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功能 音乐产生的通感
秋色过往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6
秋色过往 楼主
音乐产生的通感 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称通感。外部世界的各种信息不断地剌激人的感官,引起了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些感觉都是人对外界的反映,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联觉就是这种联系的一种特殊表现。 巴甫洛夫的暂时神经联系学说为联觉提供了比较科学的解释。他认为,对人来说,客观剌 激物作用于感受器,引起大脑皮层的活动,就产生了一定的心理现象(如感觉、知觉、表象)。由于客观剌激彼此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成为联想。这种联想的生理机制就是大脑皮层中枢的暂时联系。通感即是这样一种“暂时联系”。例如,某人的音色柔和动听,可使人联想到倾听泉水淙淙之声的欢悦,这是听觉本身的联系,继而又可联想到泉水的清澈甜美,产生了视觉和味觉的共鸣,所以人们常用“甜润”一词形容优美的嗓音。色彩给人以轻重感也是同样的道理。飞逝的云朵,飘扬的雪花都与白色联系着,所以白色给人轻松的感觉;而黑色总是与金属、矿石、泥土联系着,故黑色给人以沉重的感觉,等等。因为人们所获得的外界信息中绝大部分是依靠视觉和听觉,所以在视、听觉方面的联觉现象也最普遍。不少艺术家有着特别的联觉能力,并善于运用艺术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因而在他们的作品中,联觉的运用就成了一种艺术,用得巧妙往往收到新颖奇特、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这就是艺术联觉,它是日常生活联觉的提炼的典型化。 音乐利用声响来模拟自然界的运动,象征各种事物的运动,如听见鸟鸣就和鸟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形象千姿百态,声响也千差万别,各有特点。所以《百鸟朝凤》能以不同的声音描绘出形态各异的百鸟图。声音和我们脑海中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事物。音乐描绘形象的手段多种多样,对固定音高的声音直接模仿,鸟鸣、车笛均属于此;对没有固定音高的事物可以进行近似的模仿,如春雷轰鸣、江河流水。没有声响的事物,如云彩、山峦、鲜花、草原,柔和的仲夏之夜,银装的隆冬雪景,这些全凭眼睛看到的现象,我们在音乐中也能“听”到,这是因为音乐在大脑中枢引起了“通感”,没有像绘画那样可见性的音乐,照样使人看到自然界的万千风光。 (选自范欣生编著《音乐疗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2005年02月21日 07点02分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