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2011年04月13日 10:48:42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
2011年04月13日 09点04分
1
level 1
商业模式受冲击
“目前国内电子阅读终端、内容整合平台做得比较成功的,多不是传统出版机构转型而来,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也有平台运营商、渠道商。”张毅君说,电子出版的快速发展需要几个条件,首先要有专门的技术;其次,这是一个烧钱的行业,需要大量的、持续的经济投入;第三,要有专门的人才,特别是技术开发、应用、维护方面的人才。而这三个方面,正是传统出版单位的软肋,把传统出版单位的这些弱项和新兴业态的企业相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此外,手机媒体进入了阅读领域,手机已经拥有了大量客户,而传统出版行业没有。
张毅君认为,平台运营商、渠道商占优势是全世界范围出现的现象,但是中国更加突出。“这与中国原有的产业基础和新闻出版体制有关。在一段时间内,掌握了技术的企业在电子阅读领域获得了优先的地位,渠道运营商做得比较好,但这是暂时的现象。传统出版单位完成转型后,内容提供商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都会得到提升。”
“iPad告诉我们,硬件终端已经变成了一个媒体平台,媒体平台与硬件终端结合起来就很强大,而内容必须与平台结合”,陈少峰分析,“传统出版既有的商业模式已受到冲击。有的电子书城把各出版社早就出版了的图书、非畅销书做成电子书,凑在一起,好像量很大,实际上效益很低。纸版图书销售是传统出版社重要的收入来源,出版社对于畅销书的电子化也存在顾虑。”
“数字出版不是简单的数字化,应该充分利用目前的媒体技术,形成与传统出版物有很大不同的数字出版产品。”张毅君认为,“现在内容创新还没有做到,如果做到了,消费者感到这个产品无可替代,我相信人们会愿意为此付费。今后,传统出版单位将是众多内容提供者中的一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并非掌握了内容资源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传统出版单位不是永远站在不可撼动的地位上,以前是事业部门,现在更要看市场认不认可。”
陈少峰预测,电子图书的生产流程相比于纸质图书将更加简化,在电子图书领域,纸质图书流通环节中存在的中间商被简化了,可能以图书经纪人的形式,直接连接作者与电子图书平台。
《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提出,电子书产业包括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设备制造商和渠道运营商等产业环节,其产业链由内容原创、编辑加工、数字转换、芯片植入、平台投送、设备生产、市场销售和进出口贸易等环节构成。
“我个人认为,今后内容提供者、内容整合平台和硬件终端将构成‘一个扁担挑两端’的格局”,张毅君说,“‘扁担’就是内容整合平台,一头是内容提供者,一头是消费者。长远来看,‘两头’要放开,内容整合平台应该能够面向各种终端开放,对多种终端实现无缝链接,不管是台式电脑、平板电脑还是其他阅读器,都能够共享内容整合平台。内容监管可以在平台上得以实现。”
“在内容提供方面,不仅是传统出版单位才有资格(供应),而要激发民间的创造力,未来,专业的、主流的出版机构,与非专业的、业余的作家将共同存在,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张毅君透露,新闻出版总署在“十二五”期间将进行版权保护技术的研发,“没有有效的版权保护技术手段,永远有解决不完的问题。”预计“十二五”期间,正式的数字出版物将得到这项技术的保护,以打击盗版和提高数字出版物收益。
2011年04月13日 09点04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