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国计民生的邓士载(ZT)
夏侯渊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6
dinasprrow 楼主
[揉脸]
2011年04月06日 16点04分 1
level 6
dinasprrow 楼主
邓艾(179-264),字士载, 义阳郡棘阳(今南阳新野县)人,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
       邓艾少年时便有很大的志向,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划军营处所。曹操攻破荆州的时候,他的家迁到了汝南郡(郡治在今河南平舆县北)。时为太尉的司马懿见而奇之,征召他为属官,后升为尚书郎。魏甘露元年(256年)他以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 封列侯。翌年升为征西将军。魏景元四年(263 年)他同钟会大举伐蜀,使姜维一退汉中,再退四川德阳。这时,他拒守剑阁,冬天十月,又走过七百多里无人之地,凿开山岭,开通道路,修筑桥梁阁道。山高谷深,极为艰险,又加上运输困难,粮食快用完时,邓艾就用毛毡将自己裹住,沿山坡向下滚,将士们也都攀着树木贴着悬崖一个个接着前进,最后终于袭取成都,为翦灭蜀汉立下汗马功劳。后被诏为太尉。
     
2011年04月06日 16点04分 2
level 6
dinasprrow 楼主
邓艾非常重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正始二年(241年),他向朝廷建议, 应在继续推行民屯的基础上于淮河两岸推行军屯。这个建议得到了曹丕和司马懿的支持。《晋书·食货志》上说结果使寿春(今安徽寿县)到京师洛阳一带出现了“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景象。对于如何增加魏国的粮食生产,邓艾认为,官府应重视兴建水利工程,他说:“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为此,他还撰写了《济河论》一书来说明他的意图。《晋书·食货志》中又说,邓艾在淮河流域“修广淮阳、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淮颍。大治诸陂于颍南、颍北。穿渠二百余里,溉田二万顷,淮南、淮北,皆相连接”使淮河两岸万余顷土地粮食丰收。此项工程既有利于农田的灌溉,又便利了交通漕运。可以说,曹魏政权能在三国中始终保持实力最强,邓艾的许多政治主张起有一定的作用。

2011年04月06日 16点04分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