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圝◤皇帝◥圝
楼主
天下闽商 2004年12月28日,“首届上海闽商发展论坛”在沪上隆重召开。这个论坛开创了,国内以一个地域企业家在另一地域群体发展状况为主旨开论坛的先河。同时,有关闽商帮的发展状况也得到了包括《中国企业报》在内的主流报媒的关注,在上海,仍至全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首届上海闽商发展论坛”是在上海闽商群体崛起的背景下举办的,其实在当今的中国,又何止是上海一地,可以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爱拼会拼的闽商在行动,据悉,总数超过300万人。于是,关注闽商,可以说是值得一个有眼光的媒体去好好把玩的。 天下闽商 韩曰田 文化篇 蓝色文明 闽在海中 当文明遭遇失语 2004年5月17日,一场影响全球,高规格、大规模的交流大会——首届世界闽商大会,在闽都福州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的1800多名闽籍工商界精英齐聚一堂,盛况空前。会上,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面高度总结了闽商精神——善观时变、顺势有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随众、豪爽义气;恋祖爱乡、回馈桑梓——给历史以及新时期闽商,一个恰当的评价与
正确的
定位。 一时,“闽商”一词成为了海内外华人社会的各大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闽商这个以海洋文明为发端,与历史上“红顶商人”、“贾而好儒”、“官商紧密”为特点,现已式微的晋商徽商相比更具现实意义的商帮,也得到了专家学者们更大的关注。闽商帮也成为当下与山东商帮、苏南商帮、浙江商帮、珠三角商帮一道的,中国五大商帮中最强势的商族之一。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一个商帮,特别是闽商这个在中国各个商族中最具传奇与人性色彩的商帮,他过去的成就,或者说今天的辉煌,也不能说没有自己历史的渊源与文化的传承因素。闽商族能成长壮大,能特立独行到今天,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的必然与文化的遗传。 在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史册中,作为海洋文明发祥地的七闽福建,很少能得到历朝历代史官的关注。蓝色的闽海洋文明,在中原黄色农耕文明为主导下的历史典籍中,几乎处于“失语”状态,尽管期间的明万历年间,也出现有闽商陈振龙用生命为赌注,通过西班牙海关的搜身,将小小薯苗藏于鞋中,带回福州,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发生一场农业革命,救活了华夏大地千千万万灾民,然而,就是到了非表达闽文明不可的历史关头,这些史官们也是以农耕文明的价值标尺来衡量闽人的生活方式:“以海为田”。 与在古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农业文明相比,属于海洋文明的闽文明,似乎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个异类。千百年来,闽所代表的海洋文化被中原农业文明主流文化极度地边缘化。在先秦时期就成书的《山海经》中,是这样描述当时福建的——“闽在海中”。是的,由于闽地多山,以及闽人与中原地区几乎处于隔绝状态,这样,在黄河流域创造黄色文明的中华先民们,当他们遇到从海上飘航而来的族群,得知他们是居住在遥远海那边的“闽”人时,也就只知道“闽在海中”了,诸不知,原来“闽”与自己同属于一个大陆。 闽商影响世界史 事实上,以闽为代表的蓝色文明,才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开放,最勇于冒险的文明。闽商曾一度被国人,或者说国内其它商帮贬之为“海商”,甚至海盗。这使许多闽人为之气结。确实,某种意义上说,明郑海商的不羁与冒险,是有海盗的某些特征。不过,闽人没必要为之汗颜。欧洲人就毫不掩饰,他们祖先的“海盗文化”带来了后来欧洲的工业和商业繁荣;美洲人更是自豪地炫耀,他们作为欧洲人后裔跨洋越海冒险开发的“牛仔精神”;近代史上大不列颠帝国盛极一时的版图,也全是由航线和海岸线绘成。海洋文化总是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闽人因为之感到自豪。 如今,如果我们把福建商帮与山东商帮、苏南商帮、浙江商帮、珠三角商帮相比较,不难发现,闽商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由于一向都置身于海洋文化的惊涛骇浪之中,从来处变不惊,敢拼敢赢,并使自己通过海洋在与异质文化的交流冲撞之中获得顽强生存能力。当然,在中华几大商帮中有,更是只有闽商,才能承担得起将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文化使者角色,和影响世界重大历史转折点的角色:
2006年05月31日 05点05分
1
正确的
定位。 一时,“闽商”一词成为了海内外华人社会的各大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闽商这个以海洋文明为发端,与历史上“红顶商人”、“贾而好儒”、“官商紧密”为特点,现已式微的晋商徽商相比更具现实意义的商帮,也得到了专家学者们更大的关注。闽商帮也成为当下与山东商帮、苏南商帮、浙江商帮、珠三角商帮一道的,中国五大商帮中最强势的商族之一。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一个商帮,特别是闽商这个在中国各个商族中最具传奇与人性色彩的商帮,他过去的成就,或者说今天的辉煌,也不能说没有自己历史的渊源与文化的传承因素。闽商族能成长壮大,能特立独行到今天,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的必然与文化的遗传。 在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史册中,作为海洋文明发祥地的七闽福建,很少能得到历朝历代史官的关注。蓝色的闽海洋文明,在中原黄色农耕文明为主导下的历史典籍中,几乎处于“失语”状态,尽管期间的明万历年间,也出现有闽商陈振龙用生命为赌注,通过西班牙海关的搜身,将小小薯苗藏于鞋中,带回福州,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发生一场农业革命,救活了华夏大地千千万万灾民,然而,就是到了非表达闽文明不可的历史关头,这些史官们也是以农耕文明的价值标尺来衡量闽人的生活方式:“以海为田”。 与在古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农业文明相比,属于海洋文明的闽文明,似乎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个异类。千百年来,闽所代表的海洋文化被中原农业文明主流文化极度地边缘化。在先秦时期就成书的《山海经》中,是这样描述当时福建的——“闽在海中”。是的,由于闽地多山,以及闽人与中原地区几乎处于隔绝状态,这样,在黄河流域创造黄色文明的中华先民们,当他们遇到从海上飘航而来的族群,得知他们是居住在遥远海那边的“闽”人时,也就只知道“闽在海中”了,诸不知,原来“闽”与自己同属于一个大陆。 闽商影响世界史 事实上,以闽为代表的蓝色文明,才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开放,最勇于冒险的文明。闽商曾一度被国人,或者说国内其它商帮贬之为“海商”,甚至海盗。这使许多闽人为之气结。确实,某种意义上说,明郑海商的不羁与冒险,是有海盗的某些特征。不过,闽人没必要为之汗颜。欧洲人就毫不掩饰,他们祖先的“海盗文化”带来了后来欧洲的工业和商业繁荣;美洲人更是自豪地炫耀,他们作为欧洲人后裔跨洋越海冒险开发的“牛仔精神”;近代史上大不列颠帝国盛极一时的版图,也全是由航线和海岸线绘成。海洋文化总是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闽人因为之感到自豪。 如今,如果我们把福建商帮与山东商帮、苏南商帮、浙江商帮、珠三角商帮相比较,不难发现,闽商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由于一向都置身于海洋文化的惊涛骇浪之中,从来处变不惊,敢拼敢赢,并使自己通过海洋在与异质文化的交流冲撞之中获得顽强生存能力。当然,在中华几大商帮中有,更是只有闽商,才能承担得起将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文化使者角色,和影响世界重大历史转折点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