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2
佛教告诉我们,慈悲不仅是利他的善行,更是一种使人格得到提升的自利行为。当我们对他人心怀慈悲时,内心是调柔而开放的,这种调柔能使我们感到安宁与祥和,而这种开放则能使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2025年11月15日 21点11分
2
level 2
一是广度,通过发起菩提心,使慈悲得到扩大。菩提心是觉悟而又利他的心。不仅要自我觉悟,要帮一切众生走向觉悟,最终解除生命存在的一切痛苦。这种崇高的利他主义愿望,是慈悲得以扩展的强劲动力
2025年11月15日 21点11分
3
level 2
这就需要受持菩提心戒,通过庄严的宣誓,对此进行确认,使这一愿望真正成为生命的立足点
2025年11月15日 21点11分
4
level 2
二是力度通过修习菩提心,使慈悲得到强化,受持菩提心戒,只有在内心播下菩提种子,但面对无史以来的串习,这种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这就必须不断为之提供养分
2025年11月15日 21点11分
5
level 2
一方面是在座上休习菩提心仪轨,每天提醒自己,以利益一切众生为使命
2025年11月15日 21点11分
6
level 2
另一方面还要养这种愿望落实到生活中,带着这种愿望去做每件事,通过正确而又持续的修习。使慈悲种子茁壮成长,成为具有绝对优势的主导力量,成为想忘也忘不了的强烈愿望,成为不受任何外在因素影响的终极目标
2025年11月15日 21点11分
7
level 2
认识到自我及外在世界是因缘而所生,其中没有固定不变的特质,我们执以为真实的一切只是自我的设定和颠倒妄想,并非客观世界的真相
2025年11月15日 21点11分
9
level 2
佛法修行的目的一是解脱,一世成佛,所谓解脱其实并不玄妙,简言之就是代表心灵的自由,每个人都有许多烦恼,每解除一种,心灵就能从这种烦恼制造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2025年11月15日 21点11分
10
level 2
这种内在的寂静来自对空性的体征,也就是佛法所说的宇宙人生的最高真理,所以说解脱和涅槃都是心灵抵达的境界,而非某种生理现象,不是长生不老,不是羽化成仙
2025年11月15日 21点11分
11
level 2
所谓成佛,也不是成就外在的什么。因为佛的内涵不是其他,正是生命的彻底觉醒,是慈悲和智慧的圆满成就,同样源于对内心的改造
2025年11月15日 21点11分
12
level 2
佛法认为心是无常无我的,这一特征决定了我们可以对心进行改造。如果在逆境向前时保有智慧关照,怒火就不会被轻易点燃,如果在怒火点燃后还有一点关照,就不会继续火上加油,使内心完全燃烧起来,因此我们在谨言慎行的同时,应着重培养智慧关照,这样才会避免错误行为的发生和扩大,避免负面心理的重复和增强
2025年11月15日 22点11分
13
level 2
人们普遍感觉很累,因为需求永无止境,操劳也就永无止境,在这些需求中又有多少是生存真正的需求。我们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在无名驱使下产生的需求
2025年11月16日 01点11分
14
level 2
忏悔是人格的清洗剂,对心灵改善具有极大作用。把曾经有过的不善行为发露出来。表示真诚悔过并发誓永不再造,有了强烈悔过之心,罪孽就能得到相应化解乃至彻底铲除。所谓忏悔则清净,忏悔则安乐,这也是心理治疗中的重要方法
2025年11月16日 01点11分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