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功能 音乐道德感化
秋色过往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6
秋色过往 楼主
音乐道德感化 儒家认为,音乐“通乎政而改风平俗”,“正音”可使人之间和敬、相亲、和顺,而“淫音”则乱世、乱心。所谓“音正而行正”、“乐和民声”。荀子在《乐论》中讲音乐心理作用的特点是“入人也深,化人也速”。所以,用优秀的音乐作品鼓舞人的同时,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音乐是一种影响人行为的特殊的东西,音乐既能激发人的原始本能,也能抑制这种本能。音乐有助于增强自我,帮助释放和控制不良情绪,使人获得真、善、美等情感体验,使认知和情绪得到升华和满足,表现人内心的丰富体验和人格魅力。由于音乐深刻强烈地作用于人的意识,从道德伦理的角度看,有两点十分明显,这就是爱与诚。爱是道德的基础,是音乐的底蕴。优秀音乐是道德的升华、道德的音化。像长笛、竖琴、大提琴三重奏《姑苏行》的旋律,宁静舒缓地刻画出晨雾依稀、幽叶滴露、杨柳堤台的景色,优美的旋律,典雅而宁静的音色,柔缓的节奏,使人产生一种温馨甜蜜和幸福感,特别是重复听后,每当乐句在耳际荡漾,心中立即就涌起爱的激情,这是交织了感性和理性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体验。 音乐对群体的心理影响巨大。在《乐记》中概括为:当微弱焦虑的音乐流行时,人民就产生忧心忡忡的情感;舒畅和谐、缓慢平易、内容丰富、节奏鲜明的音乐流行,人民就安康快乐;粗壮威严,充满激愤的音乐流行,人民产生严肃崇高的情感;舒畅洪亮、流畅柔和的音乐流行,人民就产生慈爱的感情;当淫邪散乱的音乐流行,人们就会产生淫乱的情感。 音乐的社会功能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欣赏者的心理活动而得以发挥的。有人说,音乐蕴含了天地之灵气,闪射着人性之光辉。崇高净美的音乐语言,唤起并充实人的爱心,爱已、爱人、爱自然、爱社会、爱国家、爱正义…….这种爱,成为推动人们从事有益于人、有益于社会的活动的内在动力。此说不无道理,最典型的例证是我们经常看到运动员在激烈的竞争后站在领奖台上,随着国旗升起,国歌奏响,在这熟悉亲切的旋律之中,激情汹涌如波涛,泪水汩汩而出,不能自制。这是音乐中洋溢的爱国之情对人们发挥的震撼力量,让人体验到为国献身的光荣。国歌这个旋律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激励着无数人前赴后继、为了中华民族献出毕生的力量乃至生命。 音乐是心灵真诚的表达。“诚”是音乐的基本因素,古人说“唯乐不能以为伪”,音乐真实自然地将内心之真情乐化于外。 音乐是美的结晶,音乐之美滋润人的心灵。在人的心理结构的建造过程中,形成一种对美的热爱和追求的心理定势,在这种积极的心理定势作用下,人们以美的法则塑造自己,使心灵、情感、个性、举止、行为、外表仪容都统一在美的基调之上,精神得真、善、美的升华。 (选自范欣生编著《音乐疗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2005年02月21日 07点02分 1
level 0
e4rerq44tertretdgfdfgfadgq3rtq34treqfgdagdfgdfg
2008年10月12日 04点10分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