在叫法上,是否迁都后南京只是南京,而北京可为北京或京城?
查了一下《明太宗实录》,因为是永乐十九年迁都的,所以简单地查了一下永乐十五年、十八年和二十年。
十五年、十八年的记录里,有“北京”“南京”字样,“京城”很少出现,反而“京师”出现频繁,当然,京城和京师都是指南京。
二十年的记录里,这四个词都有,同样,京城和京师都是指北京。
我认为,自从迁都之后,这个史书上“京城”“京师”都是指北京,而“南京”指南京。
那马一波的“京城”会不会只是民间说法呢,民间还有以京城称呼南京的?
查了一下明末的小说“三言二拍”:
《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开篇是“话说正德年问”,文中有“就于【南京】仪风门内买下一所大宅,改造厅堂园亭,制办日用家火,极其华整。门前开张典铺,又置买田庄数处,家憧数十房,出色管事者十人,又蓄美童四人,随身答应。满【京城】都称他为钱员外,出乘舆马,入拥金资……”
看来,到了正德年间,还有人称南京为京城。
呵呵呵,于是乎你老兄的说法是没错的。
根据马一波说的这个线索,小说背景时间有可能是朱棣迁都前(京城就在南京),也有可能是迁都后(南京是京城之一)。
关于你说的望远镜问题,我意见是最早为万历年间,当然也有可能是万历以后的皇帝在位年间。无分歧。
小说中应该还有其他线索,不知能为确定具体年代作证据不(或者是更加剧了BUG)。
2011年05月30日 03点05分 18
level 1
大风老兄果然资料丰富,博学多才,考证十分详实,小生佩服!
根据“望眼镜”线索,甘十九妹故事的发生时间肯定在1608年以后,再根据其发型及服饰,且在1644年明朝灭亡以前,即1608——1644,四位皇帝统治期间都有可能!(这是我们根据电视剧剧情来推论的,萧逸创作的时候应该潜意识里没有这样的考虑)
2011年05月30日 16点05分 19
level 1
[呵呵]明朝代
2011年05月31日 15点05分 20
level 8
抢典盐的路过
2011年06月01日 04点06分 2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