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关于张自忠将军。。
名将风采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8
看张自忠百科写的: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   张自忠
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 5月6日晚致书副总司令兼77军军长冯治安一函:      “仰之吾弟如晤: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师,179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若与179师,38师取不上联络,即带马师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他自己亲自率领2000多人渡河作战。
注意这句: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   张自忠
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
我看凤凰大视野的《喋血会战》里说张将军当时带的的74师。。
不管是两个团还是一个师,人数都极少。。张将军可是集团军总司令。。他的其他部队呢?
求指教,谢谢
2011年04月06日 05点04分 1
level 10
张自忠将军出身西北军
西北军的防守观念不同于老蒋中央军恪守的被动挨打式的处处设防
而强调积极防御,即通过充分发挥己方优势,迫使对手进行近身战、夜战
或坚守中央阵地,两翼迂回攻击敌军侧翼来击溃敌人!
总之,出身西北军的国军将领张自忠、孙连仲等
都在抗战前中期取得了很大的战功!(后来默默无闻,不要问我为什么,问老蒋这人才去!)

2011年04月06日 07点04分 2
level 10
回来回答楼主的问题
因为第三十三集团军的主力全都在襄河东岸与日军血拼!
襄河西岸是枣宜会战的主战场,此战战果最大牺牲亦最大的就是一线的三十三集团军
将军壮烈殉国之后,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痛哭失声,两目红肿,自言“精神恍惚,若有所失”。
与后来第一战区汤恩伯部数十万国军让日军一只几百人小部队在黄河西岸建立桥头堡长达几年不闻不问,形成了强烈对比!
2011年04月06日 07点04分 3
level 8
感谢LS解答。。
三十三集团军的主力全都在襄河东岸与日军血拼!那张将军应同主力在一起。。竟以身犯险。。。竟至若此。。。。。。
德公获悉将军殉国之后,竟然如此表现。。哎,痛哉。。。惜哉。。
2011年04月07日 02点04分 4
level 10
回复:4楼
第三十三集团军基本是以各师为单位,在河东与日军血战
因为枣宜会战日军方面兵力充足(此次会战投入达15万兵力对付国军一个战区),且空炮优势极大,攻势猛烈。。。。。
而张部由于是杂牌军,甚受老蒋嫡系排挤,向来是恶战多,补充少,编制缺额一半以上,武器弹药不足,重武器方面只有迫击炮,唯有靠与敌近战压制敌军优势
因此战局不利,导致各自为战的局面。。。。。。
将军率数千人过河,就是为了起到鼓舞士气、统一指挥的作用,企图扭转河东战局
2011年04月07日 05点04分 5
level 8
将军率数千人过河,就是为了起到鼓舞士气、统一指挥的作用,企图扭转河东战局
---------------------------------------------------------------------
我还是对将军只率数千人迎战。。。。耿耿于怀。。。。。。兵力悬殊太大。。
是当时国军互通消息的能力太差。。。还是因为张将军是杂牌部队,就没人支援?。。
国军的派系纷争实在太。。。哎。。。。常德会战,余程万的一个师守常德那么久,也没援军。。。余程万好像还是74军的,,嫡系都如此,更何况杂牌军。。。。第四次长沙会战,也是一个师孤军奋战。。。。。这样的事情,在国军抗战史上,内战上。。。。比比皆是。。。。。。到底是通讯太差,还是救援不力,还是不想救援,还是调度不力,还是想拿他们当炮灰呢。。。。。。。。。
对不起,我扯远了。。。。。
回到张将军,张将军的名言中总是多次提到“死”字。在南瓜店,将军也有逃脱的机会,可将军依然赴死,有人评价将军之所以如此,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
我却不这么认为。。以我所感知,张将军最感人的就是他以死报国的壮烈。。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毫不犹豫的以身报国,死得其所,这是中国军人,中国人,最自豪的一件事了。。何况是集团军总司令的身份,更是更古未有之事。。
所以才会举国同悲,十万百姓洒泪江边。。。
而周总理的一句评价极为恰当: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2011年04月08日 02点04分 6
level 8
楼主所提到的电视剧情带七十四师的师长自然是张灵甫了,需要注意的是通常对于编剧来说剧情比实际情况更重要。
2011年04月08日 04点04分 7
level 8
整编第七十四师是抗战后由原七十四军(代表人物王耀武)整编的,之前不曾听说有七十四师这个番号。
2011年04月08日 04点04分 8
level 8
回楼上一位朋友,余程万将军为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师长。
2011年04月08日 04点04分 9
level 8
汤恩伯,此人徒有军人的外表,却毫无军人的品质和意志。河南百姓将其列举四害之一(水旱蝗汤)可见一斑。
2011年04月08日 04点04分 10
level 8
回复:9楼
汗。。。。。。。。。。。。我当时没有说清楚。。。。。我的意思是余程万是74军的一个师长。。。。。。是隶属于74军的。。。。。。不好意思,误会了。。。。
2011年04月08日 04点04分 11
level 10
第四次长沙会战,你说的应该是第十军守衡阳。。。。。。
    张自忠坚信,中国的**战争一定能够取得胜利,但这胜利绝不会轻易到来,而必须用热血和生命去争取,因此每一个军人都应该为国效死。正如他常对部下所说:“最后胜利必须用鲜血和头颅来换取,空喊胜利,坐待胜利,是永远也不会胜利的。”“我们要从死里求生,不能存半点的侥幸心理。”他以此要求部下,更以此激励自己。每战必预留遗嘱,保定必死之决心,亲临前线,激励士气,指挥作战。
    荩忱将军,抗战军人之魂![Yeah]
2011年04月08日 08点04分 12
level 8
哎。。。荩忱将军就是在那个悲剧的时代,最为悲壮的人物。。但那又是个热血沸腾的年代,他谱写了最激动人心的乐章。。。战死沙场,本是军人最自豪的事情,将军终是求仁得仁。。得遂所愿了。。。可是想起他的隐忍。。他曾经的骂名。。心中像有石头堵着一样难受。。却又没办法发泄。。。眼泪就这样滑下。。不能抑制。。体会将军的感觉,他的心情。。我无法释怀。。。他承受的实在太多,太重。。。而他每次依然赴死,该是轻松的吧。。可这种难得的轻松心情却是用生命换取的。。。。不免令我们难以承受。。。痛入骨髓。。。
2011年04月08日 11点04分 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