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2011-03-21 10:49:18 来源: 国际在线(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国际在线消息(驻印度记者 胡唯敏):3月20日是印度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霍利节。从之前一天晚上开始,印度各地各个教派的民众抛开了所有烦恼,投入到了这个充满狂欢色彩的节日。然而,本台驻印度记者却发现,近年来在印度霍利节期间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越来越引人注目,那就是随处可见的中国商品。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同时也是经济发展较快的两个新兴经济体,印中两国间的贸易额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欣欣向荣的景象之下虽也有隐忧,但相信只要两国政府和企业界能够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问题,印中贸易仍然大有可为。
2011年03月21日 07点03分
1
level 11
中国水枪风靡霍利节
霍利节又叫泼水节或者撒红节,顾名思义,在霍利节期间人们除了放假休息之外,还会走出家门友好地互相泼水,往对方的身上和脸上涂抹彩色的颜料,以示欢庆。虽然每个人的衣服和脸上都被涂抹成花花绿绿,但没有人会因此而生气,反而会非常高兴,因为被涂上的颜料越多,就意味着收到的祝福和快乐越多。据本台记者观察,这些年来印度霍利节的庆祝方式也在逐渐改变,霍利节更多具有了商业社会中大众节日的通常功能,即除了以往的狂欢之外,印度民众开始在节日期间越来越多地休闲、购物。在霍利节前夕印度各地的商场上,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正在拌靓这个盛大的节日。霍利节前的几天,记者连续走访了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各大商业中心。在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到许多来自中国的小商品,有些甚至是专门为了印度霍利节而定作的。例如,霍利节期间在大街小巷都可以见到孩子们拿着一种塑料水枪和塑胶“水弹”,在互相追逐、泼洒,这些小商品就都来自中国。在礼品和日用品市场上,可以见到更多的中国货。据新德里因纳市场一位摊主告诉记者,来自中国的商品非常好卖,因为中国物品价廉物美,而且这些商品也是在其他地方根本买不到的。例如霍利节用的水枪和“水弹”,孩子们自从有了这些玩意,就连看也不看以前过节用的瓶子和水桶了,这两年的霍利节,到处可见印度孩子们手拿中国造的水枪和“水弹”相互嬉戏。
2011年03月21日 07点03分
2
level 11
中国货在印度消费者的意识中,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在上世纪90年代,印度人普遍认为中国货属于低端价廉货物。然而,仅仅十多年以后,印度人已经惊讶地发现,在他们市场上唱主角的中国货不再是塑料玩具等小商品,机电设备等高科技产品已经占据主要位置。而且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印度放弃保护主义思维,充分开放本国市场,来自中国的商品和技术实际上可以满足印度的一切需求。
举例来说,手机是中印贸易中一个亮点。前几年,一些中国山寨版的手机曾经通过各种渠道涌入印度市场,甚至由此而引起了印度对中国手机的政策围堵。然而,中国手机在印度市场上不但没有被堵住,反而是越来越多。据印度手机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2010年印度从中国进口的非品牌手机达3800万部,而2009年的进口量为2000万部,2007年则只有550万部。据知情人士说,中国手机之所以被印度市场青睐,价廉并不是唯一的原因,也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拥有强大而成熟的手机产业,同时中国手机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技术不断升级换代,所以中国厂家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优质的手机和零件。而这一切,是尚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印度手机业界根本无法竞争的。为了抵挡中国手机,印度制造商一方面抱怨本国政府税负过重,要求政府降低手机销售税;另一方面只能大量进口中国散件,大批生产有着中国“芯”的印度手机。
2011年03月21日 07点03分
4
level 11
据一位在新德里经营手机的中国业者告诉记者,为了堵住中国产手机,印度政府采取了各种政策性限制手段。然而,中国手机厂商在品质、技术和产业规模上的优势是无法限制的。同时中国厂家不断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实行灵活的销售战略。例如根据印度经常停电、手机充电不便的特点,中国某厂家设计制造了超大电池系列与双电池系列,甚至还推出了可以兼用普通干电池的机型。同时,鉴于印度市场对本国品牌的保护,一些中国厂家便不把精力用在推广品牌上,而是主要向印度厂商出口散件,形成实际上的手机出口。
贸易赤字是印度心头一块痛
据研究中印贸易的专家介绍,尽管目前中印贸易额在快速增长,但两国贸易中仍存在一些隐忧。在2010年的中印贸易中,印度仍存在大幅贸易赤字,这是印度产业界对中国商品存在抵触情绪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形成印度贸易赤字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两国在制造业的规模、等级和技术水平上存在差距,同时某些不合时宜的贸易保护政策也在起着消极作用。这一问题不解决,中印贸易未来将再次遭遇某种瓶颈。印度尽管号称“金砖四国”之一,有着庞大的人口,但不能不看到印度经济规模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印度消费市场的潜力还是有限的。对于这一市场的开发,应该本着灵活务实的原则制定出长远的战略。
2011年03月21日 07点03分
5
level 11
据一位多年研究对外贸易的中国专家指出,市场如同农田,只有勤加培育,才能不断产出。无论对于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最忌使用短期行为。在这个问题上,国外著名企业对待印度市场的态度很值得借鉴。例如日、韩两国的几家著名电子企业和汽车厂商,经过在印度市场上20多年的苦心经营,已经牢牢地占据了印度市场的固定份额,它们的品牌也已经深入到印度消费者的意识之中,而中国厂商在这些方面的投入还是很不够的。但可以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壮大,中国企业也会制定出长期的市场战略,用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待中印两国贸易问题。
实际上,印度不论是经济界还是政界,尽管仍不断有妨碍中印经贸交流的声音冒出来,但印度国内各界在积极发展中印关系、促进经贸往来这个大方向上意见是一致的。正如印度贸易部长瓦尔玛最近在一次研讨会上指出,进一步扩大印中贸易既有利于两国的利益,也符合两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事实上,印度经济界非常明白中印两国各自在国际产业链上的实际地位,也非常希望通过加大双边贸易进一步实现经济互补,但目前两国贸易中的一些不如意处,并不是某一方单方面的努力就可以改变的。
2011年03月21日 07点03分
6
level 11
近年来印度市场的大门对中国商品已经越来越敞开,在印度商业与金融之都孟买举办的“中国商品展览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成为中国商家开拓印度市场、与印度经销商面对面展开贸易洽谈,并向印度大众推销中国产品的良好舞台。印度进口商已经认识到了中国耐用消费品在品质和价格上的优势,例如印度最大的百货集团公司之一——Shoppers’Stop表示愿意大量进口消费品,用于本国零售市场。应该看到,印度大部分消费者属于中低端水平,但他们并不仅仅看重价格,对商品的品质也十分在意。好商品加上合理的价格,再加上富有人情味的售后服务,中国商品在印度市场上是大有可为的。
(本文来源:国际在线 )
2011年03月21日 08点03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