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来点评一下,我今晚写的诗(虽然和神剧没关联,是写李白的
神探狄仁杰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6
念李白感怀而作………………心有愁丝万千缕,举头望月思太白。庐山凤歌笑孔丘,也曾赐金还山心不甘。身至浩然长江上,影落苍茫蜀道间。惜君怀才而不得用,疾逝在当涂,诗坛星陨落。君生虽无天地长,光辉却若星月璨。
2011年03月26日 15点03分 1
level 6
哦,漏了最后一句:值此一千三百载,心有感怀作此篇(((那个激动啊,今年是李白诞辰一千三百一十周年纪念)))
2011年03月26日 15点03分 2
level 7
只能路过……
2011年03月26日 15点03分 3
level 6
楼上这是啥米意思
2011年03月26日 15点03分 4
level 7
木-有 不擅
2011年03月26日 15点03分 5
level 6
大家给个话啊,弄的我好没底的
2011年03月27日 00点03分 6
level 7
乃这首诗是神马意思
2011年03月27日 02点03分 7
level 6
你这是什么啊?乐府诗?还是词?反正不是七律,也不是五律。太乱了,而且押韵的句子也太少。要写古诗,就好好研究下吧。至少得基本上押韵吧。对仗是进一层的功夫了。
2011年03月29日 16点03分 8
level 7
前4句字数上还算工整,后边7句实为不妥,字数杂乱,句子成单,都是近体诗大忌。
注1:“近体诗”也就是俗称的“唐诗”。诗句成单是否算古体诗不得而知,我没研究过古体诗。
再说说平仄:
“举头望月思太白”——这一句除了“头”字,都是仄声,实在是不应该。诗词最讲究的就是平仄。
古代的韵和平仄与现代有很大差别,比如“思”、“白”,现在念平生,古代可是仄声。
注2:平仄:按照现代汉语四声读音,前2声为平(阴平、阳平),后2声为仄(去、入)。
韵的差别就更大了,可以参照《平水韵》。
诗词的规格、对仗、平仄、韵脚都可以在网上找到。
给你一个平仄查对的工具:
http://book.5ilog.com/cgi-bin/mz/poetry/dispingze.asp

2011年03月29日 22点03分 9
level 12
同意楼上大哥的,楼主啊,且不提平仄,只说你这格式就是个大问题。我看了几遍都没看出来你这是诗乎?是词乎?是曲乎?天下可没有通吃的写法哈,各有各的道。而且措辞也不当,就那前四句来说,为什么前三句是七个字第四句就是八个字了?写诗不容易,楼主加油吧。你要做的功课很多啊。
2011年03月30日 04点03分 10
level 10
建议楼主常吟咏体味一下诗歌 平时多积累 那句诗坛星陨落楼主念起来就不别扭? 你用了仄声~
2011年03月30日 04点03分 11
level 9
支持楼主,本人觉得李白写的最好的一句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傻笑]
2011年03月31日 04点03分 12
level 9
没有仔细看,平仄对仗这些是不是和韵[傻笑]
2011年03月31日 04点03分 13
level 7
回复:13楼
9楼强调的都是些“诗八股”之类形式主义的东西,大多不为现代人接受。比如陈毅将军就不按古语的平仄写诗。但也有人坚决遵循古韵古律,毛主席就是代表人物,他老人家的诗词,绝、律、行、词牌等严格循典,绝对不苟一字一句。
我也赞同尊典,麻将有麻将的打法,桥牌有桥牌的规矩,非按桥牌的规矩打麻将,肯定乱套。
宋词由唐诗衍化而来,前者为了更加充分表达意境,变更了唐诗的句数、字数,但平仄和韵却没有丝毫改变,这是因为汉语的地方读音千奇百怪,广东话、秦川话、闽南、川蜀不一而足,足。于是统一规矩便成为必然,宋朝的《平水韵》就是其时代产物。
2011年03月31日 05点03分 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