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澄甫单鞭解析
杨澄甫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5
映莲旻🌙 楼主
不是我直接给大家解析,而是发现有人解析杨老前辈晚年套路照片的时候有几个很有意思的点。看得出不懂装懂
1、他圈出头的部份,文案写:「眼为神之窗,眼看左,则意与势合。」
首先第一,眼看左,那是个动作吧,我可以替他解释成眼带头往左看。好,一个头部动作,就表示意与势合了吗?势是全身的重量朝向,所以人家不是头看左。
2、他圈出前胯,文案写:「前胯微填,有上领之意,则势峥嵘气泓浓。」
那填胯,我也不知道他想讲的是什么意思。可能是身形往前胯填的意思。那就图势来说,杨澄甫晚年单鞭是重力偏落在前胯上的。所以前胯非但没有产生上领之意。反而填完之后是下沉的,这才是他套路里小腿直的原因。看到的上领,其实是他前臂的弸劲拉出了曲线而已。
3、他用箭头在两只手上画了一条直线,文案写:「右臂略高于左臂,取奔流之意。」
如果你仔细看他的两只手掌的高度,你会发现他是一条直线的。不存在哪个高哪个低。所以他看出来的略高是人家重力前松的表现。而奔流也谈不上,因为这个是套路里的定式姿势。他的重心在两脚中间。
奔流之意,图2对敌图贴切点
4、他圈出前腿小腿,文案写「定膝竖踝,入地三尺为桩。」
可能配图的人也看过何静寒老师的文章,知道了一个弓箭步应该「膝尖不过脚踝」,但其实看上面对敌图,杨澄甫只遵守了骑马步里的膝尖不过脚尖,为什么?因为何老师的文章前面提到了一个「也有桩横斜摆放,但那只是辅助支撑」,其实这里面主要支撑的是后腿,前腿只是辅助支撑。所以对敌图杨澄甫脊柱和后腿是一条线的。其实辅助支撑说的都不对,杨澄甫前胯虽然沉,但前腿是个活腿。这叫避免双重,而定式是打完站定,攻防的转换则是在站定以前转换。
有这么多问题,从姿势学习来看,其实是因为他们没看过下面这样杨澄甫青年拳照,甚至他们因为看不懂,甚至说什么摆拍花架子,不够虚灵。我只能说小儿科!
可以看得出,杨澄甫青年拳照其实是左胯微合,脊柱朝向偏向前脚脚尖的方向,后腿伸开撑住。所以这个架子是五五各开,左身是前桩合,右身和后桩合。
而左身你能更显看到,沉肩坠肘的力量与抽胯顶膝的力量相合。所以前手的曲线弧度比晚年拳照更明显。而掌根很明显塌掌,所以小臂是不是中间有条线,外缘感觉突出来?这就是两根筋,突出来的接侧身,中间那根接任脉。
而后身,注意看后手与后脚是不是在同一个位置点上的?这个何静寒老师也说过,而且后手手臂拉出来多长,大家看。说花架子的,你也可以尝试下,后手拉到同一个位置。
有人应该会抬杠任督二脉,因为何老师讲过太极是督脉起,任脉降。这个看起来不太像。其实我在「2、」里有提到重力偏落问题,如果是八卦的任脉起,督脉降,脊柱应该是垂直于地面的。而他这一式的劲是督脉往中脉方向走,所以脊柱才有盖势的感觉,像只老虎似扑非扑。
但不要觉得单鞭就是这样的,其实杨澄甫的这张拳照是一个现在讲的大架,但实际上牛春明,杨守中,董英杰这几位的视频里单鞭,都是前手掤后身合,人是斜的。有点斜单鞭的感觉,所以说杨式太极拳不止一种练法。
(PS:大架是给你撑筋拔骨用的)
2025年10月08日 00点10分 1
1